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書畫拍賣高歌猛進:評析2010年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30 20:08:5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2010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繁榮的喧鬧蓋過了寂寞,拍場人頭攢動的熱氣已不覺金融危機的清寒,買賣的嬉笑聲湮滅了點鈔的沙沙聲。特別是二級市場的各大小拍賣行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文化産業作為地方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因素,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打造了一個較高的平臺,也為藝術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提供了最佳時機。因此2010年我國的藝術品市場上演了一齣出精彩令人振奮的好戲,爆出了許多讓人激動的事。

四大亮點

藝術創作繁榮向上,藝術家價值理念得到提升,創作個性更為突出。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藝術品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養活了很大一批人,滿足了相當多的人對文化藝術的需求,這是藝術市場繁榮的根本亮點。作為供方的各類藝術人員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都在尋找或調整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官方的專職藝術家還是自由職業藝術家,建立在“藝術第一”價值觀基礎上的畫家積極努力提升自己的創作水準,因此個人風貌較為突出,涌現了一批比較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2010年藝術品市場總體走向是趨於兩極分化,一方面名頭大威望高特別是官員的作品比較好銷,另一方面適應老百姓需求的低端市場較為興旺。恰恰這給畫廊業主帶來了難題。受資金限制和風險考慮,他們不敢貿然吃進當代大名頭的畫(因為他們的升值空間已很小),同時也不甘心經營低端畫(利潤太小),所以迫使他們不得不採取靈活的經營策略,尋找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從客觀上恰恰促進年輕藝術家的發展。這是2010年大多數畫廊、藝術品公司的現狀和思考。

拍賣行春風得意,高歌引領藝術品市場。高價頻出和高成交率是其主要表現,中國書畫是各拍賣行的主打項目,隨著宋黃庭堅《砥柱銘》4.368億元的成交,人們已不再懷疑中國書畫的億元時代是否真的到來。同樣古瓷器從元青花鬼穀子下山2.3億人民幣成交到2010年秋香港蘇富比拍出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以2.562億港元成交,再到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5.5億元人民幣神話成交,人們已不懷疑古瓷的價值。而近代書畫亦以悄悄進入億元時代,以堅定的步伐趕超西方繪畫大師的價格。2010年10月10日北京瀚海以1.7億元拍出了徐悲鴻寫實巨作《巴人汲水圖》,打破了李可染水墨巨作《長征》1.075億元人民幣成交紀錄,更超過了張大千的《愛痕湖》1.008億元的成交價。還有其他古工藝精品如乾隆玉璽等都以億元成交,這不但提升了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給那些拍出天價的拍賣行帶來了名望,增加了市場運作的籌碼。所以,有沒有重量級和超重量級的拍品,成了各拍賣行的首選。因此,在中國這個由二級市場牽著一級市場跑的不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中對二級市場的各種舉動成為2010年人們關注的焦點。

收藏藝術品投資資金的流入是2010年藝市繁榮的推手。我們知道即使市場出現重量級精品,如果沒有資金的流入,也不會以高價成交,沒有精品的高價,市場就缺少興奮劑,最終失去投資資金的推手作用。就目前投資資金的性質來説,分為兩類,一類為零散型的遊資注入;一類為計劃型的收藏藝術品理財服務,計劃型的理財服務又分兩個模式,即藝術銀行和投資基金。散資進入主要表現為國內一些大富翁和江浙滬、京廣沿海地區、礦業主等一些企業老闆的投入,最明顯為2009年上海劉益謙15億元的投入。2010年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繼續前兩年的投入無疑對藝市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乾隆瓶5.5億元的投入及《砥柱銘》4個多億的投入,究竟買家是誰至今未曾露臉,但可肯定這對藝市的刺激和推動是很明顯的,沒有市場的推手,就沒有高成交。

當代藝術作品價格的普漲拉高了人們對藝術的祈求,也促使投資者的理性回歸。隨著新一輪物價的上漲和通脹壓力的加大,幾乎所有藝術品的價格也都在上漲,而上漲幅度最大的要數有地位有名望有職務的所謂名人。工藝美術界以當代陶瓷藝術作品舉例,國大師一級的東西沒有幾十萬元你是拿不走的,張松茂一塊三顧茅廬雪景粉彩瓷板在其子近兩年炒作後,2010年瓷博會上以1300萬元拍出,可想其他陶藝創作者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隨著顧景舟制的一把名壺以千萬元成交以後,一把品高藝好年輕人的壺2010年也賣到幾千近萬元。玉石類的和田玉、田黃、雞血;郵品類的稀有品種;票卷類發行量少的紙幣、金銀幣;資源性的沉香、紫檀、黃花梨;雕刻類的精品竹雕、木雕、牙雕等;以及各種珍奇古玩等等價格以高於前兩年幾十倍、百倍價格上漲。由於收藏品和藝術作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導致一些長期從事收藏的人,停止了腳步,思考而進入理性回歸,相當一部分人重新確定投資對象。藝術品普遍上漲是2010年藝市的一個亮點,這也引發了普通百姓對文化藝術品的敬重和心理上的祈求,一些以前不投資藝術品的中産階級和余錢戶也擬想把藝術品作為財産性增值的一個品種。

五大特色

收藏讓位於投資。據記者報道,一塊翡翠原石30萬元嫌貴,稍一遲疑第二天漲了10萬元,而且還給別人拿走了。一塊當代普通和田玉牌,如果是名人所雕刻,工錢至少在6萬—10萬元,令人吃驚。往年藝術品也漲但都是有一個隨GDP和人員工資同步上漲的幅度,最多在30﹪左右,如今活躍在藝術品收藏隊伍中的穩定的基本隊伍,已經亂了陣腳,在拍場和藝市看到的好東西,往往感到囊中羞澀,力不從心。藝市中涌進了一批大款,只要東西好,不再考慮價格,市場明顯表現出收藏讓位於投資,那些以收藏文化、以快樂為目的的收藏者已退居二線。中産階級和準中産階級也在被動進入藝市。

真品讓位於贗品。有文章説當前我國中小拍賣行成了贗品的集散地,此話應該基本是事實。藝市中有一幫人專門從事于贗品的收購,然後在拍賣行中拍給那些初入道的小老闆和中産階級。北京某拍賣行每年兩次春秋拍賣都有幾件宋汝官窯器上拍,其實全是贗品,汝瓷燒造20年,有資料説不足70件,哪如那些拍賣行一次總要拍上若干。宋朝距今千年,官窯的東西本來就少,加上歷史上若干次的戰亂,留存的十分稀少。近現代大家的作品幾乎都是真真假假。2010年以造齊白石、張大千和徐悲鴻三人的假畫最為突出。因為以假亂真的一隻蝦、一個仕女或一匹馬都以百萬元計,凡是走紅的古董珍玩,近現代暢銷的書法都有造假。造假呈現出産業化、公開化、規模化的趨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拍賣行以“瑕疵買家自負”法律條文為理,對拍假不負責而産生的市場效應,其實明知是假而不撤拍,對拍賣行來講只能是抓了眼前利益,卻丟失了長遠利益。

藝術讓位於名位。在如今的藝市上,不因藝術家的藝術水準高而價格則高,相反那些藝術水準很一般卻有地位有名望、職務高的價位反而高。有一個商人拿著花名冊去景德鎮進瓷器,國大師、省大師、市大師價格各個不同,有一個“省大師”説,定了省大師後,幾年賣不出去落上厚厚一層灰的瓷瓶都賣掉了,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工藝美術行業大師太濫,國家發改委在評,中國陶瓷行業協會也在評,一些年紀輕輕的就評上一個大師,不知道將來他們還有沒有路可走?早在2005年浙江省人事廳就發現了問題,發文要嚴查槍手,評大師和高級職稱不搞終身制,可如今的事實是一旦定了大師就幸福終身。定大師的本意與現實狀況産生嚴重對立,若大師的名望達不到應有的藝術品質,則藝市的遊戲規則還要不要?市場還要不要以《標準》加以規範?

畫廊讓位於拍賣行。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有一明顯的分工,跳騷市場只能以經營低檔東西為主,拍賣行的成熟取決於畫廊業的成熟,畫廊在對藝術家實行代理制的基礎上,會産生名家市場效應,即真正以“藝術”來取得名氣的藝術家因畫廊或藝術公司的全權代理使名氣大震,價位上升,作品的藝術水準越來越好,藝術個性越來越強烈。那些成熟的拍賣行自然會對從畫廊中出來的名氣大、東西好的藝術家提出作品上拍的期盼,並進行愉快合作。可是中國的畫廊是被大拍賣行牽著鼻子走。拍賣行拍了哪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位如何?則畫廊就想方設法收購經營這些人的作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顛倒的原因是因為在浮躁的環境裏藝術家也想擠進拍賣行以提升自己的名氣和價格,拍賣行也想以此來包裝收買一些藝術家獲取更多利潤。北京某一從國外回來的畫家,自稱是李苦禪的弟子,花鳥、山水很一般,由於拍賣行早些年有求於此畫家,於是便開始了互為利用的幕後交易,本來應先進入畫廊檢驗的某人,直接由拍賣行進行包裝、宣傳,畫價以2010年看已達6萬元一尺,最高曾達到每尺17萬元。所以,有人説,中國書畫不存在一級市場。

藝術市場讓位於禮品市場。在我國從事藝術收藏的人,從理論上説,初級階段確實是禮品市場為主,藝術品市場受制于禮品市場。買什麼人的藝術品送禮,成了有錢人的首選,所以,中國書畫市場出現的“官本位”和工藝美術市場出現的“大師迷”現象則就不稀奇了,而中低收入人群購買藝術品主要用於美化家居。據不完全統計,藝術中銷售出去的東西70﹪-80﹪是送禮和低端家庭的需要,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收藏需要。隨著經濟的轉型,經濟的規範化,企業自身的發展以及充斥各個領域人情、事故、往來等對禮物的需求,2010年這種禮品市場因此更為突出。

上述的五大特點是相互聯繫的,也是不奇怪的,市場總體會一步步成熟起來,這是一個方向。作為一個消費者,必須清楚地知道: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繁榮藏浮躁,藝市存陷阱。(文/雨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