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清官窯瓷器京城亮相 天價拍賣背後有隱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4 19:04:2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1月7日,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韻華風”清三代官窯瓷器專場拍賣會部分精品在京露臉。此次拍賣預展期為1月13日至15日,15日晚8點開槌,屆時,88件套110件精品將全部亮相。

提前亮相的瓷器精品包括:清雍正鬥彩花卉紋天球瓶、清乾隆青釉刻花貫耳尊、清乾隆粉彩福壽紋將軍罐(一對)、清乾隆檸檬黃地鬥彩花卉紋雙耳六方瓶。這場瓷器專場拍賣吸引了大批重量級藏家的目光,繼“香港價格”“倫敦價格”之後,此次拍賣能否創造“北京價格”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清官窯瓷持續走熱

清官窯瓷器的價值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古瓷鑒定專家雷從雲認為,清代是中國古陶瓷工藝最高水準大發展時期,特別是清三代為代表的中國古陶瓷工藝已被世界認可。

中國國際資本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博士認為,正是因為清三代官窯瓷器獨有的稀缺性、藝術性、完美性,原本估價並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得以5.5億元在倫敦成交。此天價記錄成為中國乃至國際拍賣市場重要的前瞻資訊,將引發全球富豪與金融資本投資清三代官窯藝術品的熱潮。

致力於未來學研究的文化學者方利臣認為,全球範圍的對中國古董文玩的巨大興趣,就其本質而言,是對中國文化復興的深層次關注。從此意義上講,古董文玩領域掀起收藏熱潮,也有利於西方國家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

文物保護讓人擔憂

與此同時,此次拍賣也引發業界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深層次問題的憂慮:天價拍賣背後的中國藝術品身份認證危機是否能夠得到解決?中國有實力的收藏家或收藏機構,特別是地方收藏機構,能否在保護中國傳統文物方面挺身而出?

對此,原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古瓷鑒定專家孫學海先生説:“幾十年來,不少精緻文物流失海外。國寶不識,把真品判定為贗品,是造成國寶外流的重大原因——這實際上是為文物走私出境開拓了‘綠色通道’。文物判定界專家只有儘快放下‘民間沒有珍品’的誤判,抬高對史冊文物的認識和判定程度,中國的文物走私才有望得到有效制止。”

而對於文物藏品保護,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副會長於今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地方所建的一大部分博物館投入非常大,動輒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但是,博物館裏的文物卻非常少。於今説,從文物保護角度出發,為避免文物再次流失海外,此次拍賣應採取定向拍賣方式。他呼籲,全國各省市每人平均GDP排名靠前省市博物館應不失時機地大規模進場,參與競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