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天價拍賣背後:是商業推手更是價值還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2 22:43:00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清雍正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

吳彬 十八應真圖卷

保利夜場拍賣現場

11月22日北京保利秋夜場創造了多項拍賣紀錄:吳彬《十八應真圖卷》以1.6912億元打破中國繪畫拍賣成交紀錄;曾鞏《局事帖》以1.0864億元打破中國書法拍賣成交紀錄;齊白石《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以9520萬元打破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紀錄。對此,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有一番特別的解讀,他認為這些歷史紀錄的根本意義並不應該只著眼于商業上,它更本質的內涵應該是藝術史價值的還原。

改寫拍場價值觀

吳彬的作品創造了中國書畫的天價紀錄,對此業內人士一致叫好,從拍賣公司專家到收藏家,都肯定這是中國內地拍賣場走向成熟的標誌,理由是宋元的書畫精品獲得了重新定位。不過,趙旭對此又特別強調了人文精神的回歸。他指出,主流的西方藝術史家一向視中國繪畫為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亞種,其根據就是中國繪畫缺乏人文精神,以山水為主要題材的中國繪畫歷史不重視對人類本身的表現。他以足本二十卷的宣和畫譜前八卷皆為人物為例,認為這種説法大有偏差。他歷數吳道子、顧愷之、閻立本、武宗元等上百位大師,指出中華文明僅就繪畫來講就早上西方五百年,可惜晉唐大師的真跡已不傳世,西方學者被元代以後興起的文人繪畫浮雲蔽眼,國人也就人云亦云了。

而吳彬《十八應真圖卷》的這幅作品,在趙旭看來卻可以助我們撥除蕪雜,窺其本質。吳彬與“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同時活躍于16世紀,正處在中古時期,無論東方與西方都是以宗教為最主要的藝術贊助人,他們的主要創作題材都為宗教繪畫,因此有了可比性。他指出,只要把幾位大師的代表作品放在一起,無論是宏博的氣勢、奇巧的構圖、人物性格的刻畫精微,吳彬在哪一點上也不輸于三傑。他還表示,其實明代的人物大師還不止吳彬。其他如杜瑾、唐寅、仇英、曾鯨、陳洪綬等,個個都是獨具風格的大師。由此可見,中國內地藏家對吳彬的追捧,是他們成熟的表現,已經不同於原來的炫耀式收藏,體現了對精神價值的追求,越來越趨於理性。

拍賣重心轉到內地

趙旭又指出,在古董類的夜場拍賣中,清雍正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以6776萬元刷新內地雍正瓷器成交紀錄。加上前述三件書畫拍品,四件重器都被內地買家收藏。這些拍賣紀錄表明中國藝術品市場重心大面積向北京傾斜,宣告中國精英階層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的藝術史,開始重新自我評估,開始重構中國自身的人文精神。而這才是藝術史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藝術市場的潛在功能。

他強調,今年北京拍賣公司的拍賣成績,已經取代了香港的地位:保利、嘉德的拍賣,人氣遠遠超過香港,中國藝術品部分的成交額也已超過香港的同類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的一倍。其中,書畫拍賣已經以北京為主,包括作品真偽的鑒別也比香港嚴肅的多,這是因為國內藏家的要求更高,香港明顯落後於國內,與北京有了明顯的差距。此外,古董市場高價在北京。只有油畫市場,海外華人的作品的高價成交尚在香港,而國內藝術家的成交價則高於香港。因此,他斷言,中國拍賣市場的中心已轉移到北京。而明年的藝術市場,其重心會進一步向北京傾斜。

當代藝術有空間

趙旭指出,吳彬《十八應真圖卷》和今年保利春拍高價成交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都是著錄于《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中的清宮藏品;而清雍正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也是圓明園等皇家園林的典型陳設。這幾件珍品一個世紀以來飽經磨難而散失海外,而今全部得以回到國內,這應歸功於內地藏家們可歌可泣的愛國熱情。同時,西方經濟的問題也是一種外部因素:尤倫斯將其珍藏委託拍賣就是出於經濟原因,這也是一種時世的轉換。如今中國藝術品市場價格高企,中國內地藏家的熱烈追捧,使這樣的海外回流的趨勢肯定會繼續下去。

他還表示,回想起當代藝術佔據千萬元價位的時代,因為孤掌難鳴,不免讓人詬病為炒作、泡沫。而今,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古董珍玩全面走高,都創出千萬元級甚至過億元的高價,發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全面走高的信號,也讓我們對中國藝術品的價位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以在香港佳士得的夜場拍賣為例,曾梵志、張曉剛與劉野等人的幾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也拍得都不錯,説明這給中國當代藝術也打開了一個新的空間。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素描3.25億元天價成交(圖)
· 嘉德冬拍:元代“雲樹流泉圖”拍出1736萬天價(圖)
· 行情在繼續 天價紀錄或將很快被打破
· 天價催生大量新倣品做舊
· 質疑蘇富比“天價”玉璽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