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北京匡時五週年秋拍即將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6 17:48:57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清乾隆 禦制白玉松樹紋筆筒
 

《猛獅圖》 徐悲鴻
 

為期3天的北京匡時五週年秋拍將於12月4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拉開帷幕。除了古代繪畫、古代書法、宮廷藝術品、油畫雕塑等專場,還將重點推出清代“四僧”作品專題、“渡海三家”專場 、“海外重要私人收藏”專場和“王世襄藏爐”、“胡若思藏琴”5個重點專場。另外,匡時還精心打造了犀角雕刻、紫砂名品兩個特色專場。本次五週年秋拍薈萃珍品佳作1400余件,總估價達6億元人民幣,令人翹首期待。

名家藏品領銜近現代書畫

近現代書畫價格近兩年穩步上升,特別是一些近現代大師的作品價格節節攀升,許多作品誕生了千萬元的高價,今年春拍更是在價格層級上完成了從千萬元級到億元級的躍升。

在“海外重要私人收藏近現代書畫精品專場”中,張宗憲先生珍藏的徐悲鴻罕見巨幅精品《猛獅圖》最為亮眼,該作品兼有西方素描的精確和東方水墨的神韻,筆墨酣暢、形象生動。已故著名華人收藏家徐展堂先生藏品中,張大千的《神鷹圖》堪稱精品,這樣的題材在張大千作品中可謂絕無僅有,屬稀世珍品。

《石渠寶笈》、四僧專題扛鼎古代繪畫專場

古代繪畫歷來是拍場上的重頭戲,去年秋拍古書畫市場就進入了億元時代。著錄于《石渠寶笈》的書畫一直都是市場上的稀缺資源,行情逐年上揚。本次秋拍古代書畫專場最為搶眼的便是兩件出自《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一件是宋懋晉《摹諸家樹譜卷》,另一件為清代宮廷畫家鄒一桂的《竹石梅花》。《摹諸家樹譜卷》長七尺余,卷中共橅唐宋元諸家樹譜合計三十九節,各家風貌畢現。鄒一桂的《竹石梅花》,是其85歲時所創作,乾隆皇帝親筆為其題詩一首,詩文為:“石角溪頭月照諸,冰香珠影澹如如。遙知瘦似枯梅者,梅樣精神未減初”。

四僧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文人畫的最高水準,歷來受到藏家追捧。但是石溪、漸江存世作品寥若晨星。北京匡時首次推出四僧專題,包括石溪的《快雪時晴圖》、漸江的《梅花》、八大山人的《柳樹八哥》及石濤巨幅山水作品《松壑聽泉圖》。四僧專題是匡時在不斷挖掘古代書畫內在潛力,繼“揚州八家”、“四王吳惲”之後從美術史的角度梳理古代書畫作品的又一積極舉措,相信一經亮相勢將引起市場熱潮和藏家認可。

王鐸名跡耀古代書法專場

古代書法在過去五年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並獲得業內好評,市場號召力不斷提高。本次秋拍,一幅王鐸傳世精品被推出,其中《雒州香山作詩軸》是中國古代書法史上的經典名跡,該作品是王鐸把“漲墨法”運用得爐火純青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代書法學者對此作品多有論述,它也出版在百餘種王鐸書法作品集中。

油畫雕塑精品蓄勢待發

學院經典與寫實主義類的作品是藝術市場上的硬通貨,其穩定成長的價格,來自學院正統教育的深厚功底,一直都是藏家所關注的重點。此次上拍的作品包括靳尚誼、陳丹青、楊飛雲、王沂東等名家的代表性作品,比如靳尚誼人體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寧靜》和王沂東的《紅繡球》。此次秋拍呈現的早期油畫作品有顏文樑《四景山水》、秦宣夫《掃雪》、關良《靈岩山》等名家的重要作品。今年當代板塊的V形反轉大勢在即,匡時此板塊的陣容可謂匯集耀眼明星和中堅力量。該板塊隆重推出劉野、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周春芽等名家重要代表作。此次匡時隆重推出的岳敏君《大煙囪》是其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曾亮相拍賣市場並打破了其成交紀錄。

宮廷藝術重寶迭出

近幾年中國明清宮廷藝術品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收藏熱潮,作為禦制藝術品的典型代表器物——瓷器、琺瑯、漆器、銅器、木器、牙雕和百寶鑲嵌等器物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琺瑯器中人物像很少,童子的形象更是罕見,本專場推出的一對《禦制銅胎掐絲琺瑯童子》,代表了清康熙掐絲琺瑯工藝最高水準。

清代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近年市場價亦逐年穩步上升。《禦制白玉雕松樹紋筆筒》是一件“畫意”玉器的佳作,它採用精美而罕見的羊脂白玉大料製成,並早已在佳士得和蘇富比拍場上盡顯風華。

古琴薈萃唐宋名品

胡若思不僅是近代著名畫家,更是古琴收藏家和演奏家,此次秋拍中胡若思藏古琴專場中十床古琴皆為傳世珍品,其中,“唐·鳳勢式驚濤琴”、“唐·神農式清風琴”、“唐·蕉葉銘文琴”和“宋·仲尼式明月琴”等,均屬世間罕見之物,古琴研究專家、中國古琴研究會會長吳釗先生特地著文讚賞。上月,揚州博物館和廣陵琴社專門舉辦“胡若思藏琴演奏會”,古琴界眾多名家雲集,對胡若思先生藏琴均讚不絕口。

明清犀角雕精品雲集

本次秋拍的明清犀角珍品專場,精心徵集遴選了30余件明清犀角藝術珍品,品質優良,雕刻工藝精湛絕倫。其中以明清犀角杯為主,代表拍品主要有明代犀角雕四季花鳥紋杯、明代犀角雕玉蘭花紋杯、清早期犀角山水人物杯和清代“蘇東坡前赤壁夜遊杯”等,除了犀角杯,本專場還徵集到了若干件精美絕倫的犀角擺件以饗藏家。

紫砂大師名作扎推秋拍

近兩年紫砂收藏市場一路看好,收藏界中有“名人名壺,有價難求”的説法。本次紫砂藝術品專場拍賣共涉及清代、民國、現代三個時段30多位大家的百餘件精品,有明末清初紫砂大家楊季初的《泥繪牧牛圖筆筒》、現代大師顧景舟經典作品《石瓢壺》、蔣蓉《蛤蟆捕蟲水盂》、徐漢堂《古獸窺今》和周桂珍《大曼生提梁》等紫砂名品。

銅爐點燃市場熱情

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發展,銅爐的市場行情也水漲船高,成為收藏市場上新的熱點。本場將隆重推出由王世襄舊藏並在其所著《自珍集》中收錄的20尊銅爐。這批精美的銅爐曾于2003年秋拍會“儷松居長物——王世襄夫婦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中亮相,並以不俗成績全數成交。今年秋拍中,有三爐最為奪人眼球:一為目前市場所見惟一鈐有順治款的沖天耳三足爐;二為曾創造銅爐拍賣單品價格紀錄的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三為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爐。如不出意料,銅爐拍賣的價格紀錄將會在這個專場中被打破。(文/董昆)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