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山西買家億元拍得乾隆玉璽 解"天價"謎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2 12:32:38 | 文章來源: 山西晚報

 

一枚拳頭大小的印章,與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詩作最多的皇帝乾隆結合在一起,會産生什麼效果?

6月底,乾隆皇帝的一枚“乾隆禦覽之寶”在台北拍出4.3億新台幣,加上手續費總價值4.825億,折合人民幣約1.018億元,堪稱天價!

這枚玉璽,自拍賣之日起便謎霧重重。神秘的買家到底是誰?這枚玉璽憑什麼值那麼多錢?玉璽今在何處?

近兩個月來,本報記者輾轉尋訪,與參與此次拍賣的收藏界數位資深人士深度接觸,終於解開了這個天價玉璽拍賣之謎——

原來,這枚玉璽的真正買家,竟是山西人士!

玉璽被驗明正身

這件玉璽拍賣的委託方是台灣當局“中央存保公司”,之前它屬於慶豐銀行的抵押品,來路算得上清清楚楚,但仍有不少人對這方玉璽的真偽不敢下定論。

一位從事多年古董收藏的大家告訴記者:這枚玉璽原是台灣企業家蔡辰男的收藏品,先被台灣當局的慶豐銀行作為抵押品收回,銀行倒閉後又到了台灣當局的“中央存保公司”。與這枚玉璽一塊轉到“中央存保公司”的蔡辰男藏品,還有很多字畫。這些藏品被“撥交”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起先也相中了這方玉璽,想要買,但因無法確定玉璽真偽而放棄。最終台北故宮從自己今年的預算中,拿出大約新台幣10億元買了1800多件古字畫。

不久,有人在大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後璽印譜》中發現了這枚玉璽登記在冊、在乾隆時期編纂的《乾隆寶藪》中發現了明確著錄;而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畫家艾啟蒙的《八駿馬之曦馭黃》圖軸右上角,也有這枚玉璽印跡,由此確定,這枚璽為乾隆皇帝御用真品無誤。

此時,台北故宮因當年預算所剩無幾而錯過收購機會,玉璽走進了拍賣場。

玉璽被驗明正身後,關於玉璽是否該拍賣在台灣島內也引起了強烈爭論:在台灣島內引發了國寶恐“外流”的疑慮。《中國時報》的報道稱,此次拍賣的部分拍品包括乾隆玉璽等,已鑒定為“國家重要文物”。“台灣也有文物出國的限制規定”,這次拍賣卻開放給國際人士參與,難道不怕文物外流?對此,拍賣公司解釋稱,“若只開放給台灣人競標,可能會賤價拍出,這等於是賤賣‘國産’。”

在爭論和質疑聲中,玉璽拍賣揭幕了。

買家卻撲朔迷離

2010年6月26日上午,台灣宇珍國際藝術中心的藝術品拍賣場。台灣島內眾多電視臺和國際通訊社的採訪話筒已經伸向了拍賣場打開的那扇大門。拍賣場內的資訊通過各種通訊手段不斷傳了出來。

“4億……4億2千萬……4億3千萬……”拍賣師落槌的一瞬間,拍賣場內竟然短暫地出現了一瞬平靜。拍賣場上一枚“乾隆玉璽”被人天價拍下——加上手續費計新台幣4.825億元(約1.018億元人民幣)。中標者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眼尖的台灣媒體認出他的身份——台灣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寒舍集團在收藏界字號響亮,曾經從國外拍得圓明園的申猴、寅虎等幾隻獸首。

拍賣之前,王定乾就放下豪言,“來就是瞄準這件東西的。”他的成功競拍使得玉璽的謎團似乎解開了一點:王定乾所在的寒舍集團的創始人是蔡辰洋,正是玉璽的前主人蔡辰男的三弟。1984年蔡辰男為打造自己的國泰美術館,從歐、美拍場購藏書畫、古董。那年,他從紐約蘇富比以美金3.3萬的價格購入這枚“乾隆青玉螭龍玉璽”。但時隔不久,台灣發生金融風暴,蔡辰男私人藏品成為抵押品,被慶豐銀行接管。風水輪流轉,20多年過去了,蔡辰男又積累起鉅額財富,而慶豐銀行則因經營不善被台灣當局接管。

按照規定,原主人蔡辰男不得競買玉璽。由於最終的競拍人是王定乾,人們猜測這會不會是蔡氏家族“曲線護寶”——由三弟蔡辰洋創辦的寒舍集團出面拍下玉璽,再送回原主人哥哥蔡辰男的手中。

但競拍人王定乾一開口,四座震驚。“我是以個人名義登記進場的,可能代表我個人,也可能代表大陸人、外國人,還是給大家留一點想像的空間吧……”這句含糊的答覆引起了眾多的揣測,但也表明瞭他的態度,他不是代表蔡氏家族出場的。

天價玉璽究竟花落誰家?正在大家疑竇重重之際,遠在香港的一位收藏界翹楚與記者閒聊時漏了口風:“那個上億的玉璽是被你們山西老鄉買走的。”

“玉璽控”竟是山西人

山西人?藏家?玉璽?幾個關鍵詞連起來後,並沒有使得億元玉璽拍賣背後的故事清晰,反而更加撲朔迷離。如果是山西買家,為何出場競拍的是台灣寒舍集團的王定乾?這位神秘的山西買家又會是誰呢?在多方聯繫後,記者找到了當事人王定乾。

遠在台灣的王定乾接到記者的採訪電話有些驚訝。幕後的真正買家是誰,要從王定乾接到一個越洋電話談起。電話是拍賣前一個禮拜打來的,聲音很熟悉,是山西資深藏家趙星。

“我來不及到台灣了,你看這個東西到底怎麼樣?”趙星直截了當,非常乾脆。王定乾心裏“咯噔”了一下,他原本以為這場拍賣在台灣本土舉行,自己可以撿個大漏。但看來在資訊這麼發達的今天,想要在家門口“撿便宜”已經不容易了。他簡單描述了這枚玉璽的情況,趙星很直率,接下一句“你看什麼價?”王定乾笑答:“本來5000萬人民幣能抵擋過去,但看這情況,你遠在內地都知道這麼多,我想一個億跑不掉了。”

常年在各種拍賣會現場都能碰到,王定乾和這位內地買家趙星是多年的好友,他也非常了解趙星的脾氣性格,當他開口説自己也想競買時,王定乾知道,他是勢在必得。

“我們當時商量了一下,由於時間緊,他來台灣手續辦不了,就決定由我替他在拍賣場上舉牌,我們當時商議好,拍賣場上如我所預計在5000萬人民幣左右我就自己拍下,如果攀升到1億元人民幣以上,就由他接手。”

玉璽的價格很快攀升,在場內的王定乾發現了很多熟識的身影。他明白,這場拍賣會是一場“惡戰”。拍賣開始,他的手機與趙星就接通了。“我們的策略是以氣勢壓人,第一口就叫一億新台幣,當別人加到1億3,我們再叫2個億,這也是一個策略。故意加碼很快,然後嚇倒一些人,但中間也停一停,讓別人覺得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太貴了,其實我們是胸有成竹。趙星也是個拍場老將,這是他與王定乾的第一次聯手出擊。當競拍額進入到3億元新台幣以上的時候,包括王定乾在內只剩下了三位競拍人。“都是大藏家,內行人都知道是誰?只有我這塊是保密的。”最終,王定乾順利拍下玉璽。

趙星從預展到拍賣,都沒有親眼看過這枚玉璽,便擲下億元收購。王定乾説這不僅僅是對他本人的信任,更主要的是,趙星自己就是一個著名藏家,他看準的貨,不會走眼。在王定乾眼中,這位山西大漢就是個“玉璽控”,除了這枚億元玉璽,在2006—2008年間的幾個國際性的年度拍賣會上,他已經拍下一系列皇帝玉璽,總成交額近2億元人民幣。“他算是山西藏家排第一位的吧,是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王定乾説。

山西藏家第一人

山西藏家第一人,名號響亮,但要知道趙星是什麼人卻並非易事。記者查閱了近年來的國際拍賣記錄和媒體報道,並沒有找到他的名字。經過多方打探,記者終於從一位國際著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那裏了解到了這位藏家的輪廓。

趙星,五台縣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擔任過山西省圖書館的館長,也是山西著名的書法家。上世紀90年代,趙星開始接觸國際藝術品拍賣,是山西走入國際拍賣場的第一批藏家。他最早收畫和瓷器,後來延伸到宮廷御用的鐘錶、印章之類。近些年屢創高價的中國古董拍賣紀錄有好幾項都是他創造的。

記者多次通過圈內人聯繫趙星,試圖對其進行採訪,但趙星都婉言拒絕了。鳳凰衛視《投資收藏》的製片人謝冰説:“他這個人就是這樣,行事很低調……”王定乾也告訴記者:“陌生人覺得他很低調,他也確實是事情沒做到的時候不吭氣;而在圈內人看來,他非常爽快,説話不跟你拐彎抹角,心裏想的和説的一樣。”

記者了解到,目前趙星在山西省內並沒有以他名號開辦的公司,他擔任的都是一些如高爾夫球俱樂部顧問之類的閒職。1993年,他在香港註冊一家公司,經營的範圍是商品貿易。極少的資料使得他的財富規模無法評估,但他的收藏版圖卻非常大。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走出國門,在國際拍賣場上的山西藏家,基本上都是趙星帶出來的小兄弟。而他自己,十年來不斷買進藏品,卻從來沒見他出手變賣過。如果以個人的藏品規模來看,他在全國也算是頂尖藏家。

2008年,本報曾報道《山西富豪海外“搶回”佛首》。佛首是太原天龍山石窟的,在美國拍賣時,山西富豪拍得。而搶回佛首的背後主導力量,正是趙星。

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這枚天價玉璽已經運回山西,見到了它的新主人趙星。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長期從事明清帝後璽印研究的郭福祥研究館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説:“乾隆一生共刻製1800余枚寶璽,但是因為英法聯軍、八國聯軍進北京搶掠,晚清時期從宮內流出等原因,目前流失到世界各地的乾隆寶璽大概有二三百枚。”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