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導致奢侈消費習慣的改變幫助國際藝術和古董市場抵禦住了全球經濟風暴。歐洲藝術基金(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其舉辦的歐洲藝博會(TEFAF)將於3月12日至21日在荷蘭馬斯特裏赫特舉辦──近日公佈的一份報告《The International Art Market 2007-2009, Trends in the Art Trade during Global Recession》(國際藝術市場2007-2009,全球衰退時期的藝術貿易趨勢)顯示了這一點。
奢侈消費習慣的轉變
富有買家將目標從豪華汽車、遊艇、飛機轉移至了有利於長期投資的藝術和古董。儘管藝術市場受到經濟衰退的衝擊,它的表現仍然超出了預期。
藝術市場的全球新買家
大多數老牌歐洲經濟強國陷入了衰退,但是一些新的藝術市場卻有理想增長,中國和印度在2009年的增長率分別達到了9%和6%。
藝術藏家的動機
儘管大多數藏家的主要動機都來自審美、裝飾、智力和歷史原因而不是金錢,他們卻驚喜的發現,藝術投資抵禦住了通貨膨脹,並且比他們在金融和地産市場方面的投資表現更好。
金融危機創造了一種更加謹慎的投資環境。具有長期穩定性和分散風險能力的資産將吸引更多主流投資者的興趣。
報告顯示的其他數據還包括:
2008年,全球藝術和裝飾藝術市場銷售額為約42.2億歐元,與2007年高峰期的48.1億歐元下降了12%。預計2009年的銷售額會進一步下滑至31.3億歐元。
儘管2007年至2009年藝術市場經歷了巨大下滑,2009年的銷售額仍高於2006年之前的市場狀況。
藝術和古董的全球銷售被拍賣行和經銷商瓜分,他們所佔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5%和55%。拍賣行受到的影響略大於經銷商。
英國繼續主導了歐洲藝術交易市場,2008年所佔市場份額達69%。
美國和英國繼續主導了2008年的全球藝術和古董市場,共佔據了約三分之二的市場交易額。過去十年,美國一直保持著世界藝術市場的領先地位,但利潤率卻有所下降。其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46%下降至35%,英國則由27%上升至34%。2009年美國和英國的市場聯合佔有率為59%(英國為29%,美國為30%)。
中國繼續保持了一定的市場地位。2007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藝術市場,2008年繼續以9%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三位。2009年中國所佔市場份額上升至14%,實現了4.2億歐元的銷售額。
2008年歐盟的藝術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為4.9億歐元和5.5億歐元;美國則為4.9億歐元和5.2億歐元。
2008年至2009年經濟衰退時期,藝術品中間市場(以價格計算)受到了最強烈的衝擊,高端和低端市場的表現則相對較好。
當代藝術市場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9200萬歐元增長至2008年9.15億歐元,成為藝術市場擴張的領導者,但同時也在衰退時期受到了更大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