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拍賣呼籲儘早營建“陸費山莊”

時間:2009-12-14 15:08:07 | 來源:杭州日報

資訊>藝市>

陸儼少 上柏山居圖 紙本手卷 1986年作

陸儼少,生前四畫《上柏山居圖》,似乎一生的夢想都想與藝術家費新我做鄰居,在浙江北部的武康上柏,蓋一幢屋子,屋後種一千株梨樹,看層林盡染,聽流水潺潺。這似乎有點像一個孩子的倔強的舉動,因為一個沒能實現的願望,他一遍又一遍把心願畫在紙上。

對於西泠印社大旗下的西泠拍賣來説,站出來呼籲有關部門儘快將“陸費山莊”的營建列入議事日程,原因有二。第一,承載陸儼少畢生遺願的手卷《上柏山居圖》,即將出現在12月18日舉槌的西泠09秋拍上;第二,陸儼少和著名的“左筆”書畫家費新我,生前均為西泠印社的社員。因此,作為西泠印社以及西泠拍賣,“有義務與責任,為自己的社員實現他們畢生的心願”。

從上世紀1981年,畫家73歲那年畫了第一幅《上柏山居圖》開始,陸儼少一生共畫了四幅《上柏山居圖》。第一幅,畫于長子陸京在北京的家中,現為陸京所藏;第二幅,1984年3月畫于西湖之上,2006年由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拍出,藏于何人之手,至今下落不明;第三幅,1986年10月創作于杭州的家中,西泠秋拍即將獻拍的就是這一幅;第四幅,是畫家于1990年創作于深圳,現為陸儼少的兒子陸亨所藏。

西泠拍賣董事胡西林向媒體展示陸儼少的第三幅《上柏山居圖》

昨天上午,在新遷入的王文韶故居內,西泠拍賣向媒體展示了陸儼少的第三幅《上柏山居圖》,畫心縱27釐米,橫232釐米,上有俞平伯、吳養木、費新我以及陸儼少本人的兩次親筆題跋。在跋詩中,陸儼少寫下了對一段歲月的回望和平生無法構建“陸費山莊”的無限惆悵——“八年日對峽雲冷,歸來墟裏但空邨。梨花淡淡春光遠,篁竹無知繞街滿。人生有情未能忘,剩多情夢夢苦短”。四幅作品,最富含人文色彩的當屬這一幅《上柏山居圖》。

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陸儼少與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一道,並稱近現代山水畫四大開宗立派的四大畫家,晚年形成獨具一格的“陸家山水”。如此一個功成名就的大畫家,卻像一個追夢不得的小孩,苦苦地在畫紙上一遍遍勾勒心中的念想。

《上柏山居圖》與陸儼少的家園情結

退守上柏——

1934年,25歲的畫家陸儼少被上海灘複雜多元的人情世故所擊退。這個出生於嘉定的上海本土青年,從自己的家鄉撤退,在浙江北部的德清武康上柏,找到了一塊適合自己生活下去的土壤。

陸儼少天性裏只是一介書生,不善言辭,尤其不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早已浸淫于濃重的商業氣氛裏,這個言行不夠活絡的上海青年畫家,深感自己靠賣畫為生,是一件吃不消的行徑。

陸儼少和夫人在武康上柏置地幾十畝,自家辦起農場,借此養活一家九口。陸儼少患有哮喘,正好在這林野田間呼吸新鮮空氣,也趁機改變靠賣畫為生的局面。上柏山居從此成為畫家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沿長江而行——

僅僅數年之後,抗戰爆發。而安居樂業的陸儼少一家,正被屋子後面的一片梨樹所簇擁包圍。據説陸家當時整整種下了1000株梨樹,在陸儼少《上柏山居圖》上,也能看見一些寫意筆墨,點點滴滴,仿佛層林浸染,頑固地紮根于畫面一隅。

而當時畫家費新我也恰好緊挨著陸家的房子,正夯實地基,準備著“萬丈高樓平地起”。

抗戰爆發,陸、費兩家來不及共謀家園,只能放棄眼前的山水與安逸。在即將被拍出的《上柏山居圖》上,那一千株雪白梨樹,被畫筆點綴成黃色,或許是表達主人公無奈棄之離去時的灰黃心情吧。

據説陸儼少離開上柏後舉家去了重慶。在霧都山城,畫家一邊畫畫,一邊賣畫,間或辦些個人的畫展。就在那個時期,陸儼少作為畫家的生存能力也並不是很強的。

抗戰勝利後,由於坐不起飛機,搭不起大船,資費拮據的陸儼少全家冒著生死之虞,搭乘木筏從重慶沿江而下,回到上海老家嘉定。沿長江東流,是陸儼少一生最富含養分的時候。誰也無從知曉,這個性格木訥的畫家,在沿江而行的時候思索了怎樣的人生命題。但這一趟旅程肯定改變了陸儼少作為畫家的基本面貌,長江之上,水天共一色,這樣的氣勢也奠定了陸儼少日後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的地位。

等陸儼少再回到德清武康上柏後,連同著名的畫家費新我當年建下的雛形一道,理想中比肩而建的“陸費山莊”早已灰飛煙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