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發展中的上海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31 15:28:1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藝術品交易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引人注目。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在整個中國經濟版圖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顯赫的國際地位,強勁的經濟實力,為什麼沒有引來上海藝術品市場的光輝業績,而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龍頭老大呢?

臥居長江口,面臨大海,與日本、南韓隔海相望,穿越太平洋與美國聯線,上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來上海是以“商”為主。上海商人尤其認真,但藝術品在行業內,自古以來是買假自認,賣假不賠。對此,上海人被動接受。上世紀上海拍賣行和個體古玩店剛開張時假貨很少,投資收藏的人熱情高,市場較為看好。進入21世紀後,由於一些從事古玩買賣的人急於賺錢,涌進大上海行騙,假古董、假字畫充斥市場,加上古字畫、古瓷器、古玉器難以鑒別,市場愈加複雜,真真假假,魚龍混雜。這一現象與上海商人原先的商業道德産生激烈碰撞,洗手者、觀望者的出現就不足奇怪了。

受到打擊後原本很實際的商人變得謹慎,不會輕易買賣藝術品。除了信心受到打擊外,他們認為一旦急需要用錢,藝術品不能套現、不能到銀行抵押貸款的特點將成為他們的犯難之事。與北京、香港相比,上海的投資家要遠超收藏家,短線炒作的人多於長線投資收藏者。另外,由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物或文物製造遺址欠缺,玩家的祖傳世系無法與西安、北京、南京、杭州相比,因而受到古董熏陶的人也較少。即使留存在收藏家手中的好東西,也是外面帶進來的。這導致上海一些投資收藏者,特別是書畫投資者只重視海派書畫家的作品,對外來的書畫家,除非在全國名氣特大,一般不會收入囊中。按照外省一些人士的説法,上海較為保守,外來畫家不易進。其實不然,只是因為上海人的“商業意識”濃厚,注重實際而已。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一些愛畫的人並不懂藝術,市場並不成熟。就藝術水準而言,上海當代國畫家之中,具有謝稚柳、陸儼少、唐雲等大家風範的人物並不多,尤其是一部分把經濟利益捧在手上的上海城市畫家,實際上藝術上是有缺憾的,他們的作品並不值得持有,但是卻有一定的市場。這些,都是上海藝術市場的不足之處。

2009年以來,金融危機對上海藝術品市場的影響逐漸顯現。當代藝術的油畫失去了前幾年高昂的發展勢頭,國畫銷售也表現平平。筆者接觸到的一些藝術機構,當代藝術市場週轉趨緩,交易不多,面對高昂的費用,歇業或關門成為渡過難關的手段。以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如國畫等為主要經營對象的藝術機構,因作品價格較低,銷售渠道靈活多樣,也不需要很大的展示空間,成本相對低,但也有不少處於勉強支撐運作的狀態。古玩市場方面,有幾個明顯的現象,一是成交率下降,二是價格公開打折,與前兩年相比,東西也便宜。一張清晚期品很正的雕花紅酸枝架子床只要4萬元,如果去談價格可能還會低,這種價格已回落到七八年前了。在古玩城中,那些資金不足,又沒有什麼好貨的商家,有的乾脆留一電話號碼在門上,有的悄悄搬出,似有一點蕭條之感。

此外,拍賣行也不景氣,與北京相比明顯表現出頹勢。這主要體現在成交量偏小,以及成交價低。以2007年春拍為例,上海兩家大拍賣行朵雲軒和崇源成交業績僅過億元,而同期北京嘉德、保利是6億多元,瀚海是4.5億元,1億元至3億元的公司就更多了,2008年的差距更加明顯。同是老字號的杭州西泠拍賣,雖拍賣起步較晚,但就近兩年拍賣業績來説已遠超朵雲軒。不僅古董價上海拍不過北京、杭州,就連上海當代著名畫家如謝稚柳、陳佩秋、程十發、劉旦宅等人的作品,在北京拍賣的數次價格也超過了上海。這樣的拍賣形勢,産生的結果就是在上海收不到好東西,也留不住好東西,持有者紛紛北上或南下,對本來就不景氣的上海拍賣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藝術市場之40問
· 非理性投機都會失敗 藝術市場絕非股票市場(圖)
· 用錢堆出來的藝術市場行情能持續多久(圖)
· 新資本入場 金融行業逐鹿藝術市場
· 買家為啥購入藝術品 更多人會介入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