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走樓梯”上 “坐電梯”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20 09:40:34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曾梵志《面具系列》

曾梵志《面具系列》

張曉剛《無題》

岳敏君《看世界》

自2005年發跡以“走樓梯”的速度被推向巔峰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的打擊下,以“坐電梯”的速度下滑至4年前的水準。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正式對外發佈的《2009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以下簡稱“報告”),當代藝術集體“泛綠”,前幾年叱吒風雲的中國當代藝術“四大天王”(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方力鈞)如今頻頻登上“流拍排行榜”。

曾經:

被封為“最暴利的行業”

從2004年春季拍賣起,當代藝術18指數走出了一波漂亮的價升量漲的單邊上升行情。2005年中國當代藝術開始發力,自2006年春紐約蘇富比《同志120號》以97.92萬美元成交後,中國當代藝術在3年內帶來了多個驚嘆號:2007年5月31日,北京保利2007春季拍賣會現場當代中國藝術夜場,吳冠中的《交河故城》以407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創當時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最高紀錄;2007年11月6日,中國嘉德2007秋季拍賣會,蔡國強《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2002年作)》以7425萬元港幣的價格創下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2008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75萬元港幣成交,張曉剛、岳敏君等人作品相繼突破千萬元……一時間,中國當代藝術被推向一個巔峰。某知名媒體甚至以封面文章《最暴利的行業——藝術》給持續升溫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定義。

現狀:

“高價神話”防線破滅

然而好景不長。在2008年春拍,中國當代藝術多空雙方迎來了終極PK——最終結果繼續放量成交並有了1%的微小回調。而這正是拐點。2008年秋拍在一片對市場唱衰聲中開槌,不出所料,2008年秋拍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成交總額僅為2007年成交總額的36.09%,跌回3年前水準。天價當代藝術品開始回落,成交價比春拍同名次拍品均下降50%至60%,流拍率高達42%。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曾梵志早期作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最終流拍。而在此次秋拍前,曾梵志的作品在香港的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會中亮相,估價在千萬元左右的頂級作品無人問津。2008年10月初,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高價神話”最後一道防線的香港蘇富比秋拍最終慘澹落幕。在300件中國當代及20世紀藝術作品中,流拍的作品有108件,流拍率高達36%,包括方力鈞、岳敏君、曾梵志在內的一線藝術家的5件作品全部遭遇流拍。

特徵:

兩季度斬斷四年升勢

2009春拍加速了2008年秋拍以來的跌勢,同比下跌達50.7%,較前個拍賣季環比下跌42.6%。僅僅經過兩個季度的下跌,就將4年來的升勢攔腰斬斷。成交額銳減,較最高時期減少82%,比上季減少30%。

在2009年春季,18位“當代藝術夢幻之隊”成員幾乎全盤泛綠,下跌幅度也都以四五成為主。從成交均價來看,張曉剛下跌63%,成交率只有67%;曾梵志的價格下降了51%,成交率80%;王廣義的價格下跌了42%;方力鈞的價格下滑33%;岳敏君價格滑落73%。

當代藝術“四大天王”之一的張曉剛從2008年春拍中的約2.2億元的成交額銳減至2009年春拍的1769.8萬元。

外因:

金融海嘯重創當代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遭遇滑鐵盧,金融海嘯是一個不可否認的重要因素。《2008胡潤百富榜》前20位富豪擁有上市公司部分財富平均縮水比例達到50.47%。作為這一“特殊奢侈品”主要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新富階層,因為資産縮水首先消化此類消費的投入,針對他們投資收藏的首選品類——當代藝術則顯得更為直接和強烈。同時,可流入藝術市場的資金有限,進一步壓制了這個市場。

上海新概念廣告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博覽會”總經理葛千淘説:“當代藝術可以説是當代金融的藝術,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從價格上開始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當代藝術與金錢使當代藝術市場泛起太多的形容詞,讓人感覺虛幻而缺乏真實感。一旦金融爆發,就應聲而倒。”

當代藝術“四大天王”之一岳敏君曾打過一個比喻:藝術市場的價格就像水上的浮萍,水位漲到哪浮萍就升到哪,水位是金融體系本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市場投資者專家趙力稱,從歷史的經驗來看,藝術品中心市場的漲跌過程可以比之為“走樓梯、坐電梯”,即上漲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下跌則是“暴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藝術品不是基本的消費需求,在危局面前,恐慌令人們常常“將嬰兒連同臟水一起潑掉”,而根本不顧及任何價值因素。

目前正著力拓展藝術産業鏈的格豐藝術機構藝術總監黃瀧表示,當代藝術的收藏群體與傳統藝術品的收藏群體有根本性不同,在當代藝術的收藏群體中,逐利性的投資資金佔據了主要位置。

內因:

藝術市場自身結構調整

有人認為,藝術市場的自我凈化和結構性調整則是中國當代藝術“崩盤”的內因。

深圳大學教授應天齊認為,當代藝術已經開始結構性調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當代藝術這些年來的市場取向有一定問題,當代藝術更多的是面對了拍賣市場的新增客戶,這部分客戶也以投資甚至投機作為參與拍賣市場的首要目的。與中國古代書畫穩定性的收藏群體相比,當代藝術經過這一輪的調整會漸漸趨於理性,同時,無論是藝術家還是作品都會進行深入的結構性調整。”

投資藝術品市場長達十餘年的藝術藏家、中邦集團董事長衛平也認為:“一方面,金融危機對當代藝術市場打擊很大。另一方面,藝術市場的自我凈化和結構性調整也是一個原因。前幾年,當代藝術猛然間被炒家把價格推向了頂點,價格偏離了價值,違背了市場規律,金融危機到來,海外資金撤離,藝術品也遭遇了滑鐵盧。”

原廣東美術館館長、現中央美院美術館新任館長王璜生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也稱,當代藝術是良性的結構化調整。從高價拍品數量可看出,其實重要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價位仍然不低,而過去齊漲齊跌狀況下“搭便車”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市場逐步趨於理性。王璜生還説,當代藝術飽受爭議,中國當代藝術家應該關注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家應該從以前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把目光投到當下,包括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比如,金融危機對人類的影響,基因工程給人心理帶來的變化等等。而不是那些程式化的‘大批判’、‘大腦袋’以及‘大嘴傻笑’。”

當代藝術的“衰落”始於國際大資金的獲利離場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而當代藝術作品本身20年不變的“執著”也是當代藝術市場步入嚴冬的內在原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藝術市場之40問
· 新資本入場 金融行業逐鹿藝術市場
· 買家為啥購入藝術品 更多人會介入藝術市場
· 西方藝術市場:76%——是跌,還是漲?
· 策展人:藝術市場的尷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