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再談收藏學及其專業的創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5 17:57:5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章利國

  就其地位和作用而言,收藏乃是藝術市場最重要的實質性環節。

  我們説,藝術品買和賣的統一就是作為商品的藝術品的流通。這個流通全過程的主要脈絡可以邏輯地表述為:藝術生産者—藝術品—藝術商業仲介—藝術消費者,而文化仲介(藝術批評、新聞傳播等)則對上述過程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另外,我們當然可以用藝術品交易場所所交易的藝術品的範圍領域或者藝術商品行銷區域來界定藝術品市場,也可以把一定時期、地區內對藝術品商品有效的供需關係叫做藝術品市場,甚至在廣義上將藝術商業整個運作系統稱為藝術品市場,不過在現實的根本意義上,藝術品市場可以説是指相應于藝術家及其作品的一定規模的藝術消費者群體。藝術消費使藝術品市場真正得以存在,使藝術品成為現實的産品,使藝術生産得以最後完成,為藝術生産創造出新的更多的需要,它們成為新的藝術生産和藝術商業經營行為的動力和目的。在作為流通過程邏輯終端的藝術消費者當中,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的藝術收藏,都具有決定性的優勢地位,暫時性的購買消費,例如單純裝飾意圖的藝術消費,常常並不是主要的。因而,可以説沒有健康的藝術收藏也就不會有健康的藝術品市場。

  將藝術品作為有價值的物品,同時作為藝術欣賞客體和文化研究對象,自覺地進行搜尋、選擇、購買、聚集、珍藏乃至展示、探究的藝術消費行為及其方式,就是所謂藝術品收藏。我們知道,“藝術”的詞義邊界隨著時代社會環境變化而呈現某種不確定性,其內涵和外延也在發生變化。藝術品與非藝術品事實上很難區分。因而,藝術品收藏與普通意義上的收藏幾乎是相通的。收藏與投資還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常常同時就成為現實的或者潛在的一種投資方式。然而,收藏又並不等同於投資。那種反對拜金主義、利潤至上主義的走向文化層面和堅持文化至上的收藏,才稱得上健康科學的有靈魂的收藏。

  二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現代意義的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業發展迅速,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並且正在加快步伐與國際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業接軌。

  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業正在成為一個經濟和文化增長熱點,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且投身其中的領域。但同時這一領域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還很嚴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和收藏事業如今到了其發展的關鍵時候。有目共睹的是,中國對於藝術品市場和收藏的理論研究極為薄弱,與其應有的地位和現實的需要太不相稱,大大滯後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和收藏事業的實際發展,也落後於國際上這一領域的研究水準。這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和收藏事業健康有序化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瓶頸。在中國收藏界認識不清、理解混亂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收藏界總體上既沒有相對統一的基本認識,也缺乏科學合理的運作方式。與此同時,我們也缺乏收藏分析研究人才,更不用説這方面真正的專家。科學的系統的理論本身是現象描述、即時新聞或經驗體會所不能代替的。作為收藏事業一翼的理論的萎縮必定會嚴重影響另一翼收藏實踐的健康發展,這是不言而喻的。

  三

  創建一門收藏學正當其時。筆者呼籲,收藏界和學術界同道攜起手來,積極努力,腳踏實地創建收藏學及其專業,而首先是中國收藏學。

  由於種種原因,當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業正進入調整期。同時這也可以説是為以後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業的更好發展做好學術準備,夯實理論基礎的時期。作為人文科學獨立分支的收藏學,理應成為人文科學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和高等院校的專業之一。這就是要將收藏行為和收藏活動提高到文化和學術層次。收藏學體現出對收藏曆史和收藏行為進行認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科學性和系統性,它絕不是一般的論述收藏的文字。收藏事業的發展需要收藏學,與收藏實踐處於互動關係當中的收藏學會是一門顯學,它的生命和真正價值存在於聯繫收藏實踐的不懈探討之中。

  收藏品,無論圖像還是器物,均可成為歷史文化密碼的物質載體,具有空間的移易性和時間的穿透性。古人云:“千載寂寥,披圖可鑒”。“圖像證史”成為當今學術界熱點之一,其學理的精神實質也同樣適用於器物收藏,亦即“器物證史”。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人們的文化記憶中,圖像、器物與文字一起承載、確證、傳遞文化基因和文明歷史。所以,收藏品也是文化史可視可感、可讀可解的具有一定標誌性的物證。

  收藏學把以收藏品(圖像和器物)為核心的收藏文化作為自己主要的研究對象。它決不局限于收藏品本身和收藏品的市場交易、投資效應。任何形態樣式的收藏活動行為和收藏品都必然處於特定的大文化構架之中。可以説,收藏文化乃是通過藏品的選擇、購買、貯存、展示、交流轉讓、流傳和研究等步驟,以藝術審美文化為中心,以投資為顯在或潛在常態的系統性實用文化。它從屬於社會大文化,在現實的時代背景下,在社會大文化構架中確證其存在的合理性,顯現其生命力,在同其他各文化構成成分(經濟、政治、宗教、倫理、軍事、教育等)交互影響、作用的過程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社會文化功能。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紅色收藏要“挑三揀四”
· 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2008)
· 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是把雙刃劍
· 內地拍賣公司首超海外同業領先藝術品市場
· 劉益謙:我如何拍得《寫生珍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