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2009台灣春拍縱覽:台灣前輩與海外華人藝術家作品最受矚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3 08:48:33 | 文章來源: 藝術與投資

金朱銘作品

2009年的台灣春拍,從6月份開始陸續起跑,依序登場的是羅芙奧、中誠、景熏樓和7月初舉辦的金仕發(另外一家拍賣公司藝流,今年並未舉辦春拍),這四場拍賣的成交額總共是5.42億台幣,總拍賣件數為518件,總成交件數為419件,平均成交率為81﹪。從這樣的成交數字看來,雖然無法與前幾年的高溫盛況相提並論,但如此的成績也算是維持住藝術市場的局面,同時替憂心忡忡的藝術投資客們,打了一劑穩定軍心的強心針。

四家拍賣輪番上陣交易狀況符合市場預期

首先登場的是羅芙奧,作為台灣規模最大、最具有指針性的拍賣會,其結果自然是備受眾人關心。開拍當天,會場涌進大批畫廊經營者和藏家,在人氣上就明顯比去年秋拍熱鬧許多,而無畏八卦緋聞影響,整場拍賣仍然由經驗豐富的睿芙奧藝術集團執行長郭倩如執槌,總共175件拍品中有136件成交,成交金額為212,804,000台幣,成交率為77.71﹪。場內的最高價出現在王懷慶的三連幅《飛天》,成交價為4376萬台幣;排名第二的則是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的《渡船》,成交價為2416萬台幣;第三名則是蔡國強和蔡康永連手創作的《電視購畫》,成交價為1652萬台幣;而名列第四和第五的則是台灣藏家鍾情的兩位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趙無極的《28.4.75》和朱德群的《流露》分別以920.4萬台幣和637.2萬台幣成交。從羅芙奧的前十大排名看來,可以發現台灣藏家的品味重新回到前輩藝術家(如廖繼春與林風眠)和海外華人(趙無極與朱德群)這兩條基本的路線上,至於當代藝術的高價榜則仍由中國當代蟬聯,包括在買家心目中都已經有穩固的學術和市場地位的藝術家,如王懷慶、羅中立、曾梵志、岳敏君和周春芽等;而場內的台灣當代、日韓、東南亞和印度的拍品雖然大多順利拍出,但價格並未有突出表現。總體而言,作為2009年春拍第一棒的羅芙奧交易狀況表現不俗,對於之後接連推出的幾場拍賣亦有正面的影響。

緊接在羅芙奧之後登場的是中誠拍賣,中誠這次共有116件作品上拍,共成交97件,總成交金額為104,683,700台幣,成交率是83.62﹪。周春芽的兩件作品《樹枝的變化》和《桃花》分別以1121萬台幣和826萬台幣榮登場內第一和第二高價,其餘表現突出還有以“太極系列”聞名國際的雕塑家朱銘,他的兩件作品《太極系列》與《太極系列——十字手》分別以590萬台幣和531萬台幣成交;此外如朱德群的《不可名狀之二》和林風眠的《雞冠花》,其成交價566.4萬台幣與460.2萬台幣也是場中的交易亮點。

長期以耕耘台灣老輩藝術家為主力的老字號拍賣行景熏樓,這次徵集的拍品更是投市場風向所好,一舉推出多件前輩藝術家作品,其中最高價是廖繼春的《春秋閣》,成交價為1206萬台幣;第二高價則是深受某些台灣藏家熱愛的趙春翔,其《重逢》在眾現場買家的追捧下以1094萬台幣成交。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同樣也在場內受到青睞,趙無極的《82.8.24》、朱德群的《雪No:327》、朱沅芷的《有驢子與房子的風景》分別以646萬、472萬以及389.4萬台幣成交;台灣藝術家朱銘的《太極系列》和黃銘昌的《翠湖春曉——心湖系列之一》則也以354萬與306.8萬擠進前十大排行。景熏樓全場拍品共82件,成交72件,成交率87.80﹪,成交總金額為97,731,300台幣。

壓軸的金仕發,則推出145件拍品,成交件數為114件,成交率是78.62﹪,總成交金額是127,101,900台幣。在該場拍賣中,並列最高價的分別是趙無極的《無題》和廖繼春的《東港》,成交價為1554萬台幣;而排名第二的是朱德群《宇宙之片面》的959.28萬台幣,第三則是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上海橋影》的802.4萬台幣;基本上名列前十大的拍品,基本上都符合台灣藏家的期待,除了幾位台灣前輩藝術家和海外華人的作品外,台灣當代藝術家朱銘、黃銘哲、邱亞才以及中國當代的黃鋼也都榜上有名。

台灣前輩與海外華人項目受矚目

從這幾場拍賣,不難發現其中幾個明顯的趨勢:

第一、台灣前輩藝術家勢力抬頭:

廖繼春與陳澄波一直都是台灣藏家的最愛,這次在幾場拍賣中的表現更是證明了其不可動搖的地位。其他如楊三郎和趙春翔也因為一直擁有固定的支援群,凡是精品現身價格通常也都有突出的表現。對於台灣藏家來説,目前不管是中國也好、亞洲各國也好,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基本面時,重新回過頭去關注已經有學術地位和價格基礎的老輩藝術家作品,對買家來説肯定是個風險相對低、而且絕對不會錯的選擇;在如此的集體心態下,未來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市場價格仍然具備增值空間,值得關注。

第二、海外華人行情穩定:

對中國內地的藏家而言,諸如常玉、趙無極、朱德群、陳蔭羆、朱沅芷等移居華人藝術家也許並不那麼注意,然而他們作品中特有的東方情調和懷鄉情節卻特別能引起台灣藏家的共鳴,因此在藝術市場中一直都有很好的表現。從目前的大環境景氣看來,這個區塊的拍品在價格上並無大幅度突破,行情表現較為理性,但價格仍維持在一定水準,從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常玉《貓與雀》的4210萬港元高價來看,海外華人仍然是台灣藏家的信心所在,如果未來拍賣公司能夠再推出精品,再度改寫高價榜絕對是必然的事。

第三、中國與台灣當代表現平平:

在保守心態和懷舊勢力興盛的狀態下,不管是中國或是台灣的當代藝術都顯得有些疲弱。四場拍賣下來,比較值得注意的價錢仍然集中在特定幾位藝術家的作品上,包括蔡國強、曾梵志、岳敏君、周春芽、黃鋼等幾位。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台灣的朱銘,以“太極系列”聲名大噪的他,其代表作品“太極系列”也一直是台灣藏家共識度很高的投資標的,不管是有版數的翻模銅雕或是單一件的木雕,都同樣受到市場歡迎,這次在四場拍賣中價格有較好表現的幾件拍品也同樣都來自這個系列。

第四、東北亞和東南亞值得期待:

順應國際拍場趨勢和買家需求,台灣的拍賣公司近年也大多將東北亞日、韓,以及東南亞和印度的拍品納入場內,雖然在數量和價格上還稱不上是市場主力,但同樣受到對新事物接受度高、收藏品味又特別豐富的台灣買家歡迎,例如景熏樓一件草間彌生的《南瓜》就以330.4萬台幣擠進該場拍賣的前十大高價,而一向在國際拍場屢創高價的米斯尼亞迪也以《裸女》的212.4萬台幣成為金仕發的全場第八高價。對於藝術品接受度一向寬廣、而且吸收新知速度快的台灣藏家而言,不管是風格精緻細膩的日本當代藝術、材質運用創意高的南韓當代藝術、或是文化背景迥異且充滿異國情調東南亞和印度當代藝術,都各自吸引了一批喜歡嘗鮮的台灣藏家,因此這些亞洲當代藝術雖然在成交單價上雖不能跟台灣前輩和海外華人等大價錢的拍品相提並論,但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卻是有目共睹的;單價低、風格討喜、題材新鮮有趣,使得這些台灣和中國以外的亞洲當代藝術在最近這對時間成為台灣藏家關注度迅速提升的項目之一。

2009台灣春拍交易狀況其實有跡可尋

台灣的藝術拍賣會,在舉辦時間上向來要比香港的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來的稍晚,因此使得這兩場的國際拍賣經常成為影響之後登場的台灣拍賣會的交易情形。在今年香港的兩場國際春拍中,在買家們對於當代藝術抱持觀望態度的作用下,具備學術地位的老輩藝術家作品反而成為市場轉移焦點的標的,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香港佳士得的常玉《貓與雀》,以4210萬港元高價成交,而此同時也刷新的常玉的個人最高拍賣價紀錄;常玉的作品一直是台灣藏家的最愛,以常玉的成交情形作為説明市場標的轉移的現象是很恰當的,因為在《貓與雀》之前,常玉的最高拍賣價格一直停留在2006年《青花盆與菊》的2576萬港元,而在這將近三年的時間中,拍場上雖然不乏有常玉的作品現身,當買家的注意力紛紛往中國當代藝術一面倒時,老輩藝術家的市場表現難免相對受到冷落。然而,當目前情勢逆轉,對於當代藝術的熱愛逐漸回歸理性,買家們關愛的眼光自然又重新回到前輩藝術家和海外華人的精品上。

對於台灣藏家來説,台灣老輩和海外華人藝術家作品,擁有幾個難以取代的優勢:第一、這些藝術家作品大多已經受到學術的認可,歷史定位和藝術價值非常明確,一般只要是來源清楚和擁有出版著錄的作品亦沒有真偽問題,值得安心投資;第二、這些藝術家作品經過台灣畫廊和拍賣公司的長期經營累積,在收藏家的品質上都有一定的規模,換言之,作品籌碼沒有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分散在許多藏家手中,被拋售或刻意炒作的可能性低,而且因為藏家者眾,往往只要有標的性的精品現身,幾乎都會寫下高價記錄,從長遠角度來看,增值幅度一直是穩健成長的;第三、相較于當代藝術的價格變動劇烈,台灣老輩和海外華人藝術家作品價值較不隨市場波動,甚至以前幾年的表現來看,景氣好的時候這些項目和當代藝術在價格上都有明顯成長,然而當現階段因為景氣下修、當代藝術面臨盤整時,這兩個項目的作品反而更受市場重視,相形之下相對保值。

總體而言,2009年台灣春拍的交易狀況可説是“買氣”符合“景氣”,特別是幾場拍賣看下來,場內的“人氣”依舊相當暢旺,説明台灣藏家們對於市場的高度關注仍然不減。然而,在大環境充斥理性盤整的心態下,可以想見下半年的秋拍各家拍賣公司必需面對的是更加嚴峻的挑戰——如何從藏家手中徵集到更多更好的精品?如何更加建立群眾的市場信心?如何擴大市場盤面並且創造藝術品的更高價值?在在考驗著拍賣公司的智慧和策略。

周春芽作品

 

下一頁批評應和市場保持距離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賴香伶:藝術基金會的台灣經驗
· 十九位台灣油畫名家本月攜手前進北京
· 今年春拍成交總額仍呈下降趨勢
· 春拍市場較去年秋拍減少七億
· 2009春拍當代藝術冷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