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代藝術價量齊跌至谷底? 是否已"泡沫擠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2 14:08:55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重新洗牌是好事

魯虹

在我看來,當代藝術作品在今年的春季拍賣會上遇冷,並不是什麼壞事。前幾年,當代藝術作品在拍賣會上不斷爆出“天價”,風頭甚至超過傳統書畫,也不管是什麼作品,只要是當代藝術就能賣高價,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當然,對這些作品也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一些優秀作品不但物有所值,而且還有繼續升值的空間。不過,相當多的作品還是有很大的水分,一些拍賣會上的當代藝術作品也存在著明顯良莠不齊的現象。現在通過市場的篩選,把一些名不副實的作品擠出去,把真正有水準的作品顯現出來,無疑是件好事。

其實,最令人擔憂的遠不是當代藝術作品價格的下跌,而是中國藝術機制運作的不健全。在國外,政府給美術館十分充足的經費,這使美術館可以收藏優秀的作品,從而對市場給予學術方面的引導。而中國各地的美術館普遍經費緊張,根本無力收藏作品,對市場也起不到導向作用。另外,國內的拍賣行也沒有規範的準入機制和門檻,而且對拍賣行也缺乏有效的監管,這導致不良機構出現濫拍現象,以致嚴重擾亂了市場。據我所知,有些剛畢業的學生作品都進入了拍賣行,這在國外簡直是笑話。的確,有些年輕藝術家也很有才氣,但應該經過時間的考驗和一級市場的磨煉,才能進入二級市場——拍賣領域。現在的問題是,在金錢面前,學術力量顯得脆弱無力。如果不想辦法解決運作機制的問題,以後還會很麻煩。

早在1992年,深圳就搞過大型的藝術品拍賣會,古代、當代藝術作品都有,非常紅火。但是,因為市場操作的不規範,出現了一些偽作,還有的不是藝術家的代表作,最後讓很多收藏者血本無歸,嚴重挫傷了深圳收藏者的積極性,導致今天深圳收藏藝術作品的人很少,跟城市發展和經濟水準很不成比例。所以我認為,根本的問題不在於收藏者,而在於運作機制的不健全。就算是沒有經濟危機,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問題也非常大,所謂經濟危機只是外在的因素而已。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加大對美術館的投入,扶持畫廊發展,對拍賣行加強監管。

從另一方面來看,收藏者的心態也需要調整。嚴格説來,中國現在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像俄國的特列恰科夫、美國的哈默、德國的路德維希等等。他們本來就擁有雄厚的資金,完全不是為了賺錢而收藏,最後,他們會把自己的藏品捐給美術館或者自己設立美術館。在國外很多大型美術館,我們都能看到以私人收藏家命名的展廳。而中國是炒家多,藏家少。一些人往往是今天購買了一幅作品,恨不得明天就能將價錢翻倍。當然,真正的收藏家需要培養,比如美國就通過傾斜稅收政策鼓勵私人和機構收藏藝術品,這點值得我們借鑒。

有一個事實是讓我們很難堪的,即現在中國如果要辦一個從1979年到現在的當代藝術大展,根本辦不起來,因為最好的作品大多不在國內,都被國外機構與買家收藏了。現在國內也開始收藏當代藝術作品,這是好事,很有意義,尤其在深圳這樣的先鋒城市,應該鼓勵當代藝術品收藏。當然,對當代藝術作品也要注意甄別,要收藏那些具有原創價值、能體現當代文化、有創新意義的作品才是。

從長遠來看,我對當代藝術發展與收藏前景還是很樂觀的。比如我擔任策展人策劃的“‘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展”,除在深圳、北京展出外,今年四月還被文化部推薦在美國費城展覽,反響非常好。今年下半年,這個展覽還將到東歐四國巡迴展出,其目的是配合在東歐舉辦的“中國年”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外國人都很希望了解中國當代文化與當代藝術,這對於宣傳國家的軟實力極為重要。我堅信,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不但有巨大的升值潛力,也能為民族留下一份歷史的記憶。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當代藝術佳作低價流失 國家收藏常態化有多難?
· 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要有自己的精神
· 連印度當代藝術都已經這麼貴了!
· 當代藝術要從已形成的套子中跳出來
· 當代藝術中心由紐約轉到北京重拾升勢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