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從中國到印度,藝術品炒作接力棒大轉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3 19:41:2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作者:劉放

都説“十年磨一劍”,但在這個加速度的年代,10年太久,5年、3年足矣。為數不少的印度當代藝術家就是這樣,四五年前還不名一文,如今的作品身價卻以N次方的倍數增長。國際上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印度熱”,而早些年曾經對印度當代藝術很不屑的中國藏家們,如今也開始組團前往印度追趕這波熱潮了。

那麼,印度的當代藝術究竟有哪些特色?它的火熱背後是否也像中國當代藝術一樣存在隱憂?而隨著印度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其繪畫美學和敘事方式又經歷了哪些變化?7月16日,“印度現在”藝術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幕,數位在國際上知名的印度藝術家的作品匯集於此,意圖對上述問題作出回答。

印度藝術品10年漲了32倍

歷史總在不斷重演?自2007年倫敦最具市場敏感度的蛇形畫廊開始力推印度的當代藝術以來,全球藝術炒作的接力棒似乎又從中國傳送到了印度。據粗略估算,截至去年7月,印度當代藝術作品整體價格在過去10年中上漲了不少於32.3倍。世界各大拍賣行開始“垂涎”于印度當代藝術:在法國,2007年3月艾德拍賣公司最早開闢現當代印度藝術拍賣;英國倫敦的佳士得在迪拜拍賣會上,成交價位居前10位的拍品中,有9件來自印度藝術家,而成交價最高的也是印度作品;佳士得的印度現當代作品全球銷售額,由2000年秋季的65萬美元,增至去年的4200萬美元,增幅相當可觀。策展人DianaFreundl介紹説,已經有不少國際藏家斷言,印度當代藝術品市場正處於發展初期,與中國當代藝術品相比,具有更純粹的藝術性而無跟風之弊病,因此其升值空間或將在不久的幾年內完全釋放,趕超中國當代藝術拍品。

據介紹,在印度當代藝術市場開始繁榮之前,當地藝術家們連好的繪畫材料都負擔不起,因此,現在有很多作品的畫紙已經變脆,顏料開始剝落,有些油畫甚至已經腐壞,佈滿了黴菌。儘管已經有一些畫廊投資商開始意識到保護印度當代藝術品的需要,著手尋找專業人士來照看藏品,同時物色合適的地點向公眾展出這些藝術品,但這樣的地方在印度並不好找。

畫家淪為繪畫機器?

隨著印度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升溫,理所當然,一些印度藝術家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但對於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市場,藝術家們卻大都懷著複雜的感情。印度當代畫家白珠•帕森以善於運用新科技著稱,他曾在作品“布拉瑪的主頁”裏創造了一個網路虛擬空間,使一幅幅描繪印度神話的圖像仿佛漂浮在畫布之上。他説,現在這個時代一切都在飛速發展,飛速轉動的市場之輪讓人備感壓力,而他想通過這幅作品,讓觀賞者回到靜止狀態,獲得片刻寧靜。事實上,不止帕森一人,印度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感覺到自己已經淪為一件商品,有人説:“藝術市場開始變得越來越像股票市場,這就好像人們在你身上下賭注,就像在賽馬場賭哪個人會先到達終點,就把錢全部押在他的身上。”印度著名的藝術評論家蘭及特•霍斯科特因此評論説:“印度藝術市場一片繁榮的背後,許多藝術家不再有足夠的時間靜下心來創作,最終只能淪為繪畫機器。”

更悲觀的説法是,藝術市場過熱目前在印度還是件很新鮮的事,但在西方卻已經是老掉牙的故事: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紐約,一群剛剛嶄露頭角的新興藝術家成了藝術圈炙手可熱的人物,短短幾年內,他們的作品賣了大錢,但最終卻淪為倒楣的收藏家地窖裏不值錢的廢紙。以此為鑒,印度當代藝術家們今後到底會往何處去誰也説不準。

中印當代藝術市場異同

事實上,印度與中國在藝術市場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如處於經濟上升的國家環境,藝術市場機制的有機可乘等。兩個市場在時間上的“接軌”也表明西方資本是如何發揮他們的話語權的。2005年,蘇波•古塔的一幅繪畫作品《漁民》在蘇富比僅拍賣了1.7萬歐元,到2007年,作為印度明星藝術家,其作品價格居然漲到了13萬歐元至28萬歐元之間。而如今,他的雕塑作品已經上漲到百萬歐元。這與中國部分知名藝術家的經歷如出一轍。

但也有消息稱,中國當代藝術曾一度將印度逼入角落。2007年9月,在紐約舉行的索斯比南亞當代藝術拍賣會上,印度藝術品拿下320萬美元;而在翌年4月舉行的索斯比香港拍賣會上,中國當代藝術品則收穫超過3200萬美元,是印度的10倍。美國《時代》週刊因此評論説“中國已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藝術市場”。

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勝出的原因,據説是因為,全世界都在買中國藝術品,而印度藝術品的買家大多是印度人。不過,也有一種説法認為,目前印度藝術市場更多的是收藏家,而中國更多的是投機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