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做一個不一樣的博覽會——訪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秦思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2 09:42:1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記者肖維波

  藝博會應吸引潛在的藏家

對於從沒做過博覽會,也從沒介入過商業體系的秦思源來説,“上海當代”要如何吸引更多的畫廊和藏家是首要問題。博覽會最基本的就是“畫廊單元”,秦思源説:“這個肯定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形式。我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博覽會。”於是,他邀請了3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策展人策劃了一個名為“發現”的主題展,以期給大家的感覺如同走進一個展覽,而且這個展覽與我們平時見到的不同,它可以現場銷售作品,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藝術家,只要有新創作的、優秀的作品就可以參展,目的就是激發收藏家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參與博覽會。

另外,秦思源還專門針對新的和潛在的收藏家,從市場角度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學術講座,讓觀眾在豐富的資訊中去體驗、去了解和探討當代藝術話題,讓優秀的當代藝術品得到真正的價值體現。秦思源認為,學術和商業並不衝突,藝博會本身就是商業行為,藝術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年曆史,目前中國的潛在收藏家群體非常龐大,他們還沒有被發掘出來。“一定要抱著積極的態度,不能等著他們被發掘,因為他們沒有成熟的渠道,而成熟的渠道就是像藝博會這樣的活動。”秦思源説,“我們會和藝術院校、藝術家以及拍賣行進行合作,與潛在的收藏家進行交流。現在的藝術品市場還沒那麼糟,很多人對藝術品處於觀望狀態,不是因為沒有資金,而是因為害怕,因為藝術品市場的底線還沒有出現,如果買了藝術品,而價格仍往下跌該怎麼辦?我們要建立起收藏家的信心。”

建立起收藏家的信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後秦思源又發起了“亞太收藏家發展計劃”,努力與藏家進行溝通,並逐漸培養新的藏家。“每個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擔憂,而且需求不同。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合作夥伴,慢慢地給他們提供鑒賞藝術品的資訊和知識,讓他們自信地去面對藝術,然後自己去選擇買什麼,而不是通過別人或市場誘導。”秦思源認為,所有處在發展中的藝術市場,都應該啟動這樣的計劃。“藝博會作為一個平臺,就是要讓收藏家和畫廊互相認識,這是我們的工作。”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齊白石《油燈貓鼠圖》拍出448萬
· 靳尚誼《毛主席全身像》拍出2016萬元(圖)
· 八大山人<倣倪雲林山水>創紀錄 成最貴國畫(圖)
· 西泠印社:09年藝術市場總體趨勢被普遍看好
· 上海金融中心“空降”藝術衍生品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