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蘇富比和佳士得春拍落帷——香江春拍現暖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4 09:59:2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新華社記者 呂諾

  隨著5月27日佳士得拍賣行的落槌,香港2009年的春季拍賣降下帷幕。

  金融危機突然來襲,令香港2008年秋拍遭遇寒流;而在這個春天,世界拍賣巨頭蘇富比和佳士得交出的拍賣成績單,卻讓人感到香江水暖。對當前亞洲拍賣行情,人們足以維持審慎的樂觀。

  “春天來了”——亞洲藝術品市場回暖

  “我覺得春天來了。”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葉正元興奮地説。

  剛剛結束的佳士得香港春拍,結果超出了葉正元的預料。他説:“與去年秋拍相比,這次春拍成績非常好。雖然拍品數量少了,但成交率高出很多。”

  藝術品市場躲不開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2008年秋季拍賣會上,香港蘇富比拍品總估價近20億港元,而這次春拍藝術品的總估價減少到6億港元;佳士得香港拍品總估價也由去年秋拍的17.5億港元降到7.5億港元。經濟形勢的影響可見一斑。

  許多業內人士和專家一度降低了心理預期,預言香港2009年春拍會繼續2008年秋拍暗淡不佳的表現。拍賣結果卻給了人們一個驚喜:蘇富比總成交額超過6.9億港元,佳士得總成交額10.7億港元,均超出了預估價格。

  這次春拍結果顯示,雖然藝術品市場規模縮減,但當前亞洲藝術品市場並不蕭條。一些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逆市走紅,成交價數倍于預估價格。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收藏家對品質優秀的藝術品熱烈追捧,可見市場對頂級藝術品之需求依然強勁。”

  質優價廉——拍賣行調整策略促成交

  從去年秋拍就做好“過冬”準備的拍賣行,今季拍賣紛紛調整策略,特別強調選品精煉、估價適宜。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安德魯·福斯特説,買家的資産減少了,而且他們越來越關注拍品的品質;賣家也比較關注自己的拍品能否保值或增值。我們對估價有所調整,而且今年在世界範圍內非常謹慎地選擇更加精彩的藝術品,希望讓買家感覺到今年仍有很好的收藏機會。

  佳士得和蘇富比此次都以新鮮珍稀、品相優越、出處詳細、估價適宜的拍品吸引買家,很多拍品久未見於市場,有的則是首次曝光。由林風眠、朱沅芷、常玉、趙無極等創作的多幅油畫傑作,都是在被歐美收藏家珍藏近半個世紀後首度進入藝術品市場。兩大拍行中國書畫拍賣會的拍品,基本涵蓋了齊白石、吳冠中、李可染、傅抱石等書畫名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實為近年鮮見。

  這樣的頂尖藝術瑰寶果然倍受追捧。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拍品成功拍出89.2%,總成交金額近1.3億港元,遠遠超出7000萬港元的預估價格。3/4的拍品成交價超出高估價;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專拍會上,近半拍品成交價高於最高估價。

  擇優競投——買家出手謹慎而果敢

  在今年的香港春拍中,常玉油畫《貓與雀》最終以4210萬港元成交,林風眠的油畫《漁獲》以1634萬港元成交,均刷新了畫家作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清乾隆粉青釉長頸膽套瓶,最高估價為2000萬港元,結果拍出了4700萬港元的高成交價,創下了單色釉瓷器拍賣紀錄。

  與此同時,一條估價2300萬至2800萬港元的鑽石綴珍珠流蘇項鍊流拍;唐代玳瑁嵌螺鈿荷花鴛鴦圖八方蓋盒,預計成交價超過4000萬港元,然而到了1900萬港元便再無人競價。

  葉正元認為,此次春拍可見收藏家越買越精,他們目光更加集中于估價合理的佳作,對過於樂觀的估價表現抗拒,但對珍罕精品不惜重金,該出手時就出手。

  長期活躍于紐約、香港、東京等地的古董經紀人、收藏鑒定家丘小君表示,隨著拍賣行業的發展成熟,收藏家的文化素養和鑒賞能力也在日益提高。他們對藝術品價值有其獨立的判斷,認為值得才會出手。

  從拍賣結果來看,亞洲買家雄踞多場拍賣會的十大成交拍品榜,當中有不少買家來自中國內地。

  葉正元説,隨著亞洲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繁榮、國人文化品位的提升,關注藝術品收藏的人越來越多,潛力巨大的亞洲藝術品市場會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謹慎看待市場“回暖”
· 熱市場與冷規則
· 內地春拍:“傳統”吃香 “當代”遇冷
· 藝術基金盯上了“公司收藏”
· 中國古畫救了“當代藝術”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