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市場實話實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4 14:11:0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部落格

文/牟群

一、終端缺位,藝術市場先天不足

中國有沒有藝術市場?我認為中國目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市場,甚至沒有市場常規可循。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目前還沒有藝術品(主要是指美術品)的終端消費群。要形成真正的市場,必須有相對穩定的終端消費群。市場交易的繁榮最終是以終端消費量作為基礎的。

目前中國的藝術品交易多在實業者和經營者之間進行。藝術品買賣雙方的動機無非都是囤積升值、埃機拋售。故中國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和博展經營,大多是炒家的俱樂部,幾乎沒有終端消費者。這種市場狀態自然使人想起前些年風靡全國的海狸鼠養殖和北海的房地産熱。海狸鼠人人都養,土地人人都圈,房子人人都倒,卻沒有終端消費者,結果是大量殺死海狸鼠,北海的房子像劫後的廢墟。這種市場以虛假的繁榮和短期的利潤為基本特徵。認識拍賣、博展市場的這種倒賣的實質,並不是否認這個市場。各種市場都會不同程度地促進經濟流通和市場繁榮。我提出的問題是在虛假的繁榮與短期的利潤相對於長遠的藝術品價值和國家、民族文化事業之間的一種關係值的思考。

中國藝術市場的終端為何缺位?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多數的掌握文化藝術的藝術消費者。辛亥革命後,傳統封建文化藝術的擁有階層發生變異,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産生了文化斷裂。這種斷裂除了對經典文化的否定之外,也造成藝術普及教育的斷裂。新文化運動以西方文化為宗的藝術作為人民索質的教育實踐,由於戰爭動亂,猶如鳳毛麟角、象牙之塔。在中國,藝術實際大都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武器,藝術形式和審美品位的普及教育無暇顧及。公民的藝術意識、審美索質狀況不容樂觀,令人堪憂。美術品的大多數接受者不能以藝術形式旨趣貫注審美過程,而只是依據生活經驗和視覺常識。國民素質的一大障礙就是審美心理的不健全。藝術價值和審美境界乃是人類最高價值、境界。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藝術涵量甚少,致使知識分子缺少藝術情趣和審美心理。中國藝術原作消費(藝術質)和藝術品消費(藝術量)與發達國家相距甚大。大部分藝術的消費動機只是作為附帶的裝飾、工藝品,而非出自對其獨立精神含義的關注和玩味。消費終端缺位的第二個原因是經濟能力。大多數公民沒有消費原作的財力。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寧可消費因批量生産而價格便宜的工藝品,故中國老百姓目前的藝術品消費只停留在工藝品性質階段。

以上兩種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第一種因素,隨著中國社會朝後現代社會的轉化,雜陳通俗文化深人民心,後現代文化的特徵就是現實生態和心態直接進人藝術,淡化藝術的心靈超越本質。在各種藝術形態紛紜並存的情境下,審美素質本來就不高的民眾孰擇孰從,尚不可測。

二、幕後操作,旅遊畫廊畸形發展

國內還有一種藝術市場,就是遍佈全國的旅遊畫廊。説起來,這種畫廊倒是直接面對終端消費,雖然其經營的定位是紀念品性質,但事實上,也可通過合適的價位進行藝術品交易。隨著國際遊客的增多,這種市場有著極其廣闊而又令人擔憂的前景。

這種市場面對海外人士,價格經過多年調適,成交額較為可觀,但其致命的問題是幾乎全國所有的旅遊畫廊直接操縱在旅遊團體的陪同導遊手中。導遊可以生予死奪、點石成金。因之導遊索要回扣逐年上漲,由起初的10%以上漲到今天的平均40%。除去回扣比例外,尚有人頭費、停車費、門票等等其他附加均按比例索要。經營者怨聲載道、敢怒莫言。這種情況導致經營者作出以下行為:

1、被迫提高畫價,限于旅遊紀念性質,無疑作繭自縛。

2、降低畫家稿費指數,無疑自堵貨源。

3、降低生産成本,於是“桂林國畫”應運而生,形成惡性迴圈。

目前,許多畫廊大量複製、收購、出賣低劣油畫。中國油畫命運必蹈“桂林國畫”之覆轍。

三、自生自滅,藝術産品銷無保障

藝術家的勞動性質是個體的。其生産完成的結果是藝術品,藝術必須變為商品進人流通,才能自我生存。

由於國內沒有真正的藝術品市場,依據市場規律,這種交易的份額自然就會落入港臺畫商手中。與大陸相比,台灣藝術市場由於經濟文化環境條件,具有相對規模的終端消費層。目前國內畫家稍有成績者,一般通過港臺畫商或仲介代理出售作品,與商家簽約定件。這種情況對藝術家來説相對合理,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但大部分沒有簽約機會者,則多私下交易或進行生産批發,低價出售。這兩種情形都隨經濟環境變化而變化,這種缺乏仲裁和保險的交易基本上是自生自滅的自由狀態,沒有健全合理的經營機製作為保障。

由於市場的不規則,作為個體勞動者的畫家缺乏契約意識,只憑自我保護的原則,標抬價格或低成本生産,不懂也不屑顧及商業運作規則,在短期和長期的收益關係上總是具有盲目性,有時喜出望外,有時反誤其身。

市場的無序還尚不足以給藝術市場造成致命危害。最最惡毒的是在冠冕堂皇、高雅藝術面具下的造假售假,以偽劣亂市的勾當,這給中國未來就不健全的藝術市場埋下了通向死亡的地雷。做生意的原則是信,做精神産品生意則更來不得假冒偽劣,這種勾當暗中潛伏,伺機作祟。最具代表性的是某一有著“教授”頭銜的經營者以3萬元公開出售假冒傅抱石的《觀瀑圖》作品。事發後雖已賠償消費者,但對高等藝術院校和國家藝術品市場聲譽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惡劣影響。這種行徑無疑是文化的弒祖毀宗,也敲醒了預防危害國家文化市場、文化事業之毒素的警鐘。對這種行為,必須國民共誅之,亟應從法律和道義上從嚴懲治、聲討,以維護藝術市場的正常秩序。

四、任重道遠,立法育市從長計議

我國建立藝術市場任重道遠,須各界人士艱苦努力,亦須立法予以保障。

文化市場立法,應該包括:

1、確保國家長遠利益和從事藝術品交易各方的利益。

2、有利於藝術品流通環節的價值、價格調適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子系統關係通暢,相得益彰。包括藝術品創價系統即藝術家,藝術評價系統即藝術批評,藝術保價系統即流通環節,明確各子系統的責任、義務與守則。

3、嚴厲打擊精神産品的制假售假,運用法律武器減少其危害性。

我國建立藝術市場的根本問題在於培養終端消費層。有了相當的終端消費層,才談得上健康的市場。前幾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如衛星上天,近來聲音小了,除了市場份額的原因外,根本問題是暴露了終端消費缺位,經營投人者底氣不足。要在國內真正形成藝術品市場,有許多基礎性工作需要認真去做,包括普及初、中、高等藝術教育,健全藝術評判規則,藝術高品位導向,畫家行業的市場化機制等等系統工程。藝術市場的外銷狀態只是權宜之計,只有培育國內終端消費,才是長遠之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藝術市場:藝術批評不該缺位
· 茹潔:中國畫廊是藝術市場不健康的犧牲品
· 藝術市場死水無波瀾 藝術品抵押制是良方
· 藝術市場"瘦身"求生 行業低迷宜"撿漏"
· 2009中國藝術市場,7大版塊走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