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一條賺快錢的捷徑,就是買中國的當代油畫。這是國際藝術市場升值最快的藝術品,價格曾經上漲了10倍,乃至更多,近年來一片狂熱。
可是,如今,此景已經一去不復返。督教科學箴言報刊登記者皮特.福德(Peter
Ford)從北京發出的一篇題為“當中國藝術市場崩潰時,許多藝術家鼓掌”(As Chinese art market crashes,
many artists applaud)的報導。該報導説,全球經濟衰退波及到了狂
熱的藝術品市場行情。如今,“這個泡沫真正地破了,”北京畫家趙剛説,他們的作品的市場價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而且,一些曾創下拍賣記錄的中國畫家的作品,在拍賣會上的確無人問津。
但是,沒有多少藝術界人士在為這段熱過頭的時代的結束而哀嘆。“中國藝術家被當成自動取款機,”非營利的北京尤倫斯(Ullens)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傑羅姆.桑斯(Jerome
Sans)説。“現在,藝術家們可能會停止為市場創作,開始為思想而創作了。”
他還表示,隨著這個藝術品的國際市場降溫,中國藝術家們可能會把目光轉向當地買家,而中國買家聚集的收藏市場才剛剛在起步。
中國的當代畫家們希望,藝術市場的崩潰將會大浪淘沙,淘掉那些投機商,留下的是真正的藝術品收藏家。
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導説,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在過去5年裏暴漲。根據artpric網站的資料,2004年時,全球前10名的暢銷藝術家中,還只有1位是中國人。但是,到了2007年,前10中就有5位來自中國。
岳敏君繪製的在各種不同場景咧嘴大笑的男子的作品被廣泛模倣。他于1993年創作的“Gweong
Gweong”在一年之後,是以5,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名香港的交易商,等到該作品于2005年11月拍賣時,身價漲到了63.6萬美元。而到了08年5月,該幅作品再次以690萬美元轉手。
其中之一,是岳敏君,他繪製的在各種不同場景咧嘴大笑的男子的作品被廣泛模倣。他于1993年創作的“Gweong
Gweong”在一年之後,是以5,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名香港的交易商,等到該作品于2005年11月拍賣時,身價漲到了63.6萬美元。
而到了08年5月,該幅作品再次以690萬美元轉手。
另有其他幾位有名的畫家的作品在拍賣會上標到了上百萬美元的價格。他們驚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藝術家不斷地向一大片在北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畫廊提供作品。
畫家變商人
“出現了許多淘金者,”在倫敦接受訓練的畫家盛奇抱怨説,“任何人都可以當畫家了。”過去幾年,盛奇的作品的價格一直在穩定上升。
這個上漲速度要比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還快的吸引市場收藏家還引來了投機商們。“油畫變得像所有其他日用品一樣,”盛奇先生説。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來了,”趙剛先生嘲諷那些炒賣中國藝術作品的投資商説。“現在,他們聽見了槍聲。”
“這是可以預見得到的,總有一天會爆發,”桑斯先生説。“一些價格的上漲,超過了瘋狂的程度。這些人在畫家背後猛賺錢,買進不到6個月就把作品再賣出去。這哪是搞收藏;純粹就是營利賺錢。”
“這些人現在會大失所望了,可我感到大為開心,”桑斯還説。
盛奇預測,隨著市場降溫,投機商和收藏家會變得越來越謹慎,還有,就是那些才能不足的畫家也會消失。“這次危機是大好事,”他認為,“不會再有一大批人畫一大堆垃圾了,而且,市場會變得更乾淨。”
“熱愛藝術的人們會繼續畫畫,而那些只是在假裝的人不需要繼續裝模作樣了,”他説。
真金不怕火
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導也指出,但是,與此同時,這個市場的低迷的甚至也會打擊到受人尊重的藝術家們。
曾梵志,他的一幅舊畫作在一年前曾以970萬美元拍出,而在上周的紐約拍賣會上,他的第一次個人展的作品在開幕式上,僅以一年前價格的三分之一售出。
曾梵志的朋友、在北京經營F2畫廊的弗羽森先生(Mr. Fabien
Fryns)説,要是在去年,“這些作品甚至還沒等到開幕式就會銷售一空開幕前”,而且“價格會高出標價的百分之二十”。
不過,曾梵志的第一次個人展的作品還是賣出了9幅,價格從1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這表明,價格對路,有品質的作品還是可以賣出去的,”曾梵志先生説。
“買主是真正認真的收藏家,”他補充説,“而去年,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作品是給投機商買去了。”
但一些中等水準的藝術家,會發現生活困難起來。盛奇説:“我知道有的人6個月連一幅畫也沒賣出去。”雖然北京主要畫廊還沒有一家關閉的,但是曾經充滿活力的“798”藝術區內,許多較小的畫廊已經在競爭大潮中關閉,或者是轉成了咖啡店或時裝店。
危機是好事
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導還説,如今,拍賣公司也正在變得謹慎起來。就在3月24日至27日,中國最大的拍賣商之一的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他們的新春拍賣會中,有了比去年同期更多的低價格作品,以吸引更多的買家,”該公司發言人、保利拍賣市場部主管劉靜對官方的新華社記者介紹説。
“我們還增加了一些不定起步價的作品,”她還説,“這就像銷售一樣。”
保利公司的這項政策,似乎旨在保持住市場的買氣,這也是因為意識到在去年秋季拍賣季節時,保利的成交額只達到了令人失望的5900萬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買家,而去年在春季,保利的成交額是1.52億美元。
這種下降表明,當地的中國現代美術品市場仍然是脆弱。但是,桑斯説,他認為“在今後幾年中本土市場的發展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弗羽森還預測,“一個更強勁的中國市場將會出現”,他並説,他“非常自信”的是,新的中國人的收藏家們將會購買國內藝術家的作品,以及來自西方的已有定評的畫家的作品。
從長遠來看,趙剛説,這個市場的冷卻,意味著,“人們將用更多的時間來認真地審視在中國的藝術”。“如果你對藝術是認真的,那麼這種危機就是好事情,”他認為。“但是對投機者,這不是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