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毛麟角“元青花”

時間:2009-04-15 09:26:20 | 來源:美術報

資訊>藝市>

3月下旬,首都博物館推出了“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一時成為國內收藏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京城眾多的瓷器研究專家和收藏愛好者前來一飽眼福。該大展匯集了73件元代青花瓷,除了國內24家博物館等機構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外,尤為難得的是從伊朗國家博物館徵借的5件元青花大盤和一隻梅瓶也長途跋涉出現在展廳中,共同組成了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元青花專題展覽。如此近距離欣賞精美的元青花珍品,堪稱是一場真正的視覺大宴。

元青花之所以名揚海內外,起于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紋故事罐”以2.3億元驚人天價成交,從此元青花一器難求,成了“高價瓷”的代名詞。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貴?它的獨特性在哪?民間和拍場中的元青花真假怎樣?

元青花的異常珍貴與它的稀少大有關係。目前學術界公認的説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約三四百件”。首都博物館副館長姚安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已經確定基本沒有爭議的元青花整器的存世量為400件左右,其中國內博物館大概存有100余件,而另外200余件幾乎都在伊朗、土耳其以及英美等國家。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主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陸明華也表示,“究竟有多少,其實很難説,但400件應該是其中準確性最高的説法。”

在此次元青花大展中我們看到,首都博物館藏的“鳳首扁壺”,山東青州市博物館藏的“青花鹿紋盤”和安徽省博物館藏的“折枝花卉紋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殘件,但即便如此,也都被視為難得一見的文物。特別是首博的“鳳首壺”在1970年北京市鼓摟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時曾碎為48片,因“鳳首壺”這種器型在出土元青花中尚不多見,後經巧妙修補復原。沒有參加此次專題展的首都博物館藏的另一件重量級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也是殘裂粘拼而成的,從中不難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麼珍貴!這也就是“元青花鬼穀子下山罐”為什麼拍出創紀錄天價的根本原因。

對於專家學者“三四百件”的説法,國內的不少民間元青花收藏者對此卻並不買賬。一些民間收藏者表示:“國內元青花研究目前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為專家看不準民間的,所以只認出土的、窖藏的,對民間元青花一概否定,這樣保險不會引爭議,民間的元青花處於被忽視境地。”更有一些人對專家不屑一顧,認為國內當今還沒有真正、權威的元青花瓷鑒定專家,可以説近幾年民間對專家的質疑聲一直未斷。

但依據筆者近年對市場的觀察,感覺專家的説法更嚴謹一些,民間的元青花無論在數量還是真偽上都大值懷疑。一件上億元的“鬼穀子下山”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貪婪慾望,使近年一級市場和各種五花八門收藏鑒寶類節目中冒出了許多“元青花”,但這些所謂的“元青花”幾乎都是景德鎮的新倣,貨真價實的元青花真品鮮有出現。自2005年後,海內外拍場也陸續上拍了上百件各種器型的元青花瓷器,尤其是大罐和大盤器型時有涌現,但沒有爭議的、價位較高的也鳳毛麟角。2008年國內某拍賣公司上千萬元成交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和海外某公司165萬歐元拍出的“元青花魚藻紋折沿盤”都同真品有不小的距離。

儘管元代只有98年的短暫歷史,卻催生了青花中的“奇葩”,開啟了明清兩朝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器型豐富,顏料奇特,紋式多樣,域外風格,都是元青花倍受後世推崇和藏家青睞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紋式圖案不少取材于歷史故事和元雜劇,如首都博物館藏的“昭君出塞”罐,湖北省博物館的“青花四愛圖梅瓶”等,這類故事圖案大多畫在玉壺春瓶和大罐等觀賞瓷上供特權階級享用,由於器型大和存世少的緣故,目前最顯珍貴。據統計,目前海內外館藏的繪有人物故事圖案的元青花尚不足20件,流落民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將來出土窖藏能有新的發現。所謂民間藏有元青花故事紋大罐、玉壺春瓶或梅瓶的説法,目前大多被證實是不靠譜的故事編造。元青花的器型十分豐富,常見的有罐、玉壺春瓶、梅瓶、碗,盤等,由於受與海外西亞的交流影響,一些器型具有明顯的西域風格,如執壺和超大尺寸的盤等。更關鍵的是,西域“蘇麻離青料”的引進,使元青花的發色步入新的境界。

湖北省博物館藏元青花“四愛圖”紋梅瓶局部

筆者以為,元青花最突出的是它超群脫俗的畫工,這與元代少數文人或畫家開始介入瓷器圖案設計可能有較大的關係。在元代,由於文人社會地位的低下,或出於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畫家轉向民間手工業謀生,從而使元青花無論在畫工還是圖案上都比以前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從這一時期的許多青花瓷中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如湖南省博物館藏的“蒙恬將軍”玉壺春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格外傳神,此外蕉葉、竹、松石的用筆也極具文人畫的寫意灑脫,構圖非常嚴謹考究,完全不像一個普通畫匠所為,具備了高超的繪畫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畫工的非凡水準。再如此次大展中的“青花鹿紋盤”,寥寥幾筆,小鹿回頭顧盼的神態就盡顯無遺,令當代的大師恐也望之不及!此後,明清兩代青花瓷都以巧為美,繁縟造作,喪失了元代畫工的率真寫意,不僅與元代青花瓷的審美迥異,畫工更大不如前。當然,當代的造假者就更難望其項背了。

對於地下元青花的存量,一些專家也表示並不樂觀。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主任陸明華就認為,“從近些年的考古發現來看,存世的元青花整器不會太多了。”確實如此,北京做為歷史上的元大都,近年城市改造工程巨大,但迄今也沒發現有重量級的元青花完整器再度出土。

元青花的珍貴也不能一概而論,除了玉壺春瓶、梅瓶、大罐、大盤等官窯大器殊顯珍貴外,普通的民窯小碗、小盤等則沒有過多的超人之處。元青花不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個瓷器品種,它更是藏市大家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但筆者以為,民間還是少談些元青花為好,因為經驗告訴我們——越是珍稀的文物,收藏中陷阱往往越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