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印象派作品:目前是亞洲買家介入的好時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4 16:33:33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網

法國印象派藝術家德加的雕塑作品《小芭蕾舞者》以1325.7萬英鎊的高價成為不久前結束的倫敦蘇富比春拍的魁首,也創下該藝術家的個人作品拍賣記錄。而此前備受關注的莫奈《在草原中央》也在同期舉行的倫敦佳士得春拍上拍得1120萬英鎊。印象派油畫的表現無疑是此輪拍賣的焦點,因為印象派油畫作品的交易向來被看作藝術的保險投資,也最能反映藝術市場的基本走向。

印象派經得起考驗

奪得本輪倫敦春拍魁首的

德加雕塑作品表現的是一位芭蕾舞者,是德加標誌性作品。送拍者是英國一位慈善家,其曾在2004年2月,于倫敦蘇富比以500萬英鎊將該雕塑作品購得。這一次,卻以高出一倍的價格出手。據稱,買家是一位來自亞洲的藏家。蘇富比全球印象派和當代藝術部副主席Melanie Clore認為,這明顯表明藝術市場仍然看好高品質和稀有作品。

而拍出1120萬英鎊的莫奈的《在草原中央》1877年曾在莫奈等人第一次自稱為印象派畫家的巴黎第三次畫展中展出。在1988年,最近的一次藝術市場繁榮時期,這件作品在倫敦蘇富比以1430萬英鎊售出,1999年當它在紐約蘇富比再次出現時以1540萬美元成交。

作為印象派的代表,莫奈的拍賣成交總額在排行榜中一般位列前10名之內。2007年年底統計時,當年的總成交額已達1.65億美元。如此高的成交額與拍賣中成交的珍藏品分不開,如《雲霧中的滑鐵盧橋》當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中以1600萬英鎊拍出。2008年對於莫奈來説又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阿讓特伊河上的鐵路橋》在紐約佳士得以超過4100萬美元的成交價拍出,創造了莫奈作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記錄,之前的最高成交記錄由其創作于1904年的作品《睡蓮》保持,這件作品于2008年6月在倫敦蘇富比拍得3650萬美元。但在2008年的後幾個月裏,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會上成交的莫奈作品基本沒有一件達到最低估價。從價格角度來講,莫奈的作品價位確實有所回落。不過,從成交額角度來看,莫奈是穩中有升。2008年莫奈油畫作品成交總額已達1.75億美元。

對此,倫敦佳士得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市場波動對進行傳統收藏並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藏家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在某些方面,印象派作品仍會表現穩健,其實,它一直以來就經得起考驗。

反映市場基本走向

的確,業內也普遍認為印象派作品的交易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藝術市場的基本走向。買入印象派作品的第一次熱潮是在1973年至1975年間。在所謂“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印象派作品價位下跌了54%,而在此之前曾于1965年至1971年價格上漲了117%。第二次購入熱潮更為瘋狂。1982年至1990年之間印象派作品價格上漲了602%。20世紀70至80年代,日本進入經濟高度成長期,經濟繁榮的日本人把激情灑向了凡高、莫奈等西方一流藝術大師。1990年是印象派拍賣的最高峰,凡高的《加歇醫生》1990年成交價為8200萬美元。1990年以後,日本經濟泡沫崩盤,整個印象派的繪畫價格下跌超過60%。從2005年起至2008年印象派作品價格恢復到1989年至1990年間價格水準的兩倍。

顯然,即便是近幾年來價格一直堅挺的印象派藝術在2008年秋季也並未逃脫金融危機的波及,不過,印象派藝術,也包括現代藝術市場畢竟不像當代藝術市場有更多的投機行為,因此這部分仍被看作是藍籌股,這也是在剛剛結束的倫敦春拍上,印象派藝術的表現依舊較為穩健的原因。

值得一説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亞洲買家越來越關注印象派油畫。從拍賣會成交情況看,大約有10%的印象派畫作被亞洲買家收藏。為進一步開拓亞洲藝術品市場,佳士得2004年起就把倫敦、紐約的拍賣精品帶來香港展出。可見亞洲買家的實力不容低估。因此,有業內人士也認為,在目前印象派作品價格在回落中趨向穩定的情況下,也是亞洲買家介入的好時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畫廊貌似休克 當代藝術市場加速滑入休整期
· 嶺南書畫家作品成今年重點拍品
· 金融危機下的藝術回望與商業地産的新創想
· 胡凱:“世界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品已重新定義”
· 20世紀初中國名家油畫將首次亮相拍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