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鳴:將古漢語納入中國書畫碩士、博士入學考試語言類選項中

時間:2018-03-12 16:46:38 | 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

影像記錄>

劉萬鳴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文化工作重要論述中談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中國書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作用,對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著不可低估的文化意義。

  以古開今、傳承發展是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規律。守住傳統,不忘本來,見真知,向未來,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更是時代的需要。

  “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擔負中國書畫藝術歷史演變、傳播發展記錄的文言文,以其優雅淳樸、言簡意賅的語言特質,承擔了中國書畫傳承遺産積累的任務,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支撐和推動著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其精神內力顯得厚重而崇高,我們探究書畫藝術的淵源,理解時代風格、個人風格,看懂中國書畫,讀懂傳統文化經典,諸如傳統哲學、美學、書論、畫論等,都離不開記錄它的文言文,這一中華燦爛文明的載體,它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研究中華文明史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打開中國古代書畫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讀懂它才能深刻認知傳統書畫的精髓,提高書畫鑒賞力,延續其文化基因,乃至借鑒、開拓、創新。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屠呦呦先生,即從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獲得靈感,從中醫古方中發掘青蒿素。中國傳統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激活著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將人類的目光重新聚集中華五千年文化積澱。

  當下中國書畫類碩士、博士全國入學考試的語言類,只限于外國語,加之中小學及大學文言文教育還存在不同層面的缺憾。長久以來文言文對國人已普遍形成晦澀難懂的語言文化,青年人從想讀到讀不懂,從讀不懂到不想懂。長此以往,浩如煙海的中國書畫文化遺産將如何傳承?處於尷尬境地,為此出現大量以白話文解讀古籍的工具書,雖解燃眉之急,卻不為長久之計!另外,由於白話“翻譯”缺乏學術權威,無規範,大多原義失真;甚者則導致了對傳統書畫藝術的誤讀。

  中國書畫類碩士、博士是書畫創作的主要力量,他們畢業後大多任職于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畫院、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擔負著古籍的儲備、文化的延續與傳承、學術教育的責任,是中國書畫藝術傳承發展的接力者。讀懂中國古籍,培養他們關注傳統、學習傳統、熱愛傳統,則是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長久之計。我在調研中發現,各大院校在每年中國書畫碩博招生考試中,對古漢語的考核考生有著強烈的願望,未來對古漢語的學習也有著極大的熱情。經常還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專業突出的學生,由於外語水準的欠缺,在錄取時被拒之門外;而事實上,大多被錄取者所掌握的外語水準,也僅是差強人意,遠遠達不到專業或較高的水準。在調研中還發現,即便在校的中國書畫碩博或畢業生,他們也希望把古漢語納入入學考試和教學中。教育公平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由此可見,當前選拔中國書畫碩士、博士人材,就語言類的入學考試,外語重要,古漢語則更為重要。

  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將古漢語列入全國書畫類碩士、博士的入學考試,與其他外語並行,也就是説考生在考試中可選擇古漢語,也可選擇一門外國語,考生可任選其一進行考試,這樣既不影響考試的大格局,又為選拔人材開通便利之門。

二、加強在校中國書畫類碩士、博士古漢語的規範教育,並納入必修課程;如此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近及遠,于傳統書畫藝術的當代傳承方有裨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逐步完善培養人才計劃,使中國書畫藝術考核確實立於中國文化的立場,堅持中國文化的標準,充分發揮中國文化基因,才會使中國書畫的重心不會漂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