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用經典作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時間:2018-03-12 16:46:38 | 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

影像記錄>

吳為山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和主張,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和高度評價。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是心相通。

  經典藝術作品是國家、民族的心靈圖像。所以通過經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強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心靈的溝通。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它體現了中國人自主自強的獨立精神、相容並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禮的人文精神、靈魂深處的愛國精神、改革開放的創新精神、矢志不渝的追夢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中國精神。

  文藝工作者只有將中國精神融入自己的靈魂,才能在脈管中涌動愛國主義的血液,也才能創作出時代的經典。而經典的傳播是讓世界正確、深刻認識我們的重要途徑。

  在以往的文藝創作和國際交流中,往往還存在著以西方流行的價值觀為標準的“當代主義”,以封建文化表面模式為傳統的“保守主義”,視怪異和極端的個人宣泄為創新,以醜化人民的形象取悅西方市場和潮流的現象。使世界誤讀了中國。

  所以,今天提出用經典交流傳播,是有著現實意義的。

  事實證明,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革命文化、改革開放創新文化具有世界普遍認同的價值,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以經典作品化育人;在國際,以經典作品感化人。達到文化認同,命運共建。

  在國際上,中國經典作品是非常受歡迎的。

  2016年,中國美術館以中國精神為主題在墨西哥博物館舉辦大型展覽,300多件館藏經典作品和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以及民間美術作品的展示,受到南美觀眾的熱烈歡迎,每天參觀的隊伍,成為墨西哥一景。150名墨西哥志願者穿著唐裝,用西班牙語在展廳裏向世界介紹中國。不少當地觀眾和學者紛紛表示,他們從作品中感受到中國社會前進的步伐。因為這裡不但有傳統的作品,更有現代的創造。墨西哥大學校長説,過去了解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通過展覽才更為深刻地看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當代中國。

  2017年10月,巴西將大型《孔子》銅像立於庫裏蒂巴市政中心廣場,因為孔子像而將廣場命名為“中國廣場”。今天打開Google地圖,會發現在遙遠的南美有一個使你心動的地名,中國廣場!我們的孔子巨像立在那裏,講述著中國的仁、義、禮、智、信。在廣場巨大的石碑上刻著該市市長讚美孔子的感人的詩歌。他認為孔子的思想教導他怎樣做人,並對他理政有所幫助。

  《孔子問道于老子》的雕像在新加坡、法國等多個國家落成,向世界講述了一個禮儀之邦的故事。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德國通過議會決定,將於5月5日把中國塑造的馬克思像立於其故鄉特裏爾市,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特裏爾市長看到塑像後寫下“馬克思栩栩如生,他的思想和理念在21世紀通過視覺藝術方式得以呈現”。最近,德國各大媒體跟蹤報道,有評論家認為中國的馬克思像立於德國,不僅是對中國藝術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取得全世界矚目成就的認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問我,你塑孔子又塑馬克思,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我説,他們都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人物。

  《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主題組雕》相繼在俄羅斯、以色列、南韓永久陳列,並收入南韓小學課本,標誌著中國人民的災難也是世界人民的災難,它呼喚著世界和平,為人類命運的悲情奏上了安魂曲。

  近年來,中國美術界向世界推動了各類主題性現實題材美展,從觀眾表現出的巨大熱情可以看到世界對中國的關注。

  這些例子充分説明:經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傳播中國文化不僅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發展的需要,是中國對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需要。

弘揚經典作品不僅要重視國際交流,也要重視用經典提高全民素質。讓平原變成高原,才能在高原上建立高峰。為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美在新時代”經典作品展,觀眾在數九寒冬花幾個小時,排隊兩公里看展覽。可見人民對美的渴望,這也説明瞭經典作品是超越時空的。群眾對美的需求,激勵我們要建設好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在此,我們特別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美術館建設的高度重視。

  最後,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整合全國近千家美術館50多萬件藏品資源,梳理經典作品,組織反映新時代精神的高水準創作,策劃若干主題性展覽巡展於世界。

二、在國家層面,有計劃地推動大師、大家、名家、名作在國際社會的影響,使中國名作成為世界名作。

三、通過外交途徑和文化交流方式與各國美術館和博物館結成長期合作關係,使中國文化走出去有相應的平臺。

今天,新時代為藝術家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我們前進的指南!通過藝術溝通世界,通過經典影響世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景光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