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e Deturck:尋找一條連接內心和外界的道路

時間:2013-10-25 | 片長:00:25:24 | 來源:藝術中國

影像記錄>

 

藝術中國:所以在黃山,你每天都在學習。

緹娜:是的,但是其實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只是在這裡,我可以把黃山和《易經》相結合。因為在這裡,我們總在談論山,我把在這上面學到的每個詞都和黃山聯繫起來。

藝術中國:那這又會如何反映在您的作品中呢?

緹娜:我想藝術家總是在尋找一條連接自我內心世界與外界的道路,總是在尋找新的可能性,發現新的路徑。並且藝術家要完全敞開自己,去吸納新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能吐露出更多,這一進一齣就像中國的“陰陽”一樣。身在黃山比身處城市要好很多,因為在這裡你可以完全忽略自己,然後吸納所有。只有你清除所有關乎“我”和“個人”的概念之後,你才有更多的空間去迎接和吸納新的東西。所以我試圖清空自我,這樣才能達到一進一齣的平衡。如果你總是關注自己掌控的力量,那你就無法得到新的注入,所以你只有不停的吸納才能保持傾吐的創作狀態。我想這對所有藝術家來講都是相同的。

藝術中國:您過去去過很多地方,也遊歷了不少山川,那您如何看待黃山和它們的不同?

緹娜:是的,的確是有不同的,但是我不確定我現在是否能完全用語言表達出我的感受。我在欣賞黃山的時候,感到它能幫我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國畫。這是我第二次來黃山,第一次的時候我來的很早,早上5:15就已經在乘坐纜車了,我們從雲間穿過,太陽破曉,那時我印象十分深刻,剛開始天還是灰濛濛的混沌的,而太陽升起的那一刻,一切都在瞬間亮了起來。它讓我思索,它就像生命一樣,意義非凡。黃山賦予我這種獨特的視覺和心裏感動,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深厚的中國文化,這種感觸在國外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很多山都很雄壯美麗,比如法國的阿爾卑斯山,但是它們帶個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今天早上我散步的時候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個就是那些奇山怪石,有的石頭是那麼柔軟陰柔,不想阿爾卑斯的山峰像刀子一樣鋒利。第二個就是那些樹木,它們和山的關係,它們好像是被釘在山上了一樣,從石縫中生長出來。這是這裡最奇妙的景致。

如果在冬天或者是深秋的時候來就更好了,那時候會有很多濃霧,身處其中,你不知道人世和天堂的界限,也不知道腳下為何處,這種雲海景致我在許多中國畫中都看到過。它模糊了人世與天堂的距離。

藝術中國:您的繪畫也很注重精神性的表達。

緹娜:我想是的。

藝術中國:那在您的畫中,您最想達到什麼樣的感覺?您追求什麼?

緹娜:做個更好的畫家吧。

藝術中國:怎樣去實現呢?

緹娜:我想我還在追尋和探索之中。我才剛剛踏上我的旅途,哈哈。我還要走很遠呢!我記得一位法國人曾經説過:“最好的畫作是,當你把它展示給一個奄奄一息的垂死之人的時候,這幅畫能幫助他死而瞑目。”所以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西方很多人説繪畫已死,影像和裝置將取代繪畫的時代,但是我認為所有這些藝術形式都應該共存發展。我不認為繪畫結束了。我篤信繪畫不會結束。

藝術中國:油畫源於西方,你們在油畫領域有著悠久的傳統,而中國人缺少一個油畫創作的文化傳統和背景,您覺得中國人應該如何把自己的文化和油畫結合起來?

緹娜:我覺得很簡單,就是把他們自己的生活、文化、感受融入油畫之中。不管文化背景是否相同,只要把他所擁有的一切,情感、生存經歷注入到創作中就好。就像我用水墨而不是油彩一樣,你只要不斷嘗試,找到自己的方式就好。不要來回比較,太多的比較只是把界限變得更加狹窄,應該把內心的自己解放出來,不停的探索,找到自己想表達的那一點,然後去挖掘,去表現。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