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擴招,近年來美術高考生源的數量也在成倍的增長。全國各美術院校為了迎接美術高考的大潮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擴大辦學規模、增添新的專業,而其他非藝術類高校面對市場機遇也不甘落後,紛紛新建美術專業或藝術設計專業,成百上千的招收美術生,使人們在讚嘆他們勇氣的同時,無不為之捏著一把汗。即便這樣,每年招生的比例仍趕不上美術類考生人數的增長速度。據統計,2004年全國有3萬人報考了中央美院,4萬多人報考了中國美院,而報考西安美院的考生竟高達6萬多人,這都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但是,儘管考生如此之多,近年來美術考生的基本藝術素質卻令人擔憂。我曾遇到一位美術基礎相當好的考生投到我門下學畫,雖説學生對老師的仰慕之情是可以理解,但是他謙恭的一句問話使我大吃一驚:“教授,您見過達·芬奇嗎?”真叫人哭笑不得。據了解,現在的美術考生有一些從來沒進過美術館和博物館,對中外藝術大師的作品也知之甚少,對美術作品竟然區分不出油畫、國畫、水彩和版畫等畫種的特徵,且缺乏最起碼的藝術審美能力,更談不上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了。而在繪畫技法方面只會寫生,不懂想像和創作。如此狹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怎能適應將來所學專業的需要和發展呢?這些問題有必要引起全國美術教育專家的足夠重視。
一、美術高考現狀分析
分析當今美術高考生源素質不高的原因必須從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説起。首先,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嚴重制約著中學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發展,高考制度只側重學生的智力水準檢測而輕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考評,大多數中學將藝術類課程課時壓到最低限度,同時對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投入不夠,導致了學生忽視藝術教育,其審美能力更得不到多方面訓練和提高。另外,當前的美術高考制度也過於強調考生對美術基礎技能的掌握,而不重視對考生審美素質和創造力的測評。歷年來美術的高考題目不外乎就是靜物、石膏和人物寫生,過去要考的創作現在也大都不考了,因此就很難在卷面上看出考生所應具備的整體藝術素質。
在美術考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考生純粹是因為文化課較差,自己知道考不上大學而又不甘心,才改行學美術。這批考生中大多數過去對美術毫無興趣,對美術專業更缺乏認識和了解,只是把學美術當作進入大學的敲門磚,他們經過一年或者僅僅幾個月的考前強化班的“專業訓練”便匆忙應考。有些社會上的美術專業強化訓練班其“經營”手法,堪稱一絕,我曾參觀過廣州美院附近的一家美術班,當時師傅帶了二百多號徒弟在做示範,他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投影儀畫一筆講一筆,學生們從人縫中伸著脖子看著大銀幕比葫蘆畫瓢,實在可憐又可笑。還有,由於美術設計類專業在中國發展不久,市場用人的需求量又很大,一般該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比較容易就業,這在目前大學生普遍就業難的殘酷現實面前,美術設計類專業就成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追求和嚮往。
有些高校為了自身的利益,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襬脫不了金錢的誘惑,只要家長肯交幾萬塊錢的所謂辦學“贊助費”,那麼不論這個考生美術專業考的怎樣,只要文化課過線便可被錄取,而專業課的打分又不像其他文理科有標準分,繪畫水準的高低就由他們説了算,説白了這種情況下的專業課考試如同虛設,最終使一些無能的考生鑽了空子,而又把一些沒錢的優秀考生拒之門外。特別是近幾年來藝術高考中的腐敗現象也愈演愈烈,音樂、美術考試中都有觸目驚心的案例,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另外當前美術高考改卷中缺少統一的評分標準,考生在正常發揮的情況下常出現同時考兩所學校卻分數相差懸殊的情況,面對此類情況,學生、家長及輔導老師經常是一頭霧水,因此,考生在學習中時常表現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並且 “撞大運”的心理嚴重。這些也都直接制約著高素質美術考生的出現。
二、美術教育的目的
學習藝術是需要有天賦和藝術潛質的,不論是學習純藝術還是學習實用美術,這種天賦雖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大多都是經過後天長期美術教育的結果。我們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和人類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和高層次的美術、設計專門人才乃至偉大的藝術家、設計家、美術教育家和美術理論家,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體藝術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審美水準和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我們的美術教育措施都是圍繞著這個目的而展開的。“啟迪智慧、傳授技能、培養創新精神”,是我們當前很多美術院校的辦學理念。沒有思想的藝術家只能是匠人,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的“美”的闡述者,而不是生産成批的有熟練技術的匠人。那麼反觀現在的美術專業考試,全是對美術技術層面的要求,沒有一點涉及藝術素質的考查,這有可能會誤導一些有靈氣有天賦的考生只重視專業技巧的訓練而忽視藝術素質的提高,以至於進入大學後對自己需要學習哪些東西仍然較為迷茫和困惑。目前美術高考現行制度的弊端和後遺症與我們美術教育目的、方針的衝突必然會影響我國美術教育的最終成果。這正是我們十分憂慮的所在。
三、怎樣提高美術考生的藝術素質
美術的知識面是非常寬的,而各種藝術又都是相通的。無論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都是通過衝擊人的感覺器官,帶給人們美的享受。文化品位與藝術素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審美能力也是要通過反覆訓練來提高的。大量閱讀中外美術大師的作品和生平介紹,多看畫展、聽音樂會、舉辦藝術講座、到大自然當中寫生、體驗生活、觀看經典的影視劇、參觀博物館等等都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另外,高考前粗淺的美術理論和美術史的學習對提高藝術素質也是很有幫助的。其實,藝術教育的一些內容在中小學的美術課本中已經體現了不少,可惜的是由於現行高考制度的緣故,使得各學校只片面追求高分數和高升學率,很少對學生的美育給以重視,導致從學校到家長、從老師到學生都忽略了藝術素質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以至於現如今很多美術考生中的“高手”其藝術素質還停留在少兒時期。
要想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只有多看、多想、多實踐,才能逐漸地對藝術規律有一些基本認識。還要指出的是,文化素質是藝術素質的基礎,很多美術考生之所以進步緩慢,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基礎薄弱,對知識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造成的,隨著專業學習深度的拓展,文化素質已經成了制約他們發展和提高的瓶頸。縱觀中外美術史上的許多大藝術家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例如,達·芬奇還是一個科學家和數學家,這充分説明瞭文化水準和藝術造詣的必然聯繫。然而,文化水準的提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打好文化課基礎對美術考生來説也是十分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