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獎歷屆獲獎作品名單

時間:2009-04-20 16:35:56 | 來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

展覽>透納>

泰特美術館最著名的藝術活動之一是每年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舉行的特納獎評獎活動。

特納獎以畫家透納(J.M.W. Turner)命名,是頒發給50歲以下英國視覺藝術家的年度獎項。這項活動由泰特美術館組織,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舉行。自1984年開始頒獎以來,特納獎已經成為英國最著名的藝術獎項。

每年在公佈四個獲提名者後以及公佈獲獎者前的準備期間,特納獎都受到媒體密切關注。這些關注中大部分是批評意見,經常提出的問題是:“這是藝術嗎?”藝術家通常以“創新”形式從事創作,包括視頻藝術、裝置藝術和非傳統雕塑,儘管也有畫家獲獎,但人們已經將這一獎項與概念藝術聯繫在一起。

藝術家是通過其前一年舉辦的展覽選拔的。雖然公眾也受邀提名,但人們廣泛認為公眾提名作用甚微。通常在5月有三周時間組委會接受公眾提名;7月公佈最後入圍者名單(1991年起改為四位藝術家);10月末組委會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舉辦獲提名者作品展;12月初公佈獲獎者。作品展一直開放到1月。據公佈,特納獎並不是根據泰特美術館的展覽評定,先前藝術家獲得提名的展覽更有分量。

特納獎的獲得者在媒體宣傳方面的成功,為20世紀90年代末英國青年藝術家(YBA)、酷不列顛(Cool Britannia)以及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資助的“感覺”展覽等各種展覽取得成功做出了貢獻。

特納獎入圍的藝術家大部分是第一次為公眾所知,其中一些人談到了突然在媒體的鎂光燈下曝光時遇到的困難。獲獎者作品的售價通常會飆升。克裏斯·奧菲利(Chris Ofili)、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和傑裏米.戴勒(Jeremy Deller)後來成為泰特美術館董事會成員。一些藝術家,尤其是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拒絕接受提名。

下面是自1984年以來,特納獎的歷屆獲獎名單: 

    1984

第一項特納獎授予了旅居美國的英國藝術家馬科姆·莫裏(Malcolm Morley)。

    1993

雷切爾·懷特裏德Rachel Whiteread以作品《房子》(House)獲獎。這是在倫敦E3區格魯夫路和羅曼路交角處用混凝土澆築的一幢房子。

    1997

獲獎者吉莉安·韋英(Gillian Wearing)展出了錄影作品《六十分鐘的沉默》(60 minutes of Silence)(1996年),錄影中一組演員身著警察制服一動不動地站了一個小時。 

    1998

這一年的話題是克裏斯·奧菲利(Chris Ofili)把大象糞球加在畫布上用混合顏料畫出的畫作中,並用大象糞球做地面支撐支起畫作。一位插圖畫家把糞便堆在臺階上,對這幅作品表示抗議。奧菲利獲得了該獎,而且他是十二年來第一位獲得該獎的畫家。 

    1999

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展品《我的床》(My Bed)受到了最多的關注。這是一張淩亂的雙人床,上面有污跡斑斑的被褥,周圍散落著弄臟的內褲、避孕套、拖鞋、空飲料瓶等各種雜物。兩位藝術家,蔡元和奚建君,跳到床上,脫得只剩下內褲,然後用枕頭打仗。警察拘留了這兩個人,他們把自己的行為叫做“兩名裸男跳上翠西的床”(Two Naked Men Jump Into Tracey's Bed)。艾敏還展出了平面藝術作品和視頻。人們當時都認為她是獲獎者(現在還有時這樣提到她),但事實上該獎頒給了斯蒂夫·麥克奎因(Steve McQueen),他的作品是根據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影片拍攝的視頻。


    2000

沃夫岡·提爾門斯(Wolfgang Tillmans)獲獎。其他入圍作品包括格萊恩·布朗(Glenn Brown)根據一幅科幻小説插圖創作的巨幅畫。

    2001

最終獲獎者馬丁·克裏德(Martin Creed)的作品《點亮又熄滅的燈》(The Lights Going On and Off)引起了爭議。這件作品是一間空房間,裏面有一些燈時亮時滅。藝術家雅克利納·克羅夫頓(Jacqueline Crofton)向有克裏德作品的房間扔雞蛋以示抗議。

    2002

基恩·泰森(Keith Tyson)獲獎。

    2003

易裝癖者格雷森·佩裏(Grayson Perry)也受到了關注。他展出了以性圖片裝飾的陶罐並獲得大獎。他身穿一件有荷葉邊的裙子領獎。獲獎名單由彼得·布萊克爵士(Sir Peter Blake)宣佈,尼古拉斯塞羅塔爵士(Sir Nicholas Serota)介紹後,彼得·布萊克爵士説:“非常感謝你,尼克。我今晚到這裡感到很驚訝,因為兩天前我接到電話,問我願不願意為不是特納獎做評委。”

    2004

勝率最高的傑裏米·戴勒(Jeremy Deller)以影片《記憶桶》(Memory Bucket)獲獎。這部作品記錄了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的家鄉得克薩斯州克勞福德——以及附近發生的韋科包圍。

    2005

報紙對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的獲獎作品多有報道,他把一座棚屋轉變成立一條船,沿萊茵河漂流,然後又還原為一座棚屋。

    2006

頒獎名人小野洋子Yoko Ono)于1244頻道直播中宣佈托馬·阿布斯(Tomma Abts)獲獎,有所不同的是消息是在晚間新聞中播出的,而不是像近年來通過專門的節目宣佈。

    2007

馬克·沃林格(Mark Wallinger)獲獎。他獲得了25000英鎊的獎金。他在特納獎展覽中展出的作品是影片《睡夢者》(Sleeper),在片中他裝扮成棕熊在空曠的博物館內漫步。

    2008

馬克·萊基(Mark Leckey)獲得了2008年特納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