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與泰特的不解之緣

時間:2009-04-16 10:22:13 | 來源: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展覽>透納>

透納遺贈落戶泰特

1910年,透納生前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一座專門陳列其作品的博物館——泰特畫廊(Tate Gallery)的杜威恩透納館(Duveen Turner Wing)落成,此時距離透納離世已近60載。1987年,更名為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的泰特畫廊再次大興土木,修建了透納遺贈 (Turner Bequest)如今的落腳點克洛畫廊(Clore Gallery)。由於歷史的原因,泰特雖然不是透納作品的唯一收藏者,但無疑是最大的收藏者,其中包括近三百幅油畫、三萬張寫生以及包括三百個寫生簿在內的水彩作品。

透納常設展

克洛畫廊(Clore Gallery)的“透納常設展”陳列于四個展廳,分別是:

一、透納畫廊(A Turner Gallery)——匯集了透納生前最令人矚目的作品,無論在題材和風格上都跨度甚廣,從歷史、神話到實事,從“古典大師”及“光色”到晚期的“表現”時代,其中的精髓,是透納通過光線和大氣來表達他的“崇高”(the Sublime)美學觀,從而賦予風景畫以嶄新的詮釋。

二、斷章的視覺(Interrupted Visions: Oil Sketches 1820s-1840s):19世紀2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的油畫速寫--展覽開幕的前幾日,主辦機構通常會給畫家幾天時間進行作品最後的潤色及上油,而透納則是利用這幾天去繪製作品。該展廳陳列的是透納一些未完成、或當時在展覽場地創作的油畫。

三、描繪自然 (Picturing Nature: Oil Sketches 1790s-1820s):18世紀90年代至19世紀20年代的油畫速寫--這裡展示的是透納早期對於油畫的嘗試。與“競爭對手”康斯坦布爾(John Constable)相比,透納的油畫技巧未受過嚴格的訓練,他自成一格地將水彩技法運用到油畫中,1819到1820年的義大利之旅,則使他的油畫色彩變得肆意飛揚,並開始受到各方非議。

四、色與線(Colour and Line: Turner's Experiments): 透納的實驗作品——這裡展示的是透納對水彩及版畫所做的革新。觀眾可以了解透納是如何在當時製作出最精美的版畫作品,以及就“光”在畫面中的不同處理而運用或自創不同的水彩顏料。

透納主題展

與一些博物館藏品在倉庫中暗無天日的命運相比,透納遺贈得到了足夠的善待,泰特英國美術館一直藉著主題策展的方式,定期以不同角度向觀眾展示透納的藝術:

《透納和威尼斯》(Turner and Venice) 、《光色交融:透納在西南》(Light into Colour: Turner in the South West)、《三座瑞吉山》(The Three Rigis)等展覽借由透納的遊歷之地,來講述透納是如何“搜盡奇峰打草稿”,尋找他心目中最壯麗的奇觀。

《拉斯金、透納和拉斐爾前派》(Ruskin, Turner and the Pre-Raphaelites)、《透納和大師們》(Turner and the Masters)、《霍克尼透納水彩畫藏品展》(Hockney on Turner Watercolours)、《透納/羅斯科》(Turner/Rothko)則通過與不同時期的傑作並置,在美術史中重新解讀透納。

此外,還包括以不同繪畫材質及風格理念而舉辦的展覽,例如《透納早期油畫作品,1796-1815》(Turner's Early Oil Paintings, 1796-1815)《透納素描作品展》(Drawing from Turner)、《陽光即上帝》(The Sun is God)等。

透納線上

“透納線上”(Turner Online)是泰特借用網路的力量傳播透納藝術的平臺。在這裡,觀眾可以閱讀到透納的小傳;標注透納的代表作和與之對應的個人及社會背景的“時間表”;“講述透納”(Talking Turner)則介紹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所受到的不同評價;“透納畫廊”(Turner's Gallery)將透納生前展示作品的房間做了如實的複製;而“透納的旅行”(Turner's Travels)則邀請你探尋藝術家早年在英國留下的足跡;“教師”(Teachers)一欄更以生動的形式教你如何進入透納的世界。

特納獎

特納獎(Turner Prize)由泰特主辦,可謂是歐洲最具重量級的當代藝術大獎,它創立於1984年,旨在推動英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並表彰其中的突出貢獻者。此獎即以透納命名,原因有二:一是透納生前想為年輕藝術家設立獎項,二是在透納所處時代,創作上的革新引來爭議無數——大面積的色塊被形容為“粗陋的污漬”,對“光”的迷戀被揶揄為患上“黃熱病”,最惡毒的攻擊莫過於“瘋子”,因為透納的母親便是死於精神錯亂。而“革新”,正是透納獎的精神所在。

忽明忽暗的燈泡、甲醛浸泡的小牛、象糞與顏料的堆砌、藝術家本人軀體的澆鑄……從架上繪畫到現成品藝術,從大地藝術到多媒體裝置,特納獎以其寬闊的思路和開放的胸懷,向世人呈現英國藝術的現狀。眾多年輕藝術家也因透納獎而成為全球當代藝術的焦點:吉爾伯特&喬治(Gilbert & George)、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斯蒂夫•麥奎恩(Steve McQueen)……他們煥發了英國藝術的活力,向世界展現出一個年輕而充滿創造力的新英國形象,而這,正是透納曾經做到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