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與西方風景畫的革新

時間:2009-04-16 09:55:45 | 來源: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展覽>透納>

西方繪畫史上,風景畫的獨立出現的比較晚。一般認為至十七世紀荷蘭畫派表現自然景色才形成了一定規模。但如果説荷蘭的風景畫已經顯示出藝術對於自然的極大興趣的話,那麼英國風景畫家透納則朝這個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其超前的審美理念與風格“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義大利繪畫影響”,使英國,甚至是歐洲的風景畫在擺脫了程式化的傳統套路,達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在透納(1775-1851),之前,其所接觸的歐洲風景畫大致具備兩個傳統:其一是從文藝復興的理想模式中脫出的風景畫,即以法國普桑為代表的“理想風景畫”,雖然這種風景畫開始了面向自然的進程,但仍有宗教題材模式的痕跡,那種高貴的棕色調和舞臺布景式的典雅佈置始終存在,或多或少的透著一些宗教情懷。不得不承認,這種過於厚重的傳統限制了藝術家對於自然的真正回歸與情感的傳遞。

其二則是英國的水彩風景畫傳統。英國本土有“地誌畫”記錄性的風景畫傳統,這是應英國上流紳士貴族要求,將他們所擁有的領土、城堡、公館、莊園等,或者他們旅途中所見的沿途風景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的要求,而逐步發展而來的。在19世紀照相機問世之前,一些熱衷遊歷、欣賞風景的紳士常帶著水彩畫家取旅行,將他們旅途中的風光鮮活的記錄下來。這種藝術家雖然並沒有太高的社會與藝術地位,但他們積累的藝術技巧與經驗卻保存下來。

透納早年就是以這種“地誌畫”風景進行他的藝術創作的。他十歲時便開始跟隨擔任過軍隊測繪師的地誌畫家托馬斯•馬爾頓學習水彩畫,他早期的繪畫即循著西方科學與理性的傳統模式行事,非常細緻與精確,這種有些許刻板的模倣與他後來作品中濃郁的表現意味相去甚遠,然而“地誌畫”的經歷卻培養了他愛好並尊重自然以及快速作畫的能力。從這個傳統出發的透納使他的色彩與構圖拋棄了文藝復興以來流行的棕色調和舞臺背景,此外他對色彩的感悟與研究更使他突破了自然本身的色彩。他常運用鮮明的紅黃藍綠等未調和的純色,卻運用自己高超的層次協調能力讓畫面産生輝煌而又不失和諧的效果。他善於用色彩的冷暖來表達明暗,襯托空間,畫面中的陰影部分亦擁有豐富的色彩,形成了一種動人心弦的詩歌般的魅力。

同時,對於畫面詩意的追求亦使他不再滿足於“地誌畫”風景畫的寫實。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雪萊這時正活躍在英國文壇並與透納有過交往。透納的風景畫《恰爾德•哈羅爾德》即取材于詩人拜倫的同名長詩。他還喜歡在作品中配詩,除了自己作詩配畫外,還常引用詩人們的名句,這種詩畫結合的方式使他的作品平添一些浪漫主義的情調。1798年,透納創作了一幅田園牧歌般的風景畫《巴特麥爾湖》,並引用了湯姆遜著名的田園詩《季節》裏的語句“西下的夕陽輝煌燦爛,那將逝的光芒映照著群山;金黃的暮靄籠罩原野,天邊的彩虹縹緲隱約”,借詩歌闡釋意境,抒發情感,自此透納便形成了繪畫配詩的習慣。他的另一油畫《奴隸船》也配上了自己的詩句“無數只手伸向上蒼,伸向那桅桿和風檣。夕陽西垂,烏雲洶湧,暴風雨就要來臨。快清理甲板,將屍體和病人扔進海浪,別管那些鎖鏈還套在頸上……”,詩和畫一起體現了主題和作者的感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將觀者引向深沉廣闊而又令人恐懼仿佛深淵般的大海。

透納喜歡描繪大自然的威脅與人類生活的對照,以表達他那豐沛的情感,體現出他浪漫主義風格的主張。他對表現廣闊的空間、宏偉壯觀與悲劇的事件非常的感興趣。狂風巨浪是他最喜愛表達的畫面效果。他的畫中常出現山一般聳峙的狂浪,浪一般翻捲的山峰,火紅的天空,輪廓似明似滅的城堡……都不是生活中尋常之景,那些充滿動感的想像與構圖,奔放快速的筆觸,傾斜潑灑的大色塊,使畫面的空間産生運動的視覺張力。

對水彩技法的學習與參悟讓透納將水彩畫技法自由的運用到油畫之中,他擅用薄的幾乎透明的油彩,一瞬間把握住景物纖小細微的變化。在他的筆下,這些輕巧薄透的色彩讓大氣動態、顏色、光線與景色一氣呵成的交融在畫面上。他畫中燦爛奪目的風格、超越現實的表現以及近乎抽象的形象讓康斯坦布爾慨嘆“金色的幻象”。他的畫面仿佛一位飽含激情的指揮家,讓豐富絢麗的景色、色彩交相鳴奏;他的手法又似一位魔術師,將交錯的線條、色彩與空間靈巧而快速的變幻出來。

透納對於“詩畫結合”的實踐,對於“光”、“色”的獨特表現,給予浪漫主義繪畫以及印象派、抽象繪畫極為深遠的影響。然而,藝術家的新創在當時並未得到一致的認可。1840年,當透納的《奴隸船》在皇家藝術學院展出時,這幅充滿奇特的想像色彩、擁有漩渦般的筆觸的油畫被當時的藝評人稱為“塗鴉災難”,甚至認為他的創作是“毫無品味的愚行”。也許,超越時代的藝術家往往需要忍受孤獨的“高處不勝寒”,但亦享受著孤獨的“一個人的狂歡”。時至今日,透納的創新為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和尊敬,他在西方美術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重新的評價,他對於現代繪畫的啟迪與引領無疑使他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巨擎。

(作者:傅慧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