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從桅桿上的瘋子到西方美術史的“縮影”

時間:2009-04-16 09:53:25 | 來源: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展覽>透納>

 暴風雪來了,蒸汽船在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飄搖,巨浪狂躁地拍打著海面,躍上了甲板。“我的上帝啊!快放這位先生下來!他怎麼在桅桿上?”船長的脾氣如同這糟糕的天氣一樣。“船長,這位先生自己要求的,讓我們把他綁在桅桿上!”“你瘋了嗎?”船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沒有,船長。我只是想看看真正的大海而已。”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家若無其事的回答道。當然,船員和船長並不知道他們面前的這個“瘋老頭”就是英國繪畫史上最偉大的風景畫家透納。

 早年的透納並非如此瘋狂偏執,從1799年的油畫《自畫像》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冷靜,理性,沉著的英國紳士,思維縝密,富有邏輯,如同哲人。14歲那年,透納進入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於一年後被錄取。自1796年他的油畫處女作《海上漁夫》展出後,他一生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在學院展出。然而,他的早期作品運用了比較傳統的技法,題材也無特別之處,平淡無奇的風景畫,破舊的廢墟,氣氛壓抑的神話、聖經故事等等。透納雖然技法優秀,但看上去僅僅只是一個遵循傳統的英國畫家,最適合他的職業或許還真就是建築學。沒有人會想到多年之後,他會和康斯特布爾一起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義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BBC曾經舉辦過英國最偉大藏畫的評選,透納的最著名的油畫作品《被拖去解體的無敵號戰艦》拿下27%的得票,以絕對優勢擊敗梵谷的《向日葵》和康斯特布爾的《乾草車》。大多數繪畫大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標簽”,梵谷的筆觸永遠都是那麼自由不規範如孩童描畫;高更的用筆永遠是那麼粗獷的,帶著塔西提島的印記;德加的筆下,散發青春氣息的芭蕾舞女,則似乎會一直不停地旋轉下去。而大師如透納,能眼花繚亂的向你呈現出繪畫的各種風格,如同一部活的美術史教科書。在透納最早的作品中,《海上漁夫》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眼球。畫面上月光衝破烏雲,撒在翻滾的海面上,其中的光影效果,已經令人嘆為觀止,被認為是天才的傑作。而透納同時期的其他作品,則顯得相對暗淡一些。其中一部分是以風景來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所謂“歷史風景畫”,這類作品很顯然受十七世紀法國古典畫家洛蘭、普桑等人的影響,細緻、穩重的風格佈滿畫面。

 然而透納對於風景的認識和理解卻是一直髮展與變化的,顯示出大師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自我突破能力。法國、瑞士、蘇格蘭、義大利等地的旅行為他積累了創作的靈感,也讓他擁有更多創新的機會。隨著被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院士,帶著年輕成名的喜悅,透納的風格悄悄起了變化:作于1805年《遇難船》,雖然這幅作品並未捨棄細節的描繪,但他更注重的已經是色彩與光線之間,那令人欣喜歡快相互關係。對於光和大氣的癡迷,相比《海上漁夫》有過之而無不及。19世紀二十年代,透納的旅行活動更為頻繁,在英國和歐洲各地來回奔走,在技法上,透納將水彩畫的技巧運用到油畫的創作中來,注重描繪水面的和天空一瞬即逝的效果,而逐漸放棄描畫實物和細部,靜止的風景和流動的空靈的大氣融為一體,消失在閃爍著寶石光芒的清紗般的霧中。那個懷著建築師夢想的透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的支援者藝評人約翰•羅斯金描述他“能驚心動魄地、真實地掌握大自然的脈搏”。

 也許是巧合,與此同時,英國作為海上帝國,也開始了最為鼎盛的時期。1815年英國在拿破侖戰爭中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她的國際政治軍事地位,工業革命更是讓英國的科技和經濟突飛猛進。這些成為透納巔峰時期的主題。透納創作了《被拖去解體的無敵號戰艦》,無敵號是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當時已經退役,畫面描述的是它被機動拖船拖往碼頭拆毀的情形,畫中洋溢著悲壯的情緒,征服了英國人的心。工業革命的風起雲湧也讓透納感到科學的力量,在其晚年創作的名作《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中,他運用了緊張的色調、瞬間的光影、抽象的輪廓表現了蒸汽火車驚人的速度。

 晚年的透納變得有些偏執,很少跟人交往,在陪伴他居住幾十年的父親去世之後,這個單身漢變得有些抑鬱,然而這本“活的美術史教科書”也翻到了關鍵的一章,透納將油畫變得更為透明,用淺層顏色來表現純凈的光線效果,線條也變得變幻莫測,實物描寫和細節早就不見蹤影,用看似癲狂的方法來重現他腦海中狂風暴雨的場景。大衛•皮派爾在《圖説藝術史》一書中稱他晚期的作品為“奇異的迷團”。

 在六十多年的藝術人生中,透納經歷了對古典的模倣到對傳統的超越,也許他並不知道,他如同西方美術史自古典而現代的縮影和坐標;他也不可能知道,他的繪畫方式與風格,對後來印象派、表現主義甚至抽象派繪畫的巨大影響,他更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他在西方古典與現代繪畫交界處的無比重要的位置。2008年七月一日至九月二十一日,擁有大部分透納作品的英國泰特美術館曾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透納作品的大型回顧展。今天,這個珍貴的“縮影”來到中國,無疑將豐富中國觀眾對於西方繪畫的了解和認知,同時相信更會讓傾心於風景畫的中國觀眾會心而笑。(作者:傅慧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