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光的畫家=水彩先驅

時間:2009-04-16 09:29:24 | 來源: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展覽>透納>

光即是色

 臥室內晨光靜瀉,透納面對著窗外喃喃低語:陽光即上帝”——據説透納去世前幾個星期,這段臨終之言被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英國當時著名的藝術評論家)記錄下來,即便它不屬於事實真實,至少也獲得了本質真實:透納被世人譽為光的畫家”(Painter of Light),他畢生致力於的探索,這束也波及後世,直至今日。

 透納最初以繪製地誌畫出名,這種滿足新興資産階級遊玩需要的淡彩式地圖,為他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卻帶不來藝術上的滿足,直至1796年《海上漁夫》(Fishermen at Sea)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這是21歲的透納第一次向公眾展示油畫作品,一代大師的氣質卻已初現端倪。

 《海上漁夫》被時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本傑明·威斯特形容成倫勃朗之可想而不可為。在該幅作品中,貫穿透納畢生創作、並最終成就了其偉大的兩種因素已經顯露——運用自然光色表達主觀感情的天賦,以及對於艾德蒙柏克(Edmund Burke)“崇高”(the Sublime)美學理論的偏愛。柏克認為任何會激發痛苦和危險的觀念,都是崇高的根源,是心智所能感受到最強烈的情緒,而表達這種情緒的最好載體,在透納看來,莫過於自然界中的光塵氤氳。 

如畫風景蔓延的當時,透納顯然更青睞于自然界中的驚心動魄和悲壯雄偉,頗有月落風悲天雨泣,誰將椽筆寫光塵的氣勢。驚濤駭浪、大雨滂沱、雲煙霧靄、落日余輝,光塵之間每寸激蕩、觸碰、融合,都是自然界迸發出的最真實的力量與情緒。透納以不停歇的速寫,來捕捉這些微妙的變化,據説他曾把自己捆綁在輪船桅桿上,以體驗和觀察海上暴風雨的景象。在你的年紀,你還不知道的是……應該畫出對事物的印象,透納曾對一個年輕藝術家這樣説,事實也證明,透納的藝術首先來自於他的敏銳感受,而這感受的核心則來自於 

因同一美學目的而聯合起來的一群法國畫家,追隨大師透納曾走過的路,以他們的激情埋頭于表現光瞬的運動中。在這封署名莫奈、雷諾阿等印象派大師的信中,可以一瞥透納之。比起印象派,透納對於現代主義的研究要早了半個世紀。在他的作品中,已超越技法的層面,成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光即是色,它帶給透納色彩變化的無限靈動,閃爍奪目的色彩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晚期的透納更傾向於把表現為一種單純絕對的因素,透過不同的光將色純化、概括、提煉,將再現轉化為表現,通過主觀情感或理念意圖,對客觀物象重構,賦予其具有嶄新姿態的意象光色。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三大家之一的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在1966年紐約現代藝術館參觀完透納展後,開玩笑地説:這個叫透納的傢夥,從我身上學到了很多 

水彩先驅

繪畫技法上,透納也堪稱泰斗——他的水彩被譽為英國藝術的禦寶。一位曾與透納共事的藝術家這樣寫道:透納繪畫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先做好有構圖因素的底色,標示出點、面、高光、暗部的位置,然後皴擦點染一氣呵成。這份了然于胸的自信,歸功於特納之前為創作所繪的大量速寫,並在繼承前輩藝術家表現技巧的同時,探尋新的繪畫途徑。他獨創的蠟水分離、背面著色、與樹膠結合等技法,使畫面看上去酣暢淋漓、光色撩人,進一步推動水彩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並使英國水彩畫的黃金時代達到巔峰。晚年的透納將水彩技法運用到油畫創作中來,令後者更為透明,莫奈曾經相當仔細地研究過他的技法,而畢沙羅也因為這種透明法而使作品色彩變得歡暢明亮。

桂冠詩人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將他比作風景藝術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of Landscape Art)”,在他的筆下,天地氣象萬千,自然壯美永恒,人生卻稍縱即逝。18511219,透納在他的房間內去世,死前一直凝望著泰晤士河。在場的醫生當天這樣記錄:早上九點之前,當絢爛的陽光照耀著他,並在他面龐折射出他生前最愛的光輝時,他死了,不帶一絲呻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