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的現代性

時間:2009-04-13 18:00:32 | 來源:《美術大觀》 2008年第4期

展覽>透納>

西方美術史認為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是現代繪畫的始祖。現代繪畫基本上分為兩大主流:一是強調形式結構,重視形式美,強調畫面的構成秩序;二是表現主義,強調內在情感及內在精神的表達。以上兩點也是現代繪畫的主要特徵。而我們從19 世紀英國水彩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Milliam Turner 1775-851)晚期的水彩風景畫中看到其畫風已打破了傳統寫實繪畫的特點,面對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觀真實的再現,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主觀的表現。他通過大量的實踐,逐漸發現了色彩獨特的表現力及利用色彩的冷暖對比表現空間關係。透納對繪畫現代性的探索比印象派早了將近半個世紀。

一、色彩的表現與抽象意味

色彩是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中的主體藝術語言,他將水彩畫的色彩表現力推向了極致,在他的時代是獨一無二的。

透納對於色彩的發現源於兩次義大利之旅。義大利這個歐洲南部的藝術國度給予透納極大的藝術感染和思考,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歐洲南部那湛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讓透納感受到色彩無窮的變幻魅力。

透納晚期的水彩風景畫鍾情于描繪自然界中那些變化多端、轉瞬即逝的景象,如天空的雲彩、大海的波濤、狂風暴雨等。他在其中大膽發揮色彩的主觀表現力及水彩顏色透明、流動的特性,展現了他對自然色彩的感悟力。

表現,本是一種流行于西方現代美學思潮“表現論”理論的核心範疇,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它的主觀表現性,反對藝術單純模倣自然的內容和形式,強調藝術活動中的心理過程和主觀情感的表現。主張表現説的法國美學家魏朗認為藝術是借線條、色彩、形體動作、聲音或語言將人類情感加以表現的結果,藝術的價值全在於它表現情感的範圍的廣度和深度,而不在於它所創造單純美的形式以引起人的快感。由這種藝術表現論影響而形成的表現主義是在20世紀初出現的現代藝術流派。

但在表現主義出現之前的一個世紀,透納已在他的水彩風景畫裏超越了西方傳統繪畫對自然色彩模倣再現的表現手法,將自然的客觀色彩融入個人內心情感,形成帶有濃厚主觀因素的超自然的表現性色彩。確實,從19 世紀浪漫主義開始,藝術家們已在孜孜不倦地挖掘色彩這一繪畫本體語言的豐富表現潛力。

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逐漸將自然客觀色彩進行主觀的概括、純化、提煉。色彩的魅力源自光和大氣,它帶給透納對色彩變化的無限靈動。此時最能吸引他的是自然界中難以捉摸的雨霧,這些模糊、動感極強的自然景象常常讓景物的形體變得虛化、朦朧。透納熟練地使用各種水彩的表現技法去表現這些特殊的畫面效果。

透納在旅途中畫了大量的小幅水彩畫,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色彩的表現力,逐漸形成屬於他自己的一套表現光的色彩語言。1820 年到1830 年間的水彩風景習作共有390 幅,全部收藏在倫敦的泰特美術館,並將這批畫命名為《色彩的開端》(Colour Beginnings)。它們記錄了透納在這10年中對於色彩的思考,也意味著他對水彩畫的技法語言有了新的認識與創新。

《桃紅色的天空》是透納畫于1825 年的一幅作品,表現的是日落的天空。地面已變暗了,但太陽的余暉映襯出一片桃紅色的天空。畫面沒有過多具體事物的描繪,在透納的頭腦裏事物的輪廓和體積是表現的次要部分,而極力表現的是色彩,特別是色彩之間的和諧關係。淺桃紅色及黃色組成的明亮的天空與暗藍綠色的大地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同時以色彩的冷暖關係暗示了空間關係。

透納的水彩風景畫有不少描繪天空的作品。天空是大自然中充滿神奇變幻的地方,透納對天空色彩變化的研究下了不少工夫。他曾説:“為了研究雲彩我買了一條船,常常自己仰臥在船上,把船錨拋入河中,觀察天空達數小時之久,直至我發現了我想搬入畫面的光的形象時方才罷休。” 無論是日出或日落的天空,還是被朵朵烏雲覆蓋的天空,他從時間、天氣、氣候等方面表現不同的色彩效果。《月光》這幅水彩畫,透納用灰藍的冷色調表現了月夜下寂靜的河面。

從1825 年到1837 年間,透納頻繁到與他失交多年的好友艾格蒙伯爵的佩特沃斯院拜訪。他在那裏留下了一批表現庭院周圍風景的水彩畫。如《佩特沃斯傍晚的湖畔》、《佩特沃斯的湖邊日落》和《佩特沃斯庭園的日落》。從這些畫中可以看出透納對天空的表現十分著迷,他在畫面上將地平線壓低,留出較大的空間描繪天空部分。透納首次嘗試在一種藍色的色紙上作畫,透明的水彩顏色畫上去還能透出藍紙的顏色,使色彩不顯單調。同時,他還嘗試用樹膠結合水彩顏料産生不透明的水彩顏色,提亮色彩。

透納常對暴風雨的景色著迷,如《雷暴中的柏埃斯圖姆》,他用濕潤的大筆觸濃淡相間的藍黑色把天空中滾動的烏雲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類似中國畫的大潑墨。在《暴風雨中的輪船》中,透納卻用高調表現風雨中的海面。淡淡的藍色隨著向上提拉的塗抹,給人一種不穩定感,生動而有力地表現出狂風作浪驚心動魄的場面。透納內心對色彩表現的突出個性在動感極強的場景描繪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透納的實驗性水彩畫純屬於他個人的探索,在他生前很多作品都沒有在公眾面前展示過。他的這些“私人日記”不僅記錄了他從英倫到歐洲大陸的藝術之旅,更是透納超越傳統漸漸走向永恒抽象的探索過程。

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極力在營造一種大氣中色彩的整體氣氛,漸漸削弱了對形體的寫實描繪,而更多地關注如何將自然的色調提煉為畫面的色彩語言。透納讓色彩這一藝術的抽象語言得到了發揮。

《海上的船》是透納晚期水彩風景作品中極具抽象意味的一幅。畫面中只出現了紅、黑三筆顏色及背景上兩抹淺黃色的水跡,從題目中我們方可得知描繪的是微風吹動的水面上三艘航行著的帆船。透納以最少的筆墨表達最核心的事物,從具象描繪邁向抽象境界。

法國人米歇爾·瑟福在他的《抽象派繪畫史》中曾談到透納在晚期已經非常接近抽象主義,在19世紀的繪畫中可説是獨放異彩。在透納的一生中,只能以長期的成熟過程來解釋其作品。最後,當他達到藝術發展的頂峰時,透納已是66 歲高齡了。他在創作中明顯地表現出他如何來處理傳統形式與他個人表達之間的矛盾,他又是如何逐漸地大膽果斷地來解決問題,並不斷以堅強的克制來對待客觀題材。

透納晚期作品尚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抽象主義繪畫。瑟福對抽象繪畫的界定是在畫面中無法辨認出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那種客觀真實,任何形象的聯繫,都被認為是絕對不能容許的。雖然有些抽象繪畫命名為具象內容,但畫面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具象的因素。因此,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是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

二、自然空間的二維運動張力

空間,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方向和大小關係。繪畫是屬於二維空間造型藝術,即平面造型。傳統的再現性繪畫需在二維平面中表現三維空間的幻象。繪畫在二維平面空間上體現三維效果,這一對架上繪畫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卻在現代繪畫中被置換了。現代繪畫的特點是只用線條、幾何形狀、色彩等二維視覺元素,在二維平面上進行分割與構成,讓繪畫具有平面性,更接近繪畫的本質。這樣可讓藝術家的情感表現更為集中、方便與自由。

空間透視關係是風景畫在二維畫面所要體現出來的。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利用色彩的冷暖對比關係及色塊的分割去表現三維空間效果,超越了傳統繪畫中利用形體結構、明暗虛實、嚴謹的空間透視規律來表現三維空間的方式。

透納水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還未達到現代派抽象繪畫的純二維平面空間,但由於他展現的諸如籠罩著雨霧的江河、山谷、海面等寬宏的場景,使原本縱深感強烈的景色被厚厚的大氣所阻隔,一切物體都處於一片朦朧、虛幻之中,明暗關係削弱了,深度空間似乎被壓縮了。透納充分發揮水彩畫的特性,用充足的水分降低了色彩的純度,不用物體的原有色,而用明亮的淺色,提高色彩的明度,乃至整個畫面的色調。這樣,霧氣瀰漫中的景色産生渾然一體的畫面效果,畫中的遠、中、近景之間的明暗差異減小了,表現了相對淺顯的空間效果。但在當時,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透納的畫法,竟批評道:“既沒有形,也無空間,就如天地創造前的混沌。”

《牛津大街》表現的是街道上朦朧的氣氛,天空與地面、建築物形成高明度的大色塊對比,省略了繁瑣細節的描繪。透納只是在前景點綴了幾個人物,起稿時的鉛筆線隱約地勾勒了街道房屋的輪廓。這是他常用的一種畫法。另外,表現河面與遠山的大場景同樣也體現了空間的整體性,如《威尼斯:從大運河遠眺瑞艾特島》、《有著皮拉特司山的琉森風光》。

透納熱愛大自然那種富於戲劇性變化的景色,動感極強的暴風雨、狂風巨浪是他所喜愛表達的畫面效果。據説,他為了親身體驗這種運動感,在一次橫穿海峽的暴風雨中,他把自己捆綁在船桅上以感受那惡劣氣候的桀驁。

《威尼斯的暴風雨》是透納1840年再次來到義大利時畫的一幅水彩畫。天空的烏雲與狂風吹動的暴雨産生了動感強烈的傾斜線,水面的波濤在起伏,一艘小船在雨中艱難地向前劃。透納用濕潤的顏色進行塗抹,色與色之間的銜接恰到好處,整個畫面充滿了運動感。

由於透納在作品中表現動感的趨勢,使畫面的空間産生了運動的張力。“張力”,原本是一物理力學名詞,是物體所能承受的拉拽力。那麼,在造型藝術中我們借用它來傳達物象形式之間的差異對比所産生的對抗振奮感和精神刺激力、審美感染力。運動的物體能産生一種視覺張力。空間中的運動蘊含的視覺張力是脫離運動的內容獨立存在的形式力量感,它能打破畫面的靜止與平衡。

透納在表現動感空間時,伴隨著充滿激情奔放的筆觸,常常出現在畫面的是傾斜潑灑的大色塊及水分的流動與滲透,産生運動的痕跡。如《海上的烏雲》,從畫面中可以看出筆觸的移動非常快速,充滿動感的天空與地平線産生一種動與靜的對比。

暴風雨的運動感産生的速度造成了景物輪廓的模糊。而且動感越強形體越模糊。如透納在1845年畫的《瑞士聖哥德爾路上的暴風雨》,畫中肆意塗抹的大筆觸描繪了暴風雨中的景物,它表現的是一種瞬間的感覺與印象。雨霧的迷蒙幾乎辨認不出具體是什麼物體。形體的模糊形成強烈的動感,有一種若即若離的虛幻感。

透納筆下的水彩風景表現了自然界的運動。這正是自然界生命的顯現。他用自身的體驗、滿腔的激情融入自然景色中。風、雨、雲甚至連山脈在透納的畫筆下都透露著自然的節奏與韻律,他賦予自然以生命的形式感——運動感,這是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的張力所在,更是藝術生命的體現。

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的獨特風格在19 世紀歐洲風景畫中獨樹一幟。他既繼承了英國本土文化藝術的傳統,又突破了英國學院派保守思想的局限,廣泛吸收歐洲大陸藝術的精髓,使其藝術魅力遠遠超出了英國本土,在歐美畫壇産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透納》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朱伯雄《維多利亞人的浮想》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

3.王菊生《造型藝術原理》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0

4.李健群《英國美術史話》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8

5.[法]米歇爾·瑟福 王昭仁 譯《抽象派繪畫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6.Jem Selz,Turner,Crown Publishers,Inc New York 1977

 

王海賓 廣東培正學院藝術設計係教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