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透納水彩風景畫的色彩

時間:2009-04-13 17:34:02 | 來源:《美術天地》蔣本桂

展覽>透納>

自古以來,美麗的自然風景就經常在英國文學裏被讚頌。從18 世紀中葉開始,風景畫開始在藝術領域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英國畫家通過表現祖國優美的自然美景,來創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風景畫,並通過對各種繪畫方法的探索和嘗試,發現水彩畫最適宜於英國這種溫潤多雨的氣候,並適合表現這種色調豐富多變的自然景物。因此,水彩畫便成了英國畫家喜愛的畫種,並在風景畫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要算在18 世紀末馳騁英國享譽歐洲畫壇的約瑟·馬洛德·威廉·透納(1775—1851)。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飽覽了英國的自然山川,經歷過拿破侖戰爭的烽火,熟悉英吉利海峽的海潮濤聲,也曾多次遊歷歐洲大陸,其田園風光,修道院、城館、威尼斯廣場以及阿爾卑斯山等。這些美麗的景色總是令他陶醉、令他神往,因此,他將絢麗繽紛的色彩、飽含浪漫的激情,表現在他的畫面上。

如果説在印象派之前的西方傳統繪畫走到了終點,那麼就可以説透納是在這個點上又出發的人。如果説印象派是西方現代繪畫的起點,那麼就可以説透納是將這個點連接上的人。從終點連接到起點的線的軌跡,就是透納在傳統與現代繪畫中尋找到的坐標。這個坐標的涵義很深很廣,在此,本文僅就他的水彩風景畫中的色彩語言進行解讀。

透納對色彩的感受是神奇而獨特的,在他的水彩風景畫中表現的色彩既明亮又精神,充滿著“運動感”。如果説人的生命本質在於運動,那麼具有“運動感”的色彩就是藝術的生命本質。繪畫藝術雖然在表現運動時只能反映稍縱即逝的瞬間變化,但透納的水彩風景畫卻能喚起觀眾對色彩不同程度的“運動感”,從而引起觀眾的聯想與想像。對此,透納時代的理論家早已認為,他是竭盡全力在表現自然景物色彩的“運動感”的人。羅斯金在講述透納的發光學説時也指出,透納的色視覺恰好是倫勃朗的對立面。倫勃朗傾向於“遞降的” 著色法,光是間接使用的,以便加以捨棄和化入陰影之中。而透納的著色法是“遞升的”———通過不同程度的光的漸進的純化,使其具有“運動感”。他很多作品可以看出許多動蕩的、漩渦式的畫面構成和奔放不羈的色彩。將這種奔放不羈的色彩與動蕩的、漩渦式的畫面結構緊密結合,便産生了一種快速而又強烈的“運動感”。這種“運動感”的存在既有構成上的因素,更有色彩的因素。而且,他表現的色彩具有一種極具韻律的節奏,這種節奏是構成“運動感”的一種外在表現,具有“運動感”十足的色彩。這種節奏的體現並不是他無意識的行為,而是其長期研究和實踐的結果。他在歌德《色彩原理》中提出的“光譜環”原理的理解是比較透徹的,從其《柯摩湖》中可以看到,畫面上方是紫藍色的天空,畫面的中間是深綠色的水域,接下來在畫面的下方和右側則是橙黃色的山和湖水。作品中各種色域的分佈非常明顯地體現了“光譜環”的排列特徵,從而給觀眾視覺一種極富節奏的“運動感”。如果再仔細觀察他的作品《雨雲》、《日內瓦:摩勒山及薩沃伊山》和《洛桑德葬禮》等,也可以看出這種“光譜環”特徵的色彩。能在一幅畫中出現如此豐富而又符合運動迴圈規律的色彩,的確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在當時十分注重古典傳統色彩理論的背景下,就更不容易了。

透納用精確入微的色彩來譜寫“光輝”,即用精微的色彩來表現“光”的“輝”———閃耀、燦爛。在他的水彩風景畫中,多半是以“光”為主題來描繪閃耀、燦爛的色彩,他能準確地表現“光”的“輝”,用“輝”來解讀“光”的魅力,將 “光”的“輝”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拿1817 年畫的《維蘇威火山的爆發》這幅畫來説,他用單純而富有變化的色彩,表現了火山爆發的場景,使人産生一種對神奇自然的敬畏之感,這種閃耀、燦爛的色彩確實給人以震撼、以美的享受。透納對“光”的研究還可以追溯到威尼斯繪畫的淵源中去,他的繪畫受到了威尼斯繪畫的影響,他表現的空氣和透光的煙霧景象具有一種感觸不到的味道,而又閃爍著各式各樣的色彩讓你去品味,使你産生一種“光輝” 的感覺。在透納的水彩風景畫中,由於光的效果給色彩帶來了生命,産生了強有力的作用,輪廓逐漸變得不重要了。不論是燦爛的藍天或是明媚的陽光都賦予了所有的色彩非常清新、強烈的亮度。在他的水彩風景畫裏沒有沉重的感覺,而是純凈透明、耀眼燦爛的色彩,給人一種輕鬆之感。其實,透納在很早就放棄了平靜與優雅的歐洲傳統繪畫色彩特有的氣質,大膽地運用現代繪畫的光與色的關係來描繪自然的生命與活力。例如:《廷登修道院廢墟內部》、《懷河上的雷亞德貴橋》、《從佩特沃斯邸宅看庭園那端的月落》。眾所週知,光是産生色的先決條件,只有光的存在才有色的存在,光賦予色以生命,色依存光而存在。仔細研究西方傳統繪畫後就會發現,傳統繪畫大都在室內,主要依靠室內光在物體上産生柔和的明暗效果來表現對象,始終是按固有色的觀點來描繪對象的,以致很少有人細心地去研究在室外光下會産生怎樣的色彩效果。如果説肩負起了光與色的歷史使命的是印象派畫家,那麼透納就是他們的引路者。如果説印象派藝術家最大的功績是光和色作為認識世界的中心,客觀再現個人的瞬間視覺印象,強調繪畫的審美功能為特點,透納就可以稱得上現代繪畫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藝術家之一。

透納是一個用色彩來抒情的風景畫家,並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色調上來把握色彩。在18 世紀末的歐洲大陸還沒有出現印象派的任何苗頭時,透納的水彩風景畫就具有科曾斯所倡導的“詩情畫意” 的風貌,注重對情感的表現,難怪法國美學家維隆給藝術的定義就是“情感的表達”,俄國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也曾説:“人民用語言相互轉達思想,而人民用藝術相互傳達感情”。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用色彩來表現自然的一種“詩情畫意”。透納用自己獨有感情來表達自然美景的“詩情畫意”。其作品有:《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兵工廠》、《科尼河畔,威特福附近的摩爾公園》、《倫斯葛特》等。透納還借著色彩的力量將一種被常人認為是不能入畫的場景轉變成一件件生動的藝術作品,經常被世人形容為魔法或奇跡的表現,表現出來的作品含有豐富的現代情感,這種情感是他內心的表達,是他對現代繪畫藝術語言的尋找。在很多題材表現上,他也相當成功地運用了抒情的色彩語言,具有“詩情畫意” 的風貌。比如在《暴風與日落》中描述了日落時分光照射在暴風雲層上的情景:烏雲翻滾、晚霞映紅了天空,透納在這幅畫裏充分利用水彩的特性功能———色彩滲透、擴散,色調透明潤澤,層次變幻無窮———來描述形體,用濕畫法表達出一幅抒情詩歌般的情調。透納用抒情的色彩來表達情感,其情感一般都流露在他的色彩表現上,用抒情的色彩來表現自然、表現自我。透納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色調來解讀色彩,開拓了又一種現代繪畫的藝術語言。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