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噓聲年年驚駭——英國透納獎20年回顧

時間:2009-03-18 10:32:15 |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展覽>透納>

 

透納獎是英國當代視覺藝術大獎,也是西方世界爭議最大的當代藝術獎項之一。20年來,透納獎及其得主在罵聲和噓聲中成就了大名

每年透納獎宣佈最後入圍作品和頒獎之時,都可以聽見同樣的憤怒斥責在回蕩。傳統藝術衛道者甚至成立專門的抗議團體,年年在頒獎之日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透納獎為英國泰特美術館“新藝術保護人”團體于1984年創立的。決定以透納命名這一獎項有三個原因:其一:創立者希望以這位偉大的英國畫家的名字命名,以凸顯獎項與英國藝術的內在聯繫;其二:透納生前有一未了心願,即創立基金扶助貧困卻富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其三:透納在世時,他本人的創作也屢遭爭議。

1984-1990:蹣跚起步

把透納獎的歷史大致分成兩個階段。從1984年到1990年,屬搖搖擺擺的起步階段;1991年至今,相對比較成熟穩定,影響不斷擴大。

在起步期,透納獎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自身定位--是頒給最有名望的資深藝術家,表彰其終身藝術成就?還是頒給富有潛質與發展前途的年輕藝術家?而它這期間遭到的最多批評,是認為它好比一場賽馬會,硬生生把一批並非志願報名的藝術家圈到一起賽跑,“有損藝術的身份和體面”。每年的獎金只有一萬英鎊,也被譏為太過寒酸;而贊助的富翁不肯公佈姓名身份,更令人疑心主辦者是否有見不得人的商業目的。第一位得主馬爾科姆·莫利也很不給面子,這位從1958年就移居美國的仁兄壓根兒就沒在頒獎儀式上露面。

到1987年,透納獎最後入圍作品展覽規模擴大,定位也趨於明確--得主不必對英國藝術“做出最大貢獻”,而只需其近期作品對英國藝術“産生過最重要的影響”。換言之,透納獎不為表彰英國藝術家終身成就而設,而是著重他們最近一年裏最有影響的作品。次年,尼古拉斯·塞羅塔--一位對英國當代藝術發展意義非凡的人物--走馬上任泰特美術館館長,當即剝奪藝術評論家、博物館館長乃至畫廊總監被提名的資格,規定透納獎今後只能頒給藝術家。1990年,美國贊助商破産,獎金忽然沒了著落,當年的透納獎被迫停辦。

1991至今:舉足輕重

1991年起,透納獎起死回生,迎來真正的春天。是年,英國第4頻道電視臺決定贊助透納獎,把獎金提升到兩萬鎊,並規定獲獎者年齡需在50歲以下--而這一年最後入圍的藝術家中,有3位年齡都未滿30歲。

到1994年,透納獎屆滿10週年之際,恨者愛者都不能不承認,透納獎已經成為舉國關注的當代藝術盛事。這一年,英國當代藝術大家之一達米安·赫斯特憑《母與孩:被分開》裝置獲得大獎,引發激烈爭議,也引來觀者如潮。1996年最後入圍的藝術家清一色是男性;而1997年的入圍者卻又全部是女性,各走了一個極端。當然難免有評論嘲笑評委矯枉過正,但絕大多數人都同意,入圍拼的是實力,與藝術家性別沒有關係。

1999年,女藝術家崔茜·艾敏的作品《我的床》進入透納獎最後入圍作品展,上了所有英國小報的頭條,透納獎名聲大振。英報説,從這一年起,英國老百姓中找不出幾個沒有聽説過透納獎的。其實這一年透納獎的真正得主是斯蒂芬·麥奎因的《冷面孔》,但反而沒有太多人關心。

從2001年起,主辦者開始逐步邀請觀眾參與評選,並從去年起舉辦了公眾投票活動。或者並非巧合,去年與今年透納獎得主,評委與公眾作出同一選擇。尤其今年,評委態度明顯受到公眾意見的左右,在躊躇4個半小時後,終把媒體認定的最大熱門查普曼兄弟踢出局。

噓聲的重要性

20年來,共有74位視覺藝術家進入透納獎的最後入圍作品展覽,其中許多藝術家由此奠定了自己在西方當代藝術界中的地位。他們最大的共同特點是:其作品要麼被愛得一塌糊塗,要麼被恨得咬牙切齒,但就是不能令人淡然無動於衷。從根本上説,這些作品的創作目的之一,本來就是為了衝擊人們習慣的藝術欣賞方式和藝術觀念,挑戰人們對“驚世駭俗”4個字的承受底限。也正因如此,他們的作品,即便已被奉為當代藝術經典,也從未贏得過公眾的一致認可,甚至就從來沒有被單純地看成是藝術。年年“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透納獎年年攪起同樣的爭論--不是爭論獲獎作品的優劣,而是爭論:這到底算不算藝術?艾敏那張淩亂骯髒、留著性生活痕跡的床,是藝術,還是“壞女孩”借展示私生活提高知名度?菲奧娜·班納或圓或扁幾個球構成的裝置(2002年獲獎作品),是藝術,還是英國一位國務大臣斷定的“冰涼、機械的胡扯蛋”?2001年透納獎得主馬丁·克裏德弄了盞燈泡,在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裏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評委心目中的藝術,卻被許多老百姓當成茶余飯後的笑柄。

“透納獎”拓寬了英國當代藝術

回過頭來看這20年的罵聲和噓聲,儘管關於“藝術還是垃圾”的爭論無止無休,人們卻意外地發現,透納獎至少積了這樣兩件功德。其一,當年驚世駭俗之作,如今看來卻似乎已經平淡無奇,英國當代藝術的地平線,不斷在延伸。越來越多的人們,見怪不怪,不再把當代藝術的光怪陸離視為洪水猛獸,心態更趨開放,視野也日益廣闊。或者正因每年都有更極端的作品出現,令之前的“極端”作品變得略微可以容忍。其二、令當代藝術走出象牙塔,不再囿于少數前衛藝術家狹窄的小圈子裏自生自滅,獲得了公眾與媒體的巨大關注,甚至變成某種意義上的娛樂話題。藝術(或者如你所願,是假藝術之名的垃圾)千真萬確地、實實在在地衝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打破了你可能甚至從未意識到的內心禁忌。

這種衝擊,是透納獎最重要的價值。或許你仍然感覺多數作品不美、病態、令人噁心,缺乏正常的人性,除了性與死亡就顯得無話可説;或許你一輩子都不會喜歡不會接受。但即便如此,你的內心已在不知不覺間被拓寬拓廣,不知其所以然地感到了一種輕鬆、一種解脫,一種自由。

回顧20年來特納獎的發展,很難想像,沒有罵聲和噓聲,它是否能夠具有這般火辣辣的活力,是否能夠吸引來自全世界如此多的眼球。用王爾德的一句話來説,被人説長道短固然討厭,但要是人們根本懶得説你,那可怎麼活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