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繪畫作品欣賞

時間:2009-03-12 15:04:36 | 來源:福建高中新課程

展覽>透納>

 

  

 

——《霧中的倫敦》

  “美術界是崇尚青春的聖壇,美術史是天賦唱主角的舞臺,從無數個神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毫不吃力地窺見這一點,世界首屈一指的海景畫大師透納也是這樣一個例子。

  19世紀初的歐洲風景畫壇是屬於英國的,在這裡一時瑜亮地出現了兩位世界級重量的畫家--康斯泰布爾和透納。前者是描繪美麗的自然風光,恬靜的鄉村生活的妙手,而後者卻在表現瑰瑋宏奇的自然威力面前發散了他無與倫比的創作才能。在他悠長的一生裏,不斷地在英倫三島和歐洲漫遊,進行觀察和寫生。無論高山《遠景》和大海《暴風雨》、村落和城市《霧中的倫敦》、古堡《港灣》和廢墟《燃燒的古堡》的風光,都攜取來作為創作的素材。”

——《遠景》

  “透納于19世紀1775年出生在倫敦一位理髮師的家庭,這多少和畫家這個職業有些相去甚遠,如果説梵谷沒有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一名神職人員,但他終究在短暫的一生中與巨大的十字架和神做過短期的“親密接觸”,而透納,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把心思放在理髮師上面,這個職業對於年輕的他來説,沒有一點的誘惑力,他先是跟隨擔任過軍隊測繪師的地形畫家托馬斯.馬爾頓學習水彩畫,14歲時就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皇家美術學院的美術中學,開始了他終身為之迷戀的繪畫之路,藝術之神似乎對透納給予了特別的眷顧,一年之後,也就是在他15歲時,他的水彩作品就參加了公開的展出,從此藝術之路上,閃耀著天才的光芒。”

——《暴風雨》

  “他有著令人咋舌的天分,幾乎是無師自通的天才中最了不起的一個:13歲時他便佈置和描繪了理髮店的櫥窗,以至整條街的人都知道這家美麗的理髮店裏有一個小小的畫家。15歲事他的天分被倫敦的學院派美術家發現,在皇家美術學院舉辦了他的第一次畫展,展出了他著名的《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他的才華便被完全地開發出來了,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任由自由發揮的藝術世界。18歲上,透納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手下的一批學徒,以後的數年裏,排隊購買他作品的畫商整整佔滿了半條街道。”

——《港灣》

  “透納的一生是幸運的,他的才能沒有被渾渾噩噩的世界埋沒;他的一生又是大不幸,人們除了“神童”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關注,僅僅幾年後,法國的印象派大師們才從隔絕陰陽的前輩身上學到期待以久的東西。

  他在畢業之後,與格丁一起,為門羅醫生臨摹古畫。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特別的喜歡臨摹科申斯的的水彩,並且努力追隨他的畫風。之後的一切,對透納來説,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他在1802年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正式院士,緊接著在1804年自己開設畫室,三年之後,開始擔任透視學的教授。看來藝術之神對透納的喜愛,還真是不一般呢,在這期間,他遊歷了歐洲很多次,在旅途中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水彩畫習作,到後來,竟然多達1500多幅。”

——《燃燒的古堡》

  “剛剛廿余的他,竟被接納為皇家美術學院的院士,這足以使任何知道這頭銜魅力的人感到嫉妒。但透納卻顯得毫不在乎,泰然自若,在公眾場合依然故我地執行自己一貫的率真和莽撞的行事作風,而公眾對這位神童畫家也表現出異常的寬容和關注。

  27歲,透納便去歐洲大陸游歷去了,他性格中豪放不羈的秉性被壯闊的景色充分激勵出來。他感受到了天空、雲影、水波這一系列在古老的英倫大陸上感受不到的豁達之美,性格中的另一種出奇的異稟--耐性便顯現了出來,他長久地在這水的古都流連,觀察每一種不同的天氣下,流波、漣漪、浪花的變化,並把它們留到了自己的畫裏。”

——《古羅馬》

  “透納一生前後有四次義大利之行,幾乎走遍了這個國家。1819年赴羅馬停留兩個月中就畫了1500張速寫,有時還在這些速寫上註明顏色,例如“土壤呈淺紅色、灰綠色、近影紫色,大海是藍色,陽光下薄霧和煦,葉簇明麗,陰暗處呈寧靜的灰色”等等。1828年再度赴羅馬又住了兩個月,因此他對羅馬這座藝術之都十分留念,這幅《古羅馬》就是在這個生活經歷體驗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朦朧虛幻的畫面中隱現出古羅馬城的雄姿,莊嚴神聖不減當年,形象塑造既抽象又具象,既寫實又加入自己的想像,畫出了畫家對古羅馬無限的崇敬。”

—— 《格裏松山的雪崩》

  “這是一幅驚險的畫面,雪崩從天而降,勢不可擋。構圖呈翻騰向上趨勢,造成劇烈的運動感。前景是棵傾斜的被折斷了的大樹根,更增加了險境氣氛。畫面的中心為明亮的雪崩,在前後濃重色調襯托下顯得鮮明突出,急速的筆觸使崩塌下來的雪塊産生動態感。畫家表現了大自然運動的生命和壯麗。”

——《卡利古拉的宮殿和橋梁》

  “在透納的藝術歷程中,荷蘭畫聖倫勃朗的藝術曾給他很大的啟發和影響。他特別讚賞倫勃朗以魔術般的光線使最普通的景物煥然一新的技巧,他曾説:“他描繪拂曉這個在晨曦與露水閃光之間的一轉瞬,色彩無與倫比,並且薄如紗帳,叫人一看就會入迷,似乎無須透過色層去尋找形體了。”這是一幅描繪籠罩薄霧的清晨景色,畫家以簡略的筆觸、單純的色調描繪了對自然景色的一種感覺,再現了感覺到的一種氣氛,畫中充滿光與空氣,這就是透納所探求的畫境。”

——《奴隸船》

  “透納的一位朋友給他讀一本關於販賣奴隸的書,書中描繪了當時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掠奪販賣奴隸的黑幕。畫家用形象揭露了這個罪惡。畫面上所展現的是洶湧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襯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衝擊著一組飄浮物,死魚和奴隸的屍體混雜在一起隨波逐流,運奴隸的船已逐漸遠去。但是透納在畫中所特意強調的是陽光與水汽,畫家對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現有特殊偏愛。他想從中感悟某種自然的真諦,即光和色的變化奧妙。在這幅畫中畫家有意將觸目驚心的事件與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構成他所表達的浪漫主義的激情。橘紅、檸檬黃、玫紅和紫色交織成這幅畫的色彩交響,畫家同時代的評論家羅斯金在談到透納的風景畫時曾説:‘如果只用一幅畫去證明透納的藝術是不朽的話,那麼應選擇的就是這幅《奴隸船》。’”

——《商船遇難》

  “透納不喜歡描繪靜態物體,他喜歡用前人未曾用過的方法來表現運動、緊張和沉重的畫面氣氛。為了創造這些人們無法目睹,或者目睹後又無法表現的某些震撼人心的場面,他都設法去親自觀察體驗,爾後再加入自己的想像創造。他在這幅《商船遇難》中描繪了海難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這是透納描繪海上風景最完美的一幅。畫家在這狂風大作之夜正在“水精號”輪船上,這艘船是從加維奇開出來的。畫家自己説:“我畫它並不是為了讓人理解它,我只不過是想表現與此情景相似的現象。我曾請求水手們把我綁在桅桿上去進行觀察,被綁了四個小時,我本來不指望能保住性命,但是,假如我還活著的話,我有責任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描繪出來。”畫中的驚濤駭浪似張著大口的惡魔,將要吞食一切,可憐的人類在大自然的暴怒下,頑強不屈地掙扎著,這是一個英勇悲壯的場面。畫家用充滿激情、狂放的筆觸揮灑畫面。人物雖然顯得渺小,但動態十分鮮明,他們奮不顧身地與風暴進行殊死搏鬥。這是一幅情景交融、光色迷離的描繪悲壯境界的傑作。”

——《月光下的煤港》

  “如果説法國畫家莫奈畫過《印象·日出》,那麼1835年英國畫家透納畫的這幅《月光下的煤港》,可稱之為《印象·月出》,它們之間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透納本人在印象主義産生前30多年就曾説過,他的繪畫是他的視覺經驗的準確體現。他還對一位學畫的人説過:“你應當畫你的印象。”所以透納的畫就是憑他自己對大自然直接觀察描繪出來的,給人以如臨其境的感受。畫家憑感覺和印象作畫,是繪畫觀念和畫法的一次突破。”

——《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後一次歸航》

  “透納喜歡畫夕陽西下的海景。在這幅畫中所描繪的是一艘小火輪將退役戰艦徐徐地拖進港口,落日的余輝照耀著天空、覆蓋著海面,戰艦昔日的雄姿不減,可是夕陽無限好,畢竟是黃昏,臨近的將是一片黑暗。畫面的氣氛和戰艦的命運是一致,它那蒼老的雄姿,在畫面上散發出一種悲涼悽婉的氣息,此時天海一色,一片寧靜,大自然也為這老艦唱輓歌,這是一首悲哀低沉的視覺詩篇。”

——《威尼斯大運河》

  “透納十分注重對自然景色微妙變化關係的入微觀察。他1795年遊歷了威爾士和蘇格蘭,1802年去瑞士,1819年和1828年訪問了義大利,1826年又去比利時和法國,通過廣遊博覽,深入觀察不同地區的大自然變幻奧秘。1838-1845年還在義大利威尼斯作過逗留,這一系列的旅行開闊了他的眼界,特別是水都威尼斯的縱橫運河,傍水街景和雲靄煙霧都使他流連忘返。《威尼斯大運河》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創作出來的。藍天的雲映照在河面上,往來的船隻在運河面上緩慢而行,河岸兩邊聳立著整齊的古典建築,向人們展現出它過去的輝煌,令觀者嚮往。”

——《雨水·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

  “1843年的一天,透納乘坐一列特別快車,火車飛速前進,窗外傾盆大雨,霧靄朦朧。在徵得對面座位西蒙夫人同意之後,他突然打開窗把頭伸到窗外,一動不動地觀察和體驗車外模糊不清的景色,很久才縮回濕透了的身子,毫不介意地閉上眼睛構思起如何把剛剛經歷的一切移植到畫幅中。一年後西蒙夫人在倫敦的一次畫展中看到這幅畫,她聽到人們議論紛紛,有的指責説:“從來不曾見過如此荒唐的大雜燴。”西蒙夫人回頭對那個人説“我見過”。這幅畫的構圖和表現確實奇特,與傳統畫法相距甚遠。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這幅畫上的雨是用刮刀涂在畫布上的污濁色斑來表現的,昏暗的光是從很厚的鉻黃色塊下透視出來的,畫面所描繪的只是一種雨水、蒸汽和速度交混的感覺。畫中一切景色虛實相生都在有無之中。康斯太勃爾讚美他的作品是‘金色的幻影雖然沒有實體,但壯觀而瑰麗。這畢竟是真正的藝術,為這種藝術而生,為這樣藝術而死,都是值得的。’”

——《海難》

  “童年時代,透納曾經受過地圖測繪的初級訓練,長大以後透納系統地研習了這門技藝,並把它運用到自己蘊變化于精微的風景畫創作中去。似乎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感受到他畫中景物不同的變化,這無疑是光的作用,是他應用地角測量技術真實地反映大自然的力量。他種作品間淩駕於一切之上的自然的氣魄,是任何自然畫卷中不曾見到的。當觀者見慣了青山綠水、牧歌短笛式的自然詩話,看到自然的真正咆哮的時候,倦怠似乎都被這橫掃雲煙的氣勢所剔除一空。”

——《災難》

  “他的畫在立場上是明顯傾向於自然一方,當驚詫于象山一樣傾倒的海浪時,當某種自然的威懾震撼著觀者使其感到畏縮時,透納是在以一種區別以往畫家們看待大海的方法引導我們去認識它。他的浪、霧、雲都是氣勢的卸載體,在難得的平靜裏面,凝結著不安靜的氣氛,似乎無法預言爆發的時間,讓觀者在拭目以待著。”

——《古堡》

  “透納的油畫並沒有傳統學院式的那種沉重和色調深沉,相反,在他的作品裏,有著和水彩畫一樣的透明、輕快、響亮和光彩奪目。透納畫筆所描繪的,可以説是真正的大自然,是大自然映照到自心所反射出的五顏六色的旋風與霞光,他的風景,就是內心的風暴,就是他內心一座五彩的城堡或者牧場。他的畫是優美的,浪漫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光、霧、蒸汽、太陽、火光、水和反光……這些東西在他的畫面上統統交織成甜蜜,美好和幸福的肉身和痛苦深刻的靈魂,運動著組合著成團塊和升騰著的焰火,呈現出近乎抽象畫的韻律感。”

——《日齣》

  “説道透納的師承和傳繼,前者能夠上溯到法國古典派風景畫中的光感效果的應用,而後者卻直接由印象派諸位大師所承嗣,發展出了描繪陽光色彩的畫卷。

  與他創作中的浪漫主義情愫相反的,透納終生是個孤獨而自我封閉的人。很少有人在他生前能夠充分理解他和他那一破千里的浪漫情愫。他很少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也拒絕了參加美術學院的會議的權利;雖然依然舉辦畫展,卻拒絕出賣任何作品。人們缺乏理解他那著了魔的自然氣魄。直到1850年,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海景畫家逝世以後,人們纔重新意識到了他的存在。”

——《海祅》

  “透納作為一位偉大的畫家,他是出色,更是勤奮的,他的一生勤奮的作畫,一直到1850年仍然沒有放下畫筆,在作品上卻更加的放縱色彩。不幸的是,透納也像其他一些具有天才性質的藝術家一樣,難逃精神疾病的困繞,難道這真的是天才們的宿命嗎?1851年12月19日,透納因為身患老年憂鬱症逝世在切爾西自己的公寓中。享年76歲。這位西方傑出的藝術大師,就像一個身在旋風裏舞蹈的理髮師那樣,修剪著大自然的髮絲和雜亂,他用嫺熟的技巧和想像力為大自然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髮型,直接的體現出了大自然那種內在巨大的生命力與流動的速度,他永遠在旋風裏揮動手中的剪子和刮刀,他的身邊是潺潺流過的溪水,橘黃色的太陽下,他的影子在地上被拉得很長,很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