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影像·紀錄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在法國,“詩人”是令人尊敬的稱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3 11:35:55 | 文章來源: 華商報 吳成貴

  徐爽是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副教授。

  作為一名活躍在法國詩壇的華裔詩人、詩歌評論家、翻譯家,她一直致力於把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介紹到法國。對於中國詩歌和法國詩歌,她都有著深刻的理解。  

  8月9日,在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期間,徐爽向記者講述了法國詩歌的現狀。  

優秀詩人是年輕人的偶像  

  在中國,關於詩人的負面新聞不時見諸媒體,諸如脫褲子朗誦、詩歌論斤賣等等。那麼,在法國,詩壇是否也是魚龍混雜?詩人地位也不高呢?  

  對此,徐爽表示,在法國,詩人是很受人尊敬的。西方國家自古有吟遊詩人,他們可能以流浪者、旅行者甚至是乞丐的身份行走于這個社會。不過,西方許多人都認為,詩人很有智慧,所以值得尊敬,“一些很優秀的詩人,比如這次來參加詩歌節的雅克達拉斯,更是許多年輕人的偶像。”“如果説,法國的詩人比中國的詩人幸運在哪?我想就在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重視程度上。”徐爽告訴記者,當一名詩人的作品需要出版時,他可以向法國文化部門申請經費支援。只要他的詩歌有價值,那麼他只需要付很少的錢,就能在政府的支援下,出版他的詩歌。  

法國詩歌的力量正在喪失  

  但政府對文化的重視,社會對詩人身份的尊敬,生活環境的舒適,卻讓許多法國詩人迷失了自我。  

  徐爽告訴記者,法國的詩歌主要有兩派,一派是以雨果為代表的,面對普通民眾的“大眾派”;另一派則是以馬拉美為代表的“精英派”。而在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詩歌發展的高峰期,更有多種流派,在不斷碰撞中産生了許多優秀詩作,“現在的法國詩壇太平靜了,顧影自憐的詩人們寫出的大多是只有他們才能讀懂的詩歌。許多詩歌已經喪失了能讓人感覺到‘痛’的力量。”  

  法國人喜歡讀書,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法國人開始逐漸放棄詩歌。現在在法國,讀詩歌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已經很少了。“當詩歌無法在人民重構精神世界時起到應有的作用是很可怕的,還好,一些法國詩壇名宿,比如雅克達拉斯等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多次在重要場合對這種現狀進行批評,並提出建議。”  

中國詩歌,法國人只知道北島  

  目前,徐爽正和法國漢學家安妮居裏安合作,準備將中國一些優秀詩人,比如于堅、芒克、汪劍釗等人的詩歌翻譯成法文,並在法國發行,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當代詩歌。“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人對中國詩歌的認識幾乎是空白的。”徐爽告訴記者,現在,在法國的文學刊物中,很少能看到對中國詩歌的介紹。上世紀80年代,法國的著名詩歌雜誌《詩刊》曾做過兩期中國詩歌專號,重點介紹了中國的朦朧詩,“但直到現在,我從許多法國人的嘴裏聽到的還只是北島。”  

華裔詩人在法國文學主流圈外  

  徐爽告訴記者,在國外,華裔詩人並不多,在法國也就幾十個,但由於語言等原因,幾乎沒有人能打進法國文學的主流圈。

  華裔詩人基本都是移民過來的,幾乎都是用中文創作。讀者群也多以當地華人為主,比較窄。所以一些詩人在有些成就後,還是會把自己的作品“推銷”回國內或港臺地區。  

  在國內寫詩賺不到錢,在國外也是。寫詩更多是體現海外華人這個群體的精神訴求。“剛到國外他們的詩更多是體現鄉愁;緊接著是在異國他鄉打拼體會到的苦悶和煎熬;站穩腳跟後,開始用詩歌描寫異國風情,其他族群的生活,並最終開始反思中國文化。”徐爽認為,由於華人對詩歌傳統的重視,相比于其他文體,海外華裔詩人的詩歌更能展示華人在海外的精神史和心靈史。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