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迪安
1978年進入中央美院之後,楊飛雲和他的油畫係一畫室的同窗們對歐洲古典油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當時的文化條件下,這種興趣既是學畫者關於藝術理想的心理憧憬,又暗含著新一代畫家對於自身藝術道路的獨立思考。一方面,他們看到了古典油畫的經典作品所具有的造型深度和表現力,認識到學習油畫就應該研究古典油畫的高深技巧,掌握油畫的造型規律,解決中國油畫在造型上的薄弱問題;另一方面,他們也初步地認識到,那些經過歷史過濾之後傳至今日的經典作品,蘊涵著濃郁的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精神,這是油畫藝術之所以感人的精髓所在。他和他的同學們開始琢磨如何畫油畫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向大師學習”的口號。在年輕的學生中,這種思考和有意識的提倡是難能可貴的,它表明新一代畫家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藝術知識結構的建設上,意欲越過時空的阻隔,接近藝術大師的創造真諦,研究他們的思想方式、創作手法和風格。楊飛雲尤其對古典畫家中的丟勒、荷爾拜因、凡·艾克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畫家的作品感興趣,對他們的藝術達到了迷戀的程度,同時,他也閱讀西方古典哲學、文學和藝術史書籍,僅達·芬奇的畫論就反覆讀了多遍。雖然當時還沒有條件看到西方經典原作,只能從畫冊上叩問大師,但他沉入了經典油畫的世界,憑藉一種默默與之對話的心懷,體悟和領會到了油畫傳統的深層意境,並且感受到了充實。
20世紀80年代,楊飛雲等一批畫家追求油畫的古典風格,要在油畫的造型感覺上接近歐洲油畫的優秀傳統,在油畫的表現技巧上努力形成自己的手法,這兩者在他們那裏是相輔相成的。他們認識到油畫的品性和特點在於整體地、內在地、相互聯繫地觀察和感知被描繪的對象,以造型上的形體、結構、光影、色彩有機統一的語言體系,表現對象的體積感、空間感、質感和色彩感。他們通過大量的造型結構研究,力求深入塑造對象的形體本質,以解決形象塑造的簡單化和表面化問題;他們特別著重研究形體輪廓的處理,把蘇式油畫那種色塊疊壓、虛入背景的邊線過渡變為清晰刻畫但與背景構成生動起伏的邊線描繪,營構畫面的立體空間效果;他們研究形體在空間中的色彩關係,追求色調、色彩表現力和色彩個性等方面的統一;在油畫的具體描繪技法上,他們也研究有步驟的製作和有規則的處理……這些理性的研究和探索,花費了他們持續和大量的勞動,也正是這種理性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國油畫的寫實油畫一路走向了新的水準層面。
楊飛雲等大批畫家潛心研究古典油畫風格,這種從油畫語言的“本源”上和油畫內涵的“本質”上吸收西方油畫精華的舉動,是一種兼有技藝與文化意義的選擇。發展中的中國油畫似乎繞不開掌握地道的油畫語言這個基礎,因而,楊飛雲作為新一代油畫家的一員,在這個歷史時期承擔起了歷史性的任務。
通觀楊飛雲20來年的油畫作品,可以看到他從向歐洲油畫學習到自己風格形成的脈絡。
從80年代初到中期,他的研究重點主要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和北歐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作品風格,在對形體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追求造型的概括和提煉,以期創造出既有具體對象真實性又有理想化意味的藝術形象。他連續以人物肖像的形式實現這一階段極為迷戀的“理想”。他在把握對象特徵上的良好感覺和理性地處理畫面的追求。這個時期的作品開始出現了一些屬於楊飛雲個人油畫風格的特徵:第一,他將構圖提煉得十分單純。人物形象在畫中往往呈金字塔式的穩定感,姿態是安詳的,動作幅度極小,在整體上顯得簡括,從而顯出了人物精神和整個畫面意境上的寧靜。第二,他將人物所在的背景處理成比較扁平的空間,背景的物象很少,大部分是一片襯映人物主體的色域,而且通過色調上的統一和用筆上的細膩簡略了空間的縱深感。這種處理的結果是突出了所畫人物的形象氣質,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性。第三,最能説明其“理想”追求的是他對整個形體的藝術處理。這個時期楊飛雲筆下的形象有了一種“理想”的意味,但是,這種“理想”的形像是在“寫實”的前提下經過凝練而成的,是與精神的真實接近的藝術形象,也是楊飛雲在藝術情趣上走向個人內心、走向優雅端莊的反映。在80年代的中國油畫中,這些作品成為油畫藝術新的品質代表。
從90年代到近幾年,楊飛雲的作品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這十多年間創作的作品在數量上是可觀的,而且每一幅都畫得相當深入完整。這表明他在藝術上迎來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中年盛期。他的創作熱情和創造動力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是他對繪畫在今天的價值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堅信中國油畫必然能夠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達到藝術水準上的提高,形成與西方和世界對話的態勢;二是他對自己的藝術理想有了更為堅定的信心,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油畫家,必須在學習和研究西方藝術的過程中不斷明確自己的目標,做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畫家,用自己的心靈去創造完美的藝術形象。這裡,引用他對自己的要求的話來看待他的方向,他説:“作為一個畫家,首先必須研究掌握繪畫技巧。這是載體,不通過它就無能力達到目的地。其二是精神信念的建立。這是原動力,是藝術的生命。沒有精神力度,作品就軟弱和沒有生命的光彩。第三是學養水準和理解認知能力的積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品質和水準可言。概括地説沒有精神就沒有生命,沒有學養就沒有水準,沒有技巧就沒有能力,三者集于一身才能成為一個好畫家。”對於一個80年代在個人風格上就已經比較明確的畫家來説,能繼續以更高的識度看待藝術和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就為自己的藝術發展鋪墊了新的基石。觀賞楊飛雲近十年的油畫作品,可以看到他在精神、學養和技巧三個方面所達到的新的境界。
楊飛雲關注的是今日現實生活和人物精神狀態之間的關係,通過對人物和其生活環境的刻畫,表達對於現實生活景象和生命存在的感受,寄寓自己的情懷。他在表現人物的時代特徵上與表達現實環境的特點上都更加注重具體的描繪,通過描繪對象的選擇,人物的個性,人物的穿著、服飾乃至許多生活用品的細節,表達出在生活中存在的真實,作品也因此更加富有生活氣息、情趣和現實意味。相比起80年代所追求的屬於藝術“風格”上或“畫法”上的“單純”和“理想”,楊飛雲在這個時期的作品追求的是帶有生活氣息的單純和理想。他較多地回歸到現實的真實,是為了避免創作上的概念化與空洞,是不斷對自己提出課題的表現。他從現實的真實出發,研究、提煉和表達人物的精神世界,這就使作品的藝術容量更加豐富了,每一幅作品所具有的意味與意境也各不相同。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精心地塑造人物的動態,在人物形體、動作上推敲臻致,使瞬間的動作傳達出人物心理、情緒的微妙意味。通過畫面所有形象之間的內在聯繫,複雜多樣的物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個嶄新的整體。從豐富到單純,在單純中營造理想,這是楊飛雲90年代以來藝術的新境界,也可以説,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單純感和理想意味,是畫家基於更寬闊地理解生活、更深入地塑造形象,進而創造藝術性的結果。
畫面的容量變大了,畫面的內容豐富了,也就在形象、空間的塑造和畫面整體意境的營構上增加了難度。但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楊飛雲多次前往俄羅斯、歐洲和美國等地考察,在許多世界著名博物館觀看到曾經使他心儀良久的油畫名作,直接細察和揣摩古典油畫不同名家的表現技巧與藝術風格,在油畫的表現手法上有了深入的體會。理解西方油畫和不斷加強自身學養相結合,使楊飛雲在藝術上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在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大幅創作中,他的著力點是整體地提升油畫語言的品質,著重研究如何深入塑造形象,達到作品內涵上的豐富性和整體上的和諧。在中國油畫已經具備普遍性的時候,在許多油畫又普遍存在簡單粗糙現象的時候,他提出要重視油畫中的“深入”問題,是十分及時和有意義的,這也是他對中國油畫發展的學術見解。他説過:“繪畫貴在深入,不深入就無法有力度。所謂‘盡精微,致廣大’就是這個道理。深入不是細緻週到的刻畫,深入是深刻的體現,是進一步在主次秩序、色彩關係、形象比例及節奏韻律上的完善和諧所達到的妙境。深入是更純粹地接近你要的那個境界。就像音樂家作曲一樣,深入決不是增加更多的音符讓曲子變得複雜冗長,深入是追求和諧、準確、有力的節奏所造成的那個高級境界。”讀他的這些見解,再看他這個時期的作品,能夠清楚地了解到他在“深入”這個層面上所達到的高度。在當代中國油畫家中,他在整體駕馭畫面、準確塑造形象、深入刻畫細節、傳達人物神情、創造和諧意境上所達到的水準,是不多見的。
油畫是一門歐洲藝術,在它的故鄉有著孕育、滋養和理解它的深厚土壤,而它被移植到中國的土壤上,就像從異國帶來的名花貴草一樣,必定要經歷一個適應和融會的時期,也需要轉化為中國畫家自己的表現語言,傳達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作為中國油畫家在這方面的自覺,是使“外來的”油畫成為“中國油畫”的基礎。整個中國油畫界在進入90年代之後,這方面有了更多的提倡。作為在畫壇已經著名的油畫家——楊飛雲更是內在地堅持著這樣的目標。他並未大聲地倡導油畫的“中國化”,而是默默地在這個歷史性的目標上努力,用大量作品説話。他十多年的探索及其成果,展示了油畫的中國情趣和中國品質。比如,他的作品在色調上是樸素而高雅的,摒棄濃粧艷抹,講求自然平實。儘管畫的是當代的中國人物和景物,卻將中國古代傳統中崇尚質樸、清新的文化品質與西方油畫典雅溫潤的語言特質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描繪和渲染出既有中國情趣又有油畫情致的氣韻。他在表現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上傾注了長期探索,不僅在造型上表達了中國人的形體、形貌特徵,還重點地刻畫中國人的性格共性與神情,使筆下的藝術形象富有中國人含蓄、內在的神情……所有這些,都是探索“中國油畫”的實在成果。
除了上述楊飛雲油畫藝術不同時期的變化之外,當楊飛雲的作品並置在一個空間裏時,他在油畫藝術上的個人特徵是更加明確的。也許因為楊飛雲的性情是內傾的,他便內在地需要一個與他深沉的精神領域同構的視覺空間。由此有理由説,“室內”在楊飛雲那裏,並不僅僅是一個觀察的對象、一個思維的範圍和藝術興趣的焦點,而是一種體現了他內心情感的精神世界。面對室內,猶如面對一個無限的空籟。在那裏,他傾聽到神秘而清晰的自我意識的回音,因而堅定地在那裏駐足,一次又一次地探究從現實世界通往精神世界的道路。
室內世界使他與被描繪物象的距離拉近了,對物象的近觀使他的心裏感到踏實和真切,這種觀察與表現方式所形成的藝術方式又使他願意長期駐留在室內。因此,室內對於他來説是一個自足的精神空間,他的畫作向我們開啟了一扇窗口。在那裏,畫家對我們説:“這裡就是一切。”
走向精深與走向單純,這個中國油畫的課題在楊飛雲的探索中得到了堅實的實現,這也是他對於發展中的中國油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范迪安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