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鑒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特展
展期:2018年2月25日至5月13日
展覽概述
在西方,一提到青銅藝術,人們通常會想到古希臘羅馬的青銅雕塑。與之不同的是,在中國的青銅時代(約西元前2000-前221年),即我們通常稱之的夏商週三代,青銅器主要源自烹炊食飲的實用器具。今天我們能見到的青銅器大多出自墓葬和窖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作為當時最為珍貴的器物,從功能上看,青銅器大多用於祭祀祖先、隨葬先人或宗廟的禮儀活動。而由青銅禮樂器演奏的音樂更能在禮儀活動中帶來“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也是青銅器類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隨後的歷朝歷代中,中國的統治者往往將意外尋獲的古代青銅器,特別是銅鼎視為吉兆,象徵其權力受命于天。例如現藏于中國故宮博物院的<師趛鬲>是現存最大的傳世青銅器鬲,造型雄偉,紋飾精美,散發著權力的莊嚴氣韻。
不同於以往以考古發現為主題的青銅器展覽,本次《吉金鑒古》展覽將對中國歷史上收藏商周青銅器的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研究。除了青銅器的功能和宗教禮儀含義,展覽還將著眼于青銅器的收藏、分類,及在中國文化中的深遠意義。我們希望借此展覽向觀眾展示古人收藏青銅器的傳統,在此之上發展起來的金石學,及其對重要歷史人物和當時社會的重大影響。
本次展覽展品豐富多樣。逾160件的展品目錄中,除了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外,絕大部分展品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美國各大博物館和重要的私人收藏。展覽將圍繞清宮收藏與文人收藏兩條主要故事線索展開,每件展品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有待向觀眾講述。
展覽內容詳述
具有四千餘年歷史的中國青銅器在世界藝術史和物質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與西方青銅器多用失蠟法和鍛造法生産武器和工具的工藝傳統截然不同,中國主要採用範鑄模制法製造青銅器。此外,中國的青銅器從來不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和祭祀儀式緊密相關的禮器。正是這樣的獨特性使青銅器在中國有著歷史悠久且地域廣泛的生命力。
由於夏商週三代的青銅器被賦予了權力和正統的意義,在隨後的歷朝歷代中,許多古代帝王癡迷于商周青銅器的收藏,如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和清乾隆(1644-1911年在位)。他們不僅支援宮廷大規模收藏青銅器,還主持將宮廷所藏青銅器薈輯成編。徽宗的《博古圖》收錄了839件青銅器。乾隆主持編篡的清宮青銅器收藏圖錄《欽定西清古鑒》、《寧壽鑒古》、《西清續鑒甲編》和《西清續鑒乙編》,前後歷時四十餘年,總共著錄器物四千多件,後被統稱為“西清四鑒”。這些著錄有著精美繪圖和詳盡註釋,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宋徽宗和乾隆豐富的宮廷青銅收藏,折射出皇帝統治觀念和自我認識。清宮名畫《是一是二圖》,描繪了乾隆皇帝在坐榻上觀賞玉器、青銅器、和陶瓷器的景象。其身後的山水畫屏風上,懸挂著一幅與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顏一樣的肖像。這幅畫意趣盎然的映襯出乾隆皇帝對器物陳設和他對人生及自我的哲學思想。
古代青銅器也成為了當時清宮廷禦制藝術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乾隆時期製作了大量的倣青銅器形制的瓷器、琺瑯彩、玉器、漆器和木雕等各種材質的藝術品。如下兩圖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乾隆皇帝還命他的宮廷工匠以東周時期(西元前770-前221年)青銅豆為藍本製作的玉豆。原器也記錄在《欽定西清古鑒》中。這對惟妙惟肖的器物正是青銅器為其他工藝提供創作靈感源泉的範例。
除了皇室宮廷收藏之外,十二世紀以降,文人士大夫也開始收藏古青銅器和考釋器物上的銘文碑帖。金石學從而逐漸成為顯學,至十八、十九世紀發展到頂峰。許多文人士大夫癡迷于收藏和鑒賞古代青銅器和其他文物,其中潘祖蔭(1830-1890)、吳大澂(1835-1902)、端方(1861-1911)等人成為晚期時期最為知名的金石學家。他們所藏的青銅器甚至可與宮廷收藏相匹敵。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小臣係卣>,原是吳大澂的舊藏。這件器物的全形拓被收錄在《愙齋集古圖》下卷中。卷首所繪吳大澂居坐于木榻之上,身側擺放著他收藏的各類青銅器,與乾隆皇帝的《是一是二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於帝王皇室將收藏青銅器視為文化正統和權力象徵,文人更重視青銅器本身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同時,青銅器也被用來作為文人之間互贈的禮物,成為維繫他們之間友誼的紐帶。
二十世紀早期中國社會正經歷著巨變,中外交流日漸頻繁。風雨飄搖的王朝末年,無論是宮廷還是文人,藝術收藏都顯得力不從心。進入現代社會,這些古代青銅器的身份再次發生改變,既非皇權受命于天的物質載體,也不再是正統文化傳承的象徵,如今,它們成了見證歷史的一部分,陳列于博物館之中。例如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所藏商代圓鼎,原為清末大臣端方舊藏。端方于1906年代表清政府出使美國,並造訪芝加哥。在這張1907年拍攝于南京的照片中,端方立於畫面中間位置,前面擺放的,正是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師趛鬲>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清末出土于陜西的西周貴族墓的一套柉禁組器。
時至今日,青銅器仍在中國社會中佔據著重要席位。青銅器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激勵後人的重要的文化遺産。藝術家將“青銅器”當做靈感之源。例如,當代藝術家洪浩的攝影作品《雅集之玩古圖》,以明代畫家杜堇《玩古圖》為創作靈感,將時間與空間進行了新的結合。在這幅作品中,古代的文人墨客與當代的學者、藝術家和收藏家同時出現這幅十五世紀的中國繪畫中,古人、今人在花園中共同欣賞古代金石收藏,古與今、收藏者與藏品之間的關係也由此被重新組合,展示了藝術家的獨特思考和創新。我們期望《吉金鑒古》展覽為參觀者認識青銅器和其歷史文化意義帶來新的視角,並展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強盛生命力和延續性以及對當今社會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