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浙濱:夏洛特作品中的戲劇性不僅動人,更有待深度發掘

時間:2017-03-13 | 片長:王浙濱:夏洛特作品中的戲劇性不僅動人,更有待深度發掘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每一年的三月八日,馬奈草地都會圍繞女性藝術家展開系列藝術活動,迎著春的氣息,聚集群芳,共用藝術與生活的美好。2017年3月8日,又一個“女神節”到來,德國女性藝術家夏洛特同名個展如期而至,展覽、對話、沙龍、舞蹈、詩會,對於美的探討從未止歇,對於美的欣賞總是在這裡萌生並持續發酵。

德國藝術家夏洛特·愛神洛兒(Charlotte Eschenlohr)主要通過拼貼的藝術手法來表達她個人對當下世界的觀察。拼貼,這種去中心化,解構和結構並存的表達方式,正好適宜於不帶民族狹隘性的世界性認知。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夏洛特六個系列的作品《Dragon fly》、《All is real》、《Strange pureness》、《Easiness》,《Call the now》,以及《Temple, Spider, Network》。藝術家隨手撿來各種攝影圖片,添加上文字片語和手繪塗鴉,充滿隨意性和遊戲感,如董永、七仙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剪影與男女情色描繪、燈紅酒綠現實圖景碰撞;佛頭造像與飲食男女搭湊;秦俑、虎頭圖譜與摩登女郎拼裝;各種倣古店面裝修街景與挂著牡丹國畫的酒店前臺並置;摩天樓、漢字書法、洋品牌的交織……然而,這些漫不經心的圖像與符號的累加,卻釋放出強有力的象徵意義:一個雜糅著封建觀念、古老文化、消費主義以及偽傳統和後現代樣式的“混合中國”。

作為一個外來的德國藝術家,夏洛特受到中國當下社會各種事物的轟擊,她把所看到的圖像和符號一股腦放在作品之中,給予我們觀者卻是一種文化殘骸廢料與現代生活支離碎片的關於這個“龍圖騰”國家的“真實”場景的啟發。

遊走于夏洛特的世界,從古典的維納斯,到當代的摩登女郎,從致敬經典到打破經典,世世代代,人們從未停止對於美的思考和追尋,然而“美”究竟如何定義?“女神”又將被如何賦予新的內涵?斷臂的維納斯屢次出現在畫面中,展廳的盡頭散落著破碎的維納斯雕塑,當代藝術在一次次否定中前行,而美的發展也在不同人類發展歷程中遭遇著宗教、戰爭、消費文化的考驗與衝撞,甚至在其中被不斷定義與再定義著。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想必,培養審美的心,營造生活之美,分享對美的感悟,成為一個共同的主題。在跨越東西方文化,縱觀古今文明和思考之後,夏洛特的作品通過打破時空和界限的拼貼方式,為觀者提供了一個深度思考的審美途徑,也帶來現場觀眾對於女性和女性藝術家的尊重和讚許。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5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