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當代•探索”——2016 天工開悟中國當代藝術大展的關鍵詞

時間:2016-09-02 20:16:33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天工開悟”文化品牌的宗旨是凝聚學者型的藝術家、設計師和理論家 , 提倡藝術為人民服務和設計為公眾服務的社會理想 , 並致力於推動中國公共藝術與設計的發展。繼 2009 年 6 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天工開悟學院藝術家作品展”之後 , 經過思考、沉澱和發想 ,“天工開悟中國當代藝術大展”很幸運地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的支援 , 于 2016 年 9 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的 2 號館和 3 號館拉開帷幕。“天工開悟”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於立足文化創意産業探討城市美學和人文精神。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學院•當代•探索”, 表達了“天工開悟中國當代藝術大展”在當代藝術話語體系中的基本定位和出發點。展覽的內容分為“學院精神”、“水墨延展”和“當代探索”三個板塊 , 展出水墨、油畫、雕塑、版畫、裝置等類型的藝術作品。在“學院精神”板塊 , 我們特邀了學院領頭人及師長前輩們的作品 , 在“水墨延展”和“當代探索”板塊 , 主要呈現的是中青年實力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面對著蓬勃發展的當代藝術 , 美術學院在文化傳承的同時不斷吸收新的元素 , 提升美學生産力 , 實現文化再生産 ,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美術人力資源。美術學院裏容納了很多新興學科和多元思想 , 其中既有代表主流價值觀的藝術風格 , 也有充滿探索性的實驗先鋒藝術。美術學院吸納、參與和孵化了當代藝術思潮 , 大多數卓有成就的中國藝術家都是在學院體系中接受的專業教育 , 即使不是也與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代藝術的邏輯建立在實驗性和探索性之上 , 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對現有規範進行挑戰、批評、叛逆和破壞。實際上 , 以體制框架為代表的學院藝術和以實驗探索為代表的當代藝術 , 聯繫得很密切 , 難以劃分得壁壘分明。學院傳承與當代藝術的創造力生發之間形成了某種既衝突又統一的互動關係。

當代藝術創作需要直指當代人本真的生活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訴求 , 把對時代的敏感表達出來 , 並把這種感受轉換成藝術語匯 , 形成藝術立場和藝術視野。當代藝術作為具有強盛生命力而潮流疊起的活躍探索領域 , 可能會在未來沉澱為歷史經典 , 因此就不只是以感官刺激的創作手段表達自我、追新求異 , 還需要具有思想觀念的深刻性和內在的情懷修養 , 以及對東西方藝術理念的融合吸收。

如今 , 當代藝術的格局呈現出豐富面貌和多元價值觀念 , 跨界融合創新成為潮流和趨勢 , 這是時代與未來的挑戰。舉辦本次大展 , 使我們有幸聆聽到各位藝術家對於當代藝術的自我見解與學術認知。“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當下的藝術 , 在內涵上主要指具有當代精神和當代語言的藝術。“當代”既是一種時間意識 , 也是一種對現實的敏感性。眾説紛紜的中國當代藝術觀念也許並沒有一種所謂的標準答案 , 它是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概念 , 能夠展現出某些片段的發展樣態 , 捕捉出些許時代的藝術脈動 , 成為我們的追求和任務 , 於是我們邀請、聚合、求證、探索......相信各位觀者都會從參展藝術家們的作品裏獲得自己的解讀。

在奔涌的時代浪潮中 , 本次展覽希望契合“一帶一路”的國家文化發展理念 , 通過當代藝術的國際通識語言傳播中華民族文化。我們看到藝術家們正在以深切的信仰進行藝術創作 , 關注世間變遷 , 創意藝術敘事 , 積極介入社會 , 傳遞社會責任感與文化使命感。中國當代藝術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碰撞張力中不斷前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