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分會 審美與藝術史

時間:2016-08-27 13:59:32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會者

CIERI VIA, Claudia 國際主席

劉偉冬 中方主席

戴丹 青年主席

BREDEKAMP, Horst
    Symbiosis of Nature and Art: A Neo-Manneristic Approach

HADJINICOLAOU, Yannis
    Patches Acting: Pictorial Practic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TSUCHIYAMA, Yoko
    The Effects of Beauty in Documentary Style Photography and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FAIETTI, Marzia

BERMUDEZ HERANDEZ, Luz del Rocío
    That Beautiful Funny Thing: A Critical Survey on Aesthetic Funeral Visual Art in Mexico

CAFAGNA, Fabio
    Death Becomes Her: Beauty and Death between 18th and 19th Century

Di Meo, Carme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rn: Beauty and Ugliness in Roger E. Fry’s Theory of Art. A critical study from a current perspective

WOLF, Gerhard

姜永帥
    標準還是趣味:中國繪畫品評史上的神品與逸品

PONNUDURAI, Salvarpatti M.

TEUWSEN, Jutta

MEYER, Mati
    Gender Slippage in the Byzantine Illuminated Book

KASHINA, Elena

美的概念與藝術史,美學與藝術史之間的關係,對有關藝術地位以及圖像、歷史、文化、國家認同、族群認同在全球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諸多問題提出疑問。近幾十年來在批評術語和學術討論中形成了各種標準,本版塊的目的便是要重新思考藝術概念與這些標準之間的關係。重點放在比較研究,這能拓寬文化和空間的界限,使得不同的文化認同融入其多樣化的上下文和跨文化維度中。供參考的方麵包括圖像轉向、圖像人類學,尤其是媒介問題。通過思考藝術品和圖像的界限,藝術史和視覺文化的界線,這些解釋模式特別關注族群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多樣性,以及它們各自獨立的文化。

本會場將關注以下話題:

1.美的概念和標準的概念,通過再思考由不同文化與其自身原始背景和可能的遷徙之間所形成的不同的標準。

2.作為醜的對立面的美的概念:一種跨文化的探究。

3.圖像在交流、藝術的自由表達以及捍衛人的權利中所扮演的角色。

4.當下的審美體驗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關係。

5.藝術和藝術創作過程:媒介概念。

6.關注圖像與歷史、記憶的産生之間的關係。

7.圖像的生命力,“似乎它們是有生命的。”

8.介於神聖化和智力之間圖像的動畫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