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分會 多元與世界

時間:2016-08-27 13:49:37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會者 TROELENBERG, Eva-Maria 國際主席

曹意強 中方主席

范白丁 青年主席

KAUFMANN, Thomas DaCosta / PILLIOD Elizabeth
    Ethical Issues in Practice: Forming a Canon for Global Art History

SMENTEK, Kristel
    European Classicism and Chinese Art

WHITE, Michael
    De Stijl and the Cultural Canon of the Netherlands: Gerrit Rietveld's Red-Blue (and White?) Chair

LANGFELD, Gregor
    Canonising Modernism During National Socialism and the Cold War

BINSTOCK, Benjiamin & Fukuoka
    A Post-Global Vermeer? The Role of Media in Canon 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曾群凱
    平行地理與平行試驗:新疆藝術生態中的藝術史式樣和實驗

GARAY, Alejandro
    New geo [graphies] Travelers and their imag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olombia

WEIß, Matthias
    Gazes that matter:The European Buildings of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mirrored in Chinese Engravings and Western Photographs

GALLIPOLI, Milena
    Casting the Canon: Plaster Casts as Global Dissemination Media during the Long Nineteenth-century

BHAGWATI, Annette
    Reference or Representation? The Impact of S.E.A. (Students Exercise Artworks) on Canon Formation in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Art

CAUSEY, Andrew
    "Primitive" Yet "Civilized": Toba Batak Carvings in the Western Canon of Art

陳研
    裝幀與經典:十七世紀中國藝術書籍中的蝴蝶裝

GONZALEZ, Valérie
    Today Worlds Collide: A Comparative Reflection on Islamic and East Asian Ceramic Art’s Display Philosophy

藝術史、媒介和再現:面向一種後全球化經典?

在後全球化時代,試圖建立統一價值標準的藝術史研究逐漸消解,隨之而來的是對不同地域及文化各自獨立性的強調。在不同語境下探討藝術史正在或者已經取代過去那種圍繞經典而展開的闡釋。為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對藝術史研究中的經典以及作為研究對象的經典進行思考。

本場討論所針對的議題為藝術史中的經典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是如何被再現和整合的,以及經典如何受到媒體的挑戰、改變和轉化。此處所指經典這一概念意指長久以來為人們所普遍使用的藝術史研究模式,具有巨大的認識論價值,在諸如形式比較、斷代、圖像志分析等藝術史研究實踐中也常常被作為一種參考。經典在界定什麼應該被研究、什麼值得或不值得學者或藝術愛好者加以關注時常常顯現出某種權力。

會議將從歷史和當代的視角來考察關於經典的各種記錄、視覺再現和它的眾多競爭者。從早期現代的各種定義——可以被視為現代“圖像時代”的誕生及其經典秩序——到諸如概論類圖書、攝影、當代虛擬資料庫甚至未來藝術史再現模式的圖景。

借助專門的個案研究和更為宏觀的理論探討,本會場旨在分析再現式媒介和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如何衝擊人們對經典的接受,進而在認識論上為定義和理解藝術史的各種概念作出一定的貢獻,而此刻的藝術史正介於全球化背景下學科的傳統及其未來之間。

以下幾個視角供投稿者參考,但不局限於此:

1.經典在整合與改變進程中,歷史媒介和新再現媒介的功能。

2.經典以及靜態與動態間的張力。經典是被人們明確界定的,佔據著固定的位置,但同時它又在持續的運動。每一次對藝術品的新解釋或者新發現的藝術品都有可能對經典作出改變,即便是最珍貴的傑作其地位或許也會變動,甚至失去其經典地位。交流與再現如何形成新的參與模式?

3.諸如印刷、攝影、新媒體這樣的複製技術如何接觸到受眾及這種技術的傳播。

4.經典中呈現與壓制的較量。

5.呈現民族、地區和“世界藝術”的經典還是其他的經典?

6.經典和文化遺産“地圖”。

7.藝術史經典批評的學術傳統及動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