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藝術史大會(Comité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 l'Art,簡稱CIHA)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事件,匯聚全世界學者討論文化、藝術、文物和文明遺産中的歷史與現實問題,每四年舉辦一次,自1873年以來從未在西方以外的國家舉辦過,而下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將於2016年在北京召開!
2012年7月15日第33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在德國紐倫堡開幕,由德國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Nationalmuseum)承辦。在這一屆大會中,中國參會代表和工作組成員參加了每一個分組討論,中國有多位專家做了專題報告或主持了分會會議。
開幕慶典上德國文化教育部長沙萬(Annette Schavan)女士專程從柏林前來發表長篇講話,説明瞭德國的文化戰略及與藝術和文物相關的政策。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安德森Anderson教授在慶典上特別宣佈2016年大會將在北京召開,並盛讚中國的籌備委員會近五年來的籌備工作。中國工作組在會後向部長和主席表示了謝意,並希望得到國際藝術史學會的進一步支援和協助。
大會期間中國籌委會在國家文化部和中國駐德使館支援下,特意召開了招待會,宴請40多位CIHA 理事會成員和各主要成員國國家藝術史學會主席。2016北京世界藝術史大會籌備委員會在整個申辦過程的工作一直得到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和中國美術館資助。
本屆大會休會期間,召開了理事會和全體成員大會,新任主席德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烏爾裏希·格羅斯曼(Ulrich Grossmann)教授就職。會上中方代表陳述了2016北京世界藝術史大會的辦會方法和辦會條件,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可和積極反應。美國、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國家藝術史學會都為將來與中國的合作提出了具體建議和計劃。中國歷經5年的世界藝術史大會申辦已經獲得了完全確認和高度認同。這次大會之所以能夠申辦成功,國家強盛是根本!我們的申辦也採取了合適的文化策略:首先從歷史上強調中國古老文明中的藝術與西方文明中的藝術同樣偉大,但又非常不同;再進一步説明在中國辦會將解脫近代以來“西方中心”對世界文化的差異性的遮蔽,使得中國和東方的藝術和文化,以及亞、非、拉各個不同地區的藝術與文化,由此而獲得平等展現和關注,顯示世界文明的豐富性,將藝術史推向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中國申辦不是僅僅為了顯示其歷史和傳統的特色,而是從更新的角度和更高的層次來解釋人類的知識和思想,在資訊和圖像時代的急速轉變的關鍵期,引領世界從各個角度思考和突破現有的藝術和文化的局限。2016年世界藝術史大會初擬從各個角度和專題來探索人類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信念對於藝術的不同理解,從而産生文化和文明的差異,提倡“愛人所愛、好人所好、敬人所敬”,促進融匯與創新,共同走向人類文明的新階段。正如資深藝術史家,德國國家藝術史學會前主席托馬斯 蓋特根斯 (Thomas Gaehtgens)所説,“今天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的藝術和文化比中國更值得期待?”
7月19日,第33屆世界藝術史大會順利閉幕。當晚舉行了隆重的閉幕大會和交接儀式,巴伐利亞州科研藝術部部長沃爾夫岡•霍伊比施(Wolfgang Heubisch)、紐倫堡市長馬利(Maly)、上屆會議主席國澳大利亞大使唐普德(Peter Tesch)發表了講話,中國代表朱青生教授作了最後致辭並轉達了我國政府對世界藝術史大會的支援,中國駐德大使館派專員代表大使和文化參贊參加觀禮。與會的還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藝術機構代表數百人。大廳座無虛席,會議隆重而熱烈,充滿友好的氣氛。
儀式結束後,承辦此次大會的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設酒會招待全體與會代表和來賓。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