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十二分會場
園林與庭院
編者按:日前,大會籌委會的工作會議上決定,為方便國內外專業人士提前了解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的內容,秘書處邀請每一個分會的主席分別對各自主持場次的主題進行闡述,並且介紹參加會議的人員和將要做出的報告內容。我們此次大會共設21個分會場,每一個分會場由一位國際主席、一位中方主席和一位青年主席組成,這63位主席已經在近兩年的準備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智慧。我們將按順序推送每個分會場的內容介紹,今天呈現的是第十二分會“園林與庭院”。
作為以“概念: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的藝術和藝術史”為總主題的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的第12分會場,“園林與庭院”(Garden and Courtyard)是一個老問題,但是在大會總主題的映射之下,又呈現出新的色彩。説它“老”,是因為園林研究早已是一個獨立的研究方向,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園林研究大體上都屬於建築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已經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説它“新”,則是因為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總體性地考察各個文化中的園林現象,是一個新的方式。這裡所説的“藝術史”,是一個開放的、包容性的思維方式,正如大會的總主題所示,它鼓勵打破文化的、地域的、學科的種種界限,去創造性地思考新問題。本單元將園林與庭院視為進行文化表達的一種寰宇共通的藝術形式。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園林與庭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對象。然而其難點也在於此:究竟該如何去發起一種跨越文化界限、學科界限的討論和對話,而又能落到實處,避免泛化和空談?
本分會場的2位主席從42篇投稿中挑選出了13篇論文,期待它們能夠對上述問題給出一個回應。本組2位主席,分別是來自巴黎索邦大學的國際主席顧乃安(Antoine Gournay)教授,來自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中方主席薛永年教授,2位主席的助手、即青年主席,是同樣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黃小峰副教授。遵循大會的日程,本分會的論文提要投稿已于去年6月30日截止,入選者的遴選工作已于去年9月完成。從去年9月到今年7月,是入選者完成論文初稿的時間。截至到目前,絕大多數的入選者已經提交了參加大會的正式論文稿。由於本次藝術史大會允許有部分特約論文,因此,經過顧乃安主席的提名,本組還將特別邀請3位國際著名學者提交他們最新的研究。總共16篇論文詳列如下:
投稿論文(13):
杜娟(北京):《王世貞的弇山園與其書畫鑒藏交遊研究》
方曉風(北京):《揚州何園復原研究》
顧愷(南京):《從葉燮<假山説>看17世紀中國園林假山營造的多樣性》
李嘯非(北京):《鄉紳的桃花源:<環翠堂園景圖>與晚明出版業中的圖像消費》
毛茸茸(杭州):《佔盡風情向小園 ——無錫秦氏寄暢園1527—1751》
張省卿(台北):《東方啟蒙普魯士——從波茲坦園林規畫到國際風城市景觀規劃》
Bruno Bentz(巴黎), “The gardens of Marly: The Creation of an Architect”
Irina Khmelevskikh(聖彼得堡),“From Marly Gardens to Peterhof: How a French Garden Design Was Adapted to Russia?”
Hossam Mahdy(開羅),“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arden and Courtyard in Arab-Muslim Traditions”
Ehsan Ranjbar / Najmeh Motalaei/ Elham Bacity(德黑蘭), “The Effects of Persian Gardens on Quality of Urban Life in Persian Cities”
Oliver Moore(萊頓),“Destructive and Generative: Senses of Enclosed Space in Late Qing and the West’s Nineteenth Century”
海野聡(Satoshi Unno,奈良),“Ceremony and Courtyard of the Nobility in Ancient Japan”
Wybe Kuitert(首爾), “Borrowing Scenery in China and Japa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Garden Art”
特邀論文(3):
Richard Vinograd(斯坦佛大學教授),“Looking Over the Garden Wall: Visions and Fictions in Seventeenth-Century Garden Culture”
Nicolas Fiévé(巴黎高等研究院教授),“The Revival of the Aristocratic Culture Thr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Katsura Villa in 17th Century Japan”
Brigitte d’Hainaut-Zveny(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 Space in the Gardens of China and West”
這16篇論文體現出多個學術傳統,有藝術史傳統、建築史傳統、考古學傳統等等,也跨越了多個文化圈,基本上能夠涵蓋東方園林、伊斯蘭園林、歐洲園林等幾大文化領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域與文化圈中園林文化的交融成為學者們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對於我們所期望的跨文化、跨領域的新研究而言,這些論文值得期待。
根據大會的議程,“園林與庭院”分會場將被安排在9月18日與20日,于中央美術學院舉行。屆時16篇論文中將會有15篇論文進行發表,每位發言人將有25分鐘來報告他們的研究。萊頓大學教授莫歐禮(Oliver Moore)由於特殊原因無法到會,稍有些遺憾。實際上,作為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這種遺憾是我們事先就估計到了的。在提交給本組的42篇投稿論文中,入選論文之外的其他論文也不乏精彩之作。為了在最大程度上彌補這種遺憾,在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中國組委會的大力支援之下,在林業大學李雄校長和園林學院的精心安排中,“園林與庭院”分會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於今年6月17-18日在北京舉行了“多元文化背景的園林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這次會議既是藝術史大會“園林與庭院”分會場的前期準備會,也是一次相對獨立的園林史國際會議,共有中外17位學者參加了會議。我們邀請了將於9月份世界藝術史大會正式會議上發言的部分學者,來發表他們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同時通過學術交流也為他們進一步思考論文的寫作提供助益。我們也邀請了給分會場投稿但未能成為最終入選者的部分學者。經過這次準備會,對於即將於下個月召開的正式會議,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目前,本組的主席團正就會議的具體細節,包括板塊設置,研討方式進行討論。誠摯歡迎大家9月來參與我們的研討活動,為學術貢獻思維的火花。
中央美術學院 黃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