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延安時期,古元用什麼來創作版畫?

時間:2016-06-29 09:36:44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1937年至1945年的延安,由於敵人的封鎖,畫具、材料奇缺,連畫紙也很難搞到,只有當地三五九旅生産的馬蘭紙。這種紙用土法炮製,沒有經過漂白加工,所以紙色略帶黃色或淺綠色,比較厚,也不光滑。沒有炭筆,古元就和大家一起到山上砍些柳條燒制,把柳條用繩子捆起來紮緊,外邊包上黃黏土,放到火裏去燒,火候適當,就成了一根根很好的木炭條了。還有更聰明的同學,趁伙房殺豬時揀一些豬鬃,漂洗後整理成一小撮,找根小棍,再搞些薄鐵皮卷成小筒,就成了畫筆。

當時物質條件有限,畫中國畫沒有宣紙、墨和毛筆,畫油畫沒有油畫布和顏料、,因而比較有條件的就是搞木刻,山上的杜梨樹很多,它的木質堅而密,是刻木刻的好材料。沒有木刻刀,用敵人扔下的炸彈皮熔化後打成木刻刀,也可以用粗鐵絲、陽傘骨打磨成木刻刀。沒有砂紙磨木板,就利用農民碾米的碾盤和石板、石凳磨木板,有時磨平一塊木板需要幾個小時。

延安自然科學院在物資嚴重匱乏的時代研製出了用馬蘭草造紙的方法

摘自曹文漢《古元》,第三章“延安歲月”

編輯:羅元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