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策展團隊

時間: 2015-12-18 14:39:20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展覽

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的策展團隊共7人。他們分別是: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荷蘭烏特勒支視覺藝術與設計研究生院院長漢克•斯拉格、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CCA藝術總監烏特•梅塔•鮑爾、南韓首爾美術館館長金弘姬、英國考陶德藝術學院教授莎拉•威爾遜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歌。其中,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為總策展人,漢克•斯拉格和張晴為主策展人。總策展人羅一平指出,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策展團隊,是展覽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總策展人:羅一平

廣東美術館館長、博士、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美術館協會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亞洲藝術家聯盟中國委員會主席。曾經擔任第18屆、第19屆亞洲國際當代藝術展學術主持,第 21 屆、第 22 屆、第 24 屆、第25 屆、第 26 屆、第 27 屆亞洲國際當代藝術展中國委員會主席、策展人(2003-2013);近年策劃展覽包括“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廣州,2010);“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廣州,2012);“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威尼斯,2013)等。

主策展人:漢克•斯拉格

荷蘭烏特勒支視覺藝術與設計研究生院院長,赫爾辛基芬蘭美術學院藝術研究訪問教授,曾策劃展覽“玄方閃光燈”(首爾,2007),第7屆上海雙年展“快城快客”(上海,2008),“無名科學”(紐約,2009),“檔案理性批評”(都柏林,2010),2010 年合作項目 Manifesta“隨著學術的轉型”,威尼斯雙年展喬治亞館“無論是何種媒介”(威尼斯,2011),第一屆第比利斯三年展“越位效應”(2012),上海雙年展阿姆斯特丹館“臨時自主研究”(上海,2012),“判斷如鏡子”(冰島,2013)。

主策展人:張晴

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係美術史學史專業博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世界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後。曾任上海美術館副館長,1999年至2012年擔任上海雙年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曾經策劃“快城快客:第七屆上海雙年展”(上海,2008);“海上魅影——中國現代攝影展”(上海,2010);“山水意園:中國當代景觀藝術展”(華盛頓,2011);“圖與詞:馬格利特以來”(北京,2012);“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北京,2013)等。

策展人:烏特•梅塔•鮑爾

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CCA藝術總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2012 年到 2013年,出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和系主任。此前,她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副教授,期間,從 2009 年到 2012 年,擔任藝術、文化與技術項目創辦總監,2005 年到 2009 年,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係視覺藝術項目總監。1996年到2006年10年間,她曾任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教授,文化研究機構負責人以及國際關係副院長。2002 年到 2005年擔任挪威奧斯陸當代藝術局創始人期間,出任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挪威和瑞典北歐館專員,以及2004年聖保羅雙年展挪威藝術家提名人。此外,她與侯瀚如共同出任2012年南韓光州世界雙年展論壇 No.1 聯合總監;2004 年第三屆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藝術總監;2001 年到 2002 年第 11屆卡塞爾文獻展在藝術總監奧克威•恩維佐率領的團隊中擔任聯合策展人。

策展人:金弘姬

南韓首爾市立美術館館長,南韓首爾弘益大學藝術史專業博士。1993年南韓首爾激浪派藝術展策展人;1998年,創建南韓第一個另類藝術空間—“沙姆澤空間”;2003年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南韓館負責人;2006年,南韓光州雙年展藝術總監;2006-2010年,南韓京畿道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

策展人:莎拉•威爾遜

英國考陶德藝術學院教授。2010年由耶魯大學出版了《法國理論之視覺世界:成型》與最近由利物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法國人眼中的畢加索、馬克思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之後,莎拉重新投入到之前的研究領域。2012 年到 2013年,在聖康坦的凡爾賽大學當代社會文化史中心擔任名譽主席,期間繼續開展《全球化之前的全球化:先鋒派,學術與變革》項目,目的是展出1989年之前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重點呈現巴黎及其國際交流狀況,包括與東歐,俄羅斯與亞洲歷史悠久的聯繫。在考陶爾德藝術學院工作的同時,她是康橋考陶爾德俄羅斯藝術中心的積極成員,研究俄羅斯當代藝術,與鮑裏斯•格羅伊斯教授在2011年共同開設了文學碩士課程——全球概念主義。出任 2002 年到 2003 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和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辦的《巴黎——藝術之都 1900-1968》主要策展人,以及2006年在白教堂藝術畫廊舉辦的《皮埃爾•克羅索斯基》展覽的主要策展人,該展覽還在科隆和巴黎舉行。在其職業生涯中與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保持了密切聯繫。1997年,為表彰其為法國文化所提供的出色服務,莎拉•威爾遜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

策展人:孫歌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在90 年代末期曾經與日本著名中國學家溝口雄三先生一起主導大型中日知識分子對話活動“中日知識共同體”,歷時六年,在中國與日本社會乃至南韓社會均引發一定的反響和討論。擔任跨文化思想刊物《亞際文化研究》和《Traces》編輯委員。曾出版《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主體彌散的空間》(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我們為什麼要談東亞》(三聯書店,2011)等。

廣東美術館 2015年11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