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間——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

時間: 2015-12-18 14:32:49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展覽

亞洲時間——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

THE FIRST ASIA BIENNIAL AND THE FIFTH GUANGZHOU TRIENNIAL: ASIA TIME

主 辦: 廣東美術館

Organize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協 辦: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Co-organizer: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總策劃: 羅一平

Chairman: LUO Yiping

展覽版塊

The Exhibition Section

主策展人: 張 晴 漢克•斯拉格

Chief Curators: ZHANG Qing / Henk SLAGER

策展人: 金弘姬 烏特•梅塔•鮑爾 莎拉•威爾遜

Curators: KIM Hong-hee / Ute Meta BAUER / Sarah WILSON

學術版塊

The Academic Section

主持:孫 歌 莎拉•威爾遜

Conductors: SUN Ge / Sarah WILSON

策展研究員:呂子華 王佩琴 洪利知

Research Curators: Lyu Zihua / ONG Puay Khim / Hong Leeji

開幕時間:2015年12月11日

Opening: 11 December 2015

展覽時間: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10日

Duration: 11 December 2015–10 April 2016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Venues: Guangdong Museum of Art,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研討會:2015年12月12日

Symposium: 12 December 2015

研討會地點:廣東美術館

Symposium Venue: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亞洲”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時空概念。隨著政治文化的多元發展、亞洲經濟的崛起、藝術生態的開放,亞洲文化逐漸走向世界前臺,亞洲的現狀與未來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亞洲藝術不僅作為亞洲問題與意識的重要表徵,更成為全球化問題的集中代表。在2015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 廣東美術館首次使亞洲雙年展與廣州三年展相重合,展覽作品將呈現亞洲歷史、文化、貿易,以及當代亞洲面臨的問題,直面亞洲的歷史與現實,困惑與希望。

本次展覽探討了矛盾的兩方面:一是西方的、全球角度的“世界時間”(包括:加速、急速、可見性、枯竭、超越/進步的現代性、超資本主義、知識生産和經濟等),二是與之相對的亞洲時間(包括:平靜、思考、專注、多樣的現代性以及對價值觀和智慧的重視)。由於東西方的內在衝突及相互依存性,東西矛盾或許也帶來了一種必需的競爭性刺激,而這塑造、或是重塑了當今亞洲對時間的發現與感知。

從這個角度出發,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希望能引起對現今“世界時間標準”的反思,其目的並不在於以另一種時間形式取而代之,而是要破除仿佛與之有本質聯繫、以自我中心、排他和擴張的邏輯。因此,展覽主要著重于當地視野對亞洲時間的理解,最終目的則是以亞洲視野重新校準現存的“世界時間”基準。從藝術角度得出一種對時間的全新理解,或許能應對當前在全球化概念及資本主義形式下日益演變的危機。

廣州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絲綢之路以及現今的亞洲經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展覽將致力於探索不同模式以及多元視角,從而能為今後“亞洲時間”這一概念做出更好的解釋,同時也將對亞洲的思考延伸至地理歷史概念之外。

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的策展團隊及參展藝術家來自全球各地,本次展覽將成為亞洲最大規模的雙年展之一,並將拓展與延伸2013年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的亞洲美術策展人論壇的主題“亞洲意識與亞洲經驗”,進一步深度聚焦和探討全球視野下亞洲藝術的發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