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系列”作為關注中國原生態文化的公益項目,從2011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雲中牧歌》、《雲中山歌》、《雲中藏歌》、《雲中蜀歌》系列活動,從遼闊的內蒙草原到悠悠的布柳河畔,再到聖地西藏和巴蜀高地,“雲中”作為一種隱喻的概念,呈現的是遠與近,浩瀚與渺小,熟知和未知,人類和自然之間生動的意象力量。在時代的遽變中,透過自然和人文的種種意象,反觀傳統與未來、民間與現代的互生關係,在尊重和發現傳統 “根性”的基礎上,超越地域與文化的限制,創造屬於當下的生活美學和價值意義,並通過行走記錄、發現和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生不息的關係,啟迪人類對於生命的真諦和萬物的智慧,這是舉辦雲中系列活動的初衷,更是雲中系列堅持與衍生的意義所在。
2015“雲中滇歌”作為雲中系列的延續,2015年我們將“雲中”的視角指向了雲南,對準了這個多元文化共生、人的生活方式與天道、自然更近的地方。這個雲南並不只是詩意般的桃花源,它更是一個處於地域邊緣的雲南,古老文明與現代化的對抗與依存,不同信仰間的砥礪和碰撞,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自由敘述和想像的巨大空間。因此,“雲中滇歌”將分為《雲中滇歌—回•生活藝術展》和《雲中滇歌—主題藝術展》兩個展覽共同呈現,展覽集合了有土生土長的民族老人、民間匠人、有回歸鄉土的藝術家、有重啟田野實踐創作的手工藝人、有從民藝中獲取靈感的設計師,他們共同構築了展覽的脈絡,形成了展覽的融合與對話。並在活動期間為觀眾帶來兩場互動交流活動,結合藝術展覽、原生態音樂分享等不同的形式為觀眾帶來視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多重體驗。
《雲中滇歌—主題藝術展》
將人的歷史放入世世代代綿延不息的心靈史跡中去,將強烈的生命意識和對自然、生命的敬畏融入個人的生命經驗當中,這是藝術家的“精神還鄉”,也是雲南藝術獨特的現象。使得無論是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藝術家,還是走進過這片土地的藝術家,由此帶來的跨時空的觀看、遷徙與出走,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和多元的精神底片。
因此,本次《雲中滇歌—主題藝術展》邀請了有著不同的視角和創作面貌的12位老中青年藝術家,這期中有出生於30年代首位拍攝民族紀錄片的雲南籍藝術家楊光海,也有六十年代旅美藝術家尚丁,以及持續關注鄉土寫生的藝術家孫浩、毛傑、洪浩昌等,甚至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青年藝術家王煜、杜溪等,他們有的著重于對生存經驗和鄉土問題的關注,有的著重于對個人生存經驗的自我表達。不同代際人之間的生活方式、文化立場、個人氣質和藝術態度建構了雲南現代藝術生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