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地的“生命呼吸”

時間:2015-10-24 13:45:36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生長在中原大地的段正渠,對北方的土地和生活在北方土地上的人們,懷有深切的感情。特別是黃河中上游的黃土高原,一直牽引著他的心。從20 世紀80 年的開始,他一次又一次從鄭州出發,踏上西去的旅途,到陜北高原山鄉漫遊。那裏的人和自然給了他最初的創作激情,《山歌》(1987)、《紅崖圪岔山曲曲》(1989)等作品成為觀眾認識他的開始。後來的《婆姨》(1990)、《東方紅》(1991)、《走西口》(1991)等作品接連問世,段正渠與粗獷而多情的陜北高原成為中國當代畫壇特殊的文化景觀。但題材的特色並不是段正渠藝術的核心價值,在中國繪畫中,農民和鄉村一直沒有被畫家遺忘。我們的繪畫史上的農民和鄉村,往往是以類型化的形式出現。其主流就是古代文人想像中的“漁樵耕讀”,和現代革命意識形態所主導的“苦難”—“抗爭”—“解放”模式。這種主流樣式的形成應該歸功於開創階段的那些傑出作品,但後來者相沿成習,類型化的作品使觀眾麻木和厭倦。近半個世紀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創作,當推石魯、趙望雲等人的“長安畫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的美術家對此有所反思,“鄉土寫實繪畫”所表現的遙遠、孤獨和純真,曾使人耳目一新。但它也沒能逃脫被摹倣、被大量複製的厄運。大量複製的必然後果是“非語境化”,由經驗和記憶取得的心靈資源被無節制地反覆使用,反覆“消耗”,直至“貶值”。而段正渠的作品之值得研究和思考,在於他遠離前人的圖式,從自己的內心感情經驗出發,試圖對陜北高原的人與自然作心理層次的發掘。十年前我對段正渠筆下的陜北曾有如下感想——他的作品對於近年描繪鄉土風情的油畫創作仿佛是一種“刺激”和“騷擾”,這意味著既有藝術環境中出現了新的活力,這種活力並不來自陜北山鄉生活本身,陜北題材也可以搞得萎靡甜俗。從當代繪畫創作的全局看,段正渠在題材選擇上並不是獨一無二的,選取相近題材的畫家很多。段正渠與許多描繪陜北題材的畫家之不同,在於他對北方鄉土的觀察與表現的出發點,既非出於意識形態的需要,亦非出於繪畫形式的需要,而是出於內心情感的需要。段正渠作品風格的基礎,是他對鄉土生活和表現性繪畫形式感受的自由和新鮮。

…………

段正渠近年創作,仍然圍繞北方黃土高原的人和自然展開。他從人物肖像、生活場面和自然景象幾個不同方面,對北方大地的精神氣質作多角度多層次的開掘。這些作品與一般的肖像畫、風景畫不同,我們在這些作品裏可以感受到畫家面對他所鍾情的人與土地時的心靈悸動。

…………

文/水天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