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之所見

時間:2015-03-10 16:43:35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文/包林

去年十月,“藝術中國”和“圖騰樹”兩機構聯手策劃了去紐西蘭的寫生旅行,項目叫“畫所未見”。去南半球畫畫,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島國,“畫所未見”的命題是成立的,它是此次行動的唯一理由。

都説紐西蘭可以讓時光回流,從北京的秋出發,到了那裏便是春,沒有霾。我們的目的地是南島的昆士頓(皇后鎮),這是一個湖泊、峽灣、森林、雪山和牧場環繞的小鎮。在湖灣碼頭旁的公園裏,1860年第一位定居此地的英格蘭人William Gilbert Rees被立碑紀念著,而從1870年起,許多廣東人也陸續到了這裡,在附近一個叫“箭鎮”的河流淺灘邊淘金,經過工業革命洗禮的英國人則開拓了這片土地。箭鎮也是見證,大不列顛與天朝的移民各自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見證,讓我在此徘徊,開始了第一幅寫生。

隨後的日子裏,我因腿傷滯留在法蘭克頓灣半山腰的住所,因日照與北半球相反,面朝南的露臺背陰,這倒好觀景:面前的瓦卡蒂普湖映襯著雲,日光投射這雲,雲則投下流動的影,暖褐色的山腰托著山尖黑色的岩,岩上披著皚皚的雪,而到了山腳,成片的新綠早已在撒歡了。

我注視那些斑駁的影、黛藍的水、山間的雲,但卻跟不上它們的變幻,原來寫生的套路不適應了,我得放棄那些物象起伏産生的明暗層次,嘗試用大塊分割的冷暖色來構築畫面,就這樣漸漸地上手了。後來,在東邊的海耶斯湖畔,我們做了一次交流展,來的大都是當地文化官員或藝術家,我知道,紐西蘭人也好奇,也想見中國人的畫所未見。即便這樣,在寫生團隊的眾多作品面前,仍有人問:誰把那些“未見”畫下來啦?

若是在流行的“當代藝術”語境中,就會有高人出來説:不是要畫我們沒見過的,而是要畫我們不可能見到過的東西,這是什麼呢?我想只能是觀念了。其實,在那種沒有PM2.5的環境裏,我不知道該如何畫出我之所未見,而在當代美術史中,我知道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有點虛頭巴腦的觀念已經搞死了不少藝術家。因而,觀念不如眷念,我以為在紐西蘭寫生的過程是接地氣的過程,接紐西蘭的地氣也挺好,那兒的人、畜都很悠然健康,我得畫我之所見,於是就有了這些比較粗糙但還滋潤的收穫。

寫生是對大自然的點讚,也是對自己的點讚。當經過南阿爾卑斯山脈,橫渡庫克海峽的時候,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神奇,能夠畫我之所見,特別是能夠面對一片山水反覆地畫我之所見,回想起來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我將碎片般的觀看變成一幅幅的畫,串起來,至少可以見證那段難得的日子。

(包林 2015元旦補記于望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