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社會工廠”啟動開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11-22 20:33: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至於“工廠”,它和當代藝術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不論是英國泰特美術館,還是上海雙年展的舉辦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它們的前身都是發電廠。環顧全球,通過廢棄廠房改建而成的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更是數量眾多,甚至連先知級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都把自己並非位於工廠的藝術工作室也直接命名為“工廠”。在中國,欣欣向榮的當代藝術發生地,北京的798、草場地與上海的M50、紅坊,亦都是由工業區改造而成的藝術園區。

展覽現場
    工廠意味著生産,而非消費;意味著事件正在發生的現場,而非脫離生産環節的展示與銷售。在“後世博改造”中保留工廠外形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如今形質合一地以“社會工廠”的面貌對外展示,更準確地勾勒出了當代藝術的理想形態——它是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它是始終如一正在生産的,它介入並推動社會的歷史進程,並且歡迎任何公眾前來參觀,而絕不是束之高閣在私人府邸。
     因此,在遴選本屆參展藝術家方面,也遵照著這兩大線索,雲集了約瑟夫•康奈爾、安東•維多克、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哈倫•法洛基、尼古拉斯•布斯曼等國外藝術家,以及趙延年、陳界仁、李秀勤、孫遜、顏峻、陳瀅如、侯俊明、黃然、胡柳、劉窗等中國藝術家。在共計77位的中外藝術家裏,他們共同的藝術哲學就是關注、介入、推動社會,並且以生産性作為藝術的核心價值。更為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在藝術道路上冉冉升起的青年藝術家。這也正是以技術革新為己任的“社會工廠”所要著重推陳出新的。


展覽現場
    對此,安塞姆•弗蘭克提出了他的獨到見解。他表示,“藝術有別於其他形式的歷史記錄,它具有獨特的功能,能折射人們的經歷。此次雙年展將探討主觀體驗及其與歷史性和集體化進程的聯繫。藝術可以將主觀性及社會性的産生過程作為一個亦莊亦諧的創作主題。此次雙年展希望展示主觀體驗與現代性邏輯、其合理化和標準化、以及主觀性的技術介入之間的強烈對比。在此次雙年展上,中外藝術家將齊聚上海探討這個主題,他們都擁有共同的信念,即真理只能通過社會經驗來評判”。
    至於評判這藝術真理的標準,或許就像工廠的大門那樣,始終是向全社會敞開的。它宣告著,唯有紮根于社會,藝術才能夠當代。這才是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為當代藝術貢獻出的核心價值。


最後合影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15年2月15日。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