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朱乃正:文化 青海的時代使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1 11:39:35 | 文章來源: 騰訊網

“青海讓我終生受用”

連線:北京 嘉賓:朱乃正 記者:楊尚燕

當代中國油畫大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1959年來到青海,到1980年調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朱乃正先生在青海生活了21年。他人在這裡,則流連山川,豪飲放歌,探索藝術真諦;離開此地,則魂牽崑崙大風,夢繞西海碧波。二十多年來,他不斷回到青海寫生創作,訪朋尋友,這已遠遠超出了藝術創作的範疇,而是一種情感的維繫,是對心靈棲息之地的一次次探尋。他時常感念青海真實質樸敦厚的情誼,他曾多次誠摯地説:“多虧當年到了青海,終生受用不盡!”

談到自己的藝術時,朱乃正先生有這樣一段話:余本屬南人北遷,身上雖留南人氣質,卻喜高曠放遠之境。青藏高原雄渾莽宕,氣象超拔,藏、漢、蒙古、回、土諸多民族千百年來聚居此地,民風古樸,竟與余心性暗合。初至青海,正值生活艱苦時期,猶攜帶畫具,重負行囊,遍歷青海諸州縣,領略西海風物粗獷真樸之情感,並從中尋覓自己之繪畫語言。20世紀60年代初期,作油畫《雪原風情》、藏族史詩《格薩爾》插圖組畫、油畫《五月星光下》《金色季節》等等,此乃余在高原耕耘初結之果。60年代中後期作畫意興益濃。通過《銀色的夢》組畫的創作,漸由寫境而入造境之途。1980年,余由青海調至京華,回母校中央美術學院執教。雖已告別青海,西部風物仍是魂牽夢繞;雖曾飽覽神州山川,但此心猶屬高原,自入京創作第一幅《青海長雲》起,接而有《春風》《臨看》《歸巢》《國魂—屈原頌》……似更有一番新境界。

朱乃正先生認為是青海的高山大川、高天濃雲賦予了他作品的渾厚之氣;而他關於青海的作品,又為觀者提供了新的視角,可一睹這塊高大陸的另一種形體。他的這些作品或高遠,或沉靜,總是展現著一種帶有生命悸動的渾然大美,可以説是人類與自然交流的結晶,是美輪美奐、精神飽滿昂揚的視覺佳構。

2002年,朱先生回到青海參加郵票《青海湖》的發行儀式。以表達他對青海的深情厚誼。此後,他又出版了關於青海歷時四十多年的寫生作品集,並以《回望崑崙》名之。朱先生本出生在江南,卻造就于祁連,這既是先生之幸,又是青海之榮。

朱乃正先生説:“與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青海的山川大河更具魅力,青海的高山大川、高天濃雲賦予了我作品的渾厚之氣。生存在這裡的人,首先要對這裡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而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更要珍惜這片土地。青海,成為了我藝術創作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和外地相比,青海有封閉的一面;但是這也是有好處——這裡堅持藝術創作的人大都有‘我是咋樣就咋樣’的勁頭。其實,真正土到家的作品更有魅力。我是南方人,常去南方,也感到景色宜人,能賞心悅目,但很少動筆表現,我就畫青海高原和西部的萬千氣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