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文人藝術家朱乃正 用黑白打通東西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0 17:00:09 | 文章來源: 新京報網


朱乃正在青海時期的代表作《金色季節》,他認為真正有出息的藝術家,應該到西部去體會一下。


《孤翔》,在油畫中匯入中國書法文化精髓以達到書法入油畫的效果。

 

朱乃正,生於1935年11月,浙江省錢塘海鹽縣人。195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他是油畫家,也是書法家,亦是國畫家,有太多頭銜可以用來形容朱乃正,或許文人藝術家最為貼切。朱乃正憑藉油畫作品《金色季節》、《國魂》、《青海長雲》聞名藝壇,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途中,一直試圖將深入其骨髓的詩書畫意融入從西方引進的油畫,創作有中國味道的油畫。朱乃正曾説,打通東西是個未竟的夢想,而7月25日突然辭世,令其只能在天堂中繼續這樣的探索。

繪畫情結 學醫不成學藝有成

因家學之故,朱乃正自幼好文藝、喜習字。但回憶少年時期,朱乃正自稱“性散漫,調皮貪玩,學業不勤,亦乏大志,無擅長而常自羞愧”。少年朱乃正雖散漫,卻能在執筆描紅時靜下心來。中學時期,朱乃正參與辦壁報、板報,畫刊頭、尾花之類,學習美術字,由此對繪畫産生了興趣,而散野之性竟也有所收斂。

可是家中長輩給朱乃正設想的是學醫之路,不料後來竟變成學藝,“一下子考上中央美院”,朱乃正生前于2012年12月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對作畫漸入迷的朱乃正表示,最初的美術訓練從臨摹人體解剖開始,很快便能夠勾勒全本連環畫《雞毛信》、《東郭先生》。此後進入業餘美術班畫石膏像,從幾何形體開始,爾後畫眼、鼻、耳、手足……自此打下基本功。

1953年,朱乃正如願考入中央美院。二年級時被分入剛開設的油畫係,師從吳作人、王式廓、艾中信、韋啟美等名師。“吳作人先生,從打基礎到深入研究,都要求你有思想性和創造性的習作,對我們來説奠定了一生的基礎。”直到現在,朱乃正學生時代作品素描《維納斯》依然被視為經典。

支邊青海 20年西行構新畫風

油畫在中國發展百年曆史,歷代中國藝術家都在尋找其本土化的路徑。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第一批油畫家,朱乃正的從藝軌跡也並未脫離於此。早在學生時代,朱乃正便有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油畫的矇矓意識,期間,他也曾被西方現代藝術潮流所吸引。豈料,生活一下子將其拋到青海。

長達20年的支邊生涯卻成就了朱乃正創作中的獨到之處。老一輩畫家楊先讓就認為,“他(朱乃正)在青海對生活更深入,由此其創作中比別人多了厚重之感。”

當時交通工具和創作工具都極為匱乏,但朱乃正還是遍歷青海諸州縣,深入農村牧區,領略粗獷質樸的西部風情,並從中尋覓自己的繪畫語言。朱乃正的油畫少了小橋流水的南人溫婉,多了北人的豪爽明快。20世紀60年代初期,朱乃正所作油畫《金色季節》、《雪原風情》、《五月星光下》正是青海生活給予的養分,最終成為其代表作。

“我要不到青海去,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朱乃正了。如果不到西部的話,我不會有那種語境下的建構。”朱乃正説。為此在日後的教職生涯中,他也鼓勵學生去西部體驗。

東西求索 中國味道書畫同源

大學期間,有感於世界局勢之變,朱乃正在學習中已經萌生蘇聯模式和中國文化之間的平衡問題。30年後又逢西方現代派涌入中國藝術界,“體制內”的朱乃正更迫切想要推動“西方的東西”本土化。

“西方多種流派進來了,我也試過抽象,”但朱乃正意識到,光套用西方形式並不能達到中國油畫的本土化,“你光套用西方形式的話,不是能夠成為自己的藝術,我有一點懷疑。”

求學時代朱乃正曾考慮過用毛筆畫出油畫的中國味道,他思索一圈後又回到了這個原點。

“自中國古代始,常謂‘工畫者多善書’。但至近現代,隨著歐風東漸與諸多畫種興起,傳統丹青一統之局逐漸被打破,本為同源之書畫,在美術院校學習進行基本訓練之初,便分道揚鑣。”

1980年,朱乃正被調回中央美院任教,他主持創建了央美書法藝術研究室,力求培養書法專業人才,併為各係學生開設必修之書法課。朱乃正説,這一切都源於其對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精粹的根本認識。

朱乃正與書法結緣始於少年時代,“我們受到洋學教育,但是家裏和學校要求你,必須從寫字開始,這是當時我這個年代小孩必須面對的。”以至於,在支邊青海的苦悶生活中,臨池學書成為朱乃正緩壓的一種方法,他常常是“廢寢忘食,酣至午夜而紙罄墨盡,疲憊大汗,和衣而眠。”

黑白思行 中西交融擇其精要

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告訴記者,朱乃正酷愛書法。此前他與朱乃正去台灣交流,在參觀台北故宮時,朱乃正買了不少書法帖,且在參觀時一路看古代書法,一路畫、學習書法的精髓,“在油畫的中西探索中將書法入畫,全因朱乃正對書法傾注很多,自然而然在其油畫創作中有所流露。”

楊先讓透露朱乃正家中書架上文學書和書法佔大多數,兩人常聊的話題與文學相關,蘇東坡成為兩人共同的偶像,朱乃正甚至將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送給了楊。“蘇東坡生活坎坷、一直保持著文人精神,同時他也是文人畫的倡導者,這或許讓朱乃正找到了知音和精神慰藉”楊先讓説。

2012年底,朱乃正在中央美院美術館舉辦“黑白東西:朱乃正藝術思行研究展”。通過約百幅接近黑白色的油畫、水墨、書法、素描,世人看到了朱乃正從上世紀50年代至2012年在“黑白世界”裏對“東西文化”的探索:他不僅在油畫中匯入中國書法文化精髓以達到書法入油畫的效果,在部分油畫創作中,乾脆直接用毛筆這一傳統工具進行描繪。

2013年7月25日淩晨朱乃正突然離世,享年77歲。隨著其探索成果一起被留下的,還有朱乃正未竟的夢想:中西二者如何互交相融,吞吐棄納,而擇其精要,並創造出自家之境界妙象。

朱先生上課特別講究素描、造型,他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也是素描這塊。我看了他年輕時畫的《維納斯》很受啟發,他畫得很空靈、非常的透。

——喻紅在畫大衛像時借鑒了同樣手法,畫出了被認為是央美最好的一張大衛像。

老師要求我們無窮盡地往裏面畫,每一根汗毛都要畫出來,但又不能像照片。那是會呼吸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僵死的照片。

——朱乃正讓劉小東畫素描老頭,後者畫了整整兩星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